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及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410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及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以及其对应的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它能够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到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置换,让房间里空气每时每刻都保持新鲜干净。并且,全热交换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将机壳内待排出的空气与待输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起到保温作用。

全热交换器通常由钣金壳体以及设置在钣金壳体内部的排风装置、排风过滤器、送风装置、送风过滤器和热交换芯体等部件构成。钣金壳体上设有排风进口、排风出口、送风进口和送风出口,其内部通过一组风道隔板分隔,形成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现有全热交换器的钣金壳体通常由三块以上钣料拼接而成,拼接部过多,密封性有待提高,拼接处也不够美观。此外,过多数量的钣料,还导致装配工序多的问题,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钣金壳体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以及一种使用该钣金壳体的全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的钣金壳体不但具有密封性好的优点,而且拼接处比较美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钣金壳体还具有装配工序少特点,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它是由上钣料和下钣料两块钣料拼接而成的正六面体;所述的上钣料包括前侧面、顶面和后侧面;所述的下钣料包括左侧面、底面、右侧面以及设置在下钣料各面边缘处的包边条;所述的包边条对上钣料各面的边线形成包裹,并与上钣料固定连接,形成拼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钣金壳体只由两块一体成型的钣料拼接而成,拼接部较少,不仅密封性得到了提高,而且更加美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钣金壳体只由两块钣料拼接而成,有效减少了装配工序,且装配难度也得到了降低,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前述的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中,所述的包边条与上钣料铆接。铆接工艺较成熟,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前述的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中,所述包边条宽度为0.8~1.5cm。此时,钣金壳体兼具较好的密封性和美观性。

前述的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中,所述包边条和上钣料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起到加强密封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垫的材料为eav泡棉,其厚度为0.5~1.5mm。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如前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钣金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钣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钣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圆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具体实施例中的拼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钣料,11-前侧面,12-顶面,13-后侧面;2-下钣料,21-左侧面,22-底面,23-右侧面,24-包边条;3-拼接部;4-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全热交换器钣金壳体,如图1和图2所示,它是由上钣料1和下钣料2两块钣料拼接而成的正六面体;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钣料1包括前侧面11、顶面12和后侧面13;如图4所示,所述的下钣料2包括左侧面21、底面22、右侧面23以及设置在下钣料2各面边缘处的包边条24;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包边条24对上钣料1各面的边线形成包裹,并与上钣料1固定连接,形成拼接部3。所述包边条3与上钣料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铆接、胶接、螺纹连接等。所述上钣料1和下钣料2可以利用折板机将裁剪好的金属板材通过弯折加工制得。

如图7所示,所述的包边条3可以与上钣料1铆接;所述包边条3宽度优选为0.8~1.5cm;为进一步保障密封性,所述包边条3和上钣料1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垫4;所述的密封垫4的材料优选为eav泡棉,其厚度优选为为0.5~1.5mm。实践表明,eav泡棉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具有抑制振动的作用。

具有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钣金壳体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具有密封性好,外观整洁美观,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上述“前”、“后”、“左”、“右”是相对图示位置而言的,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