一种空调器出风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20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出风窗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出风窗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柜机出风窗工作方式如下,空调器工作时,面板打开,正面出风。当需要左右扫风时,扫风叶片工作。该种传统结构,存在面板、出风窗、扫风叶片、带动面板电机、扫风叶片电机共计5组零件。存在零件数量多、成本较高、制造耗时较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正面出风并进行左右扫风且结构简单的调器出风窗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空调器出风窗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壳体上的连接件以及驱动连接件运动的动力件,所述的连接件上设置有面板以及出风窗,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当连接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面板与出风口相对设置,当连接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窗与出风口相对设置。

优选的,当连接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动力件驱动连接件改变位置以使出风窗改变出风口的出风风向。

优选的,当连接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动力件驱动连接件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内侧面设有齿条,所述的动力件与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动力件为一电机,所述的电机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滑动连接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弧形板材,所述的出风窗上设有多个出风孔。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长方形板材,所述的出风窗上设有多个出风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出风窗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面板与出风窗设置在连接件上,即形成面板与出风窗为一体的结构,当连接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亦是空调器非工作状态时,面板与出风口相对设置,能有效遮挡出风口,形成较美观的结构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动力件驱动连接件使连接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当连接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亦是空调器工作状态时,出风窗与出风口相对设置,能使出风口正常出风。且由于出风窗能通过动力件实现左右摆动,实现了左右摆风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出风窗和一个动力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保证了空调器外观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出风窗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出风窗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出风窗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所示:1、壳体;2、连接件;21、面板;22、出风窗;23、齿条;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出风窗22组件应用在一圆形柜机上,可设置在圆形柜机顶部与部分出风口3配合,也可与整个出风口3配合,即所述的连接件2为弧形板材,所述的出风窗22通过在弧形板材上加工多个出风孔实现,未加工出风孔处即为面板21。出风窗22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连接件2以及驱动连接件2运动的动力件,所述的连接件2上设置有面板21以及出风窗22,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3,当连接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面板21与出风口3相对设置,当连接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窗22与出风口3相对设置。通过将面板21与出风窗22设置在连接件2上,即形成面板21与出风窗22为一体的结构,当连接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亦是空调器非工作状态时,面板21与出风口3相对设置,能有效遮挡出风口3,形成较美观的结构并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动力件驱动连接件2使连接件2移动到第二位置,当连接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亦是空调器工作状态时,出风窗22与出风口3相对设置,能使出风口3正常出风。

当连接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动力件驱动连接件2改变位置以使出风窗22改变出风口3的出风风向,且由于出风窗22能通过动力件往复运动实现出风窗22的左右摆动,实现了左右摆风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出风窗22和一个动力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保证了空调器外观的完整性。

所述的连接件2内侧面设有齿条23,所述的动力件与齿条23啮合,通过动力件与齿条23驱动,整体结构运行稳定,且可以将齿条23设置在连接件2侧面,体积小,但是驱动距离短。所述的动力件为一电机,所述的电机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23啮合的齿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所述的连接件2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通过凹槽和凸块实现也可以通过凹槽和轴承实现,能稳定支撑连接件2且使动力件能更加轻松稳定的驱动连接件2。

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出风窗22组件还可以应用在柜机和挂机上,列如狭长的侧边出风口3或者是挂机上的出风口3,此时连接件2为长方形板材,所述的出风窗22通过在弧形板材上加工多个出风孔实现,未加工出风孔处即为面板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