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740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炉是指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热媒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的目的,热交换器是燃气热水炉的重要部件。

现有的热交换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铸铝热交换器[申请号:201620152684.0;授权公告号:CN206131819U],其包括集水器、分水器和换热器本体,集水器、分水器和换热器本体一体成型,换热器本体由多个换热片并排组成,换热器本体上设有多个紧固孔,多个换热片之间通过螺栓穿过紧固孔连接,集水器的集水端设有供水法兰,分水器的分水端设有回水法兰。

燃烧室一般是位于热交换器的顶部内的,即热交换器的顶部温度最高,顶部的换热效果最好,但是该种结构的铸铝热交换器顶部只有一个呈长管状的集水器,这就使集水器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时间短,从而使集水器处的水的换热效率较低,而且该种结构的热交换器集水器的端部处并未设置相应的加强结构,导致在水压较大时,集水器的端部会裂开的问题,牢固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同时使热交换器的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具有水路通道,所述主体的下部具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水路通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部的内侧具有安装腔,所述主体上部的水路通道环绕安装腔设置,所述主体的上部具有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水路通道与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内侧贯穿形成一个连接口,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外侧封闭,且封闭处设有若干根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出水通道两端贯穿。

安装腔是燃烧室的一部分空间,燃烧室处的温度高,热媒水从进水通道进入到主体内的水路通道中,然后热媒水沿着水路通道流动到第一出水通道中,由于主体上部的水路通道环绕安装腔设置,即环绕燃烧室设置,主体上部水路通道中的水与燃烧室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第二出水通道用来与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的设置提高了水与燃烧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第一加强筋的设置提高封闭处的强度,即使水路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中的水压较大,该封闭处也不会破裂,热交换器的强度高,使热交换器可以承受更大的水压。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若干根所述第一加强筋呈横向和纵向交叉设置。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加强筋的强度,从而使封闭处不会破裂,提高热交换器的强度,热交换器可以承受更大的水压。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所述主体的底部具有空腔,所述空腔贯穿主体的内壁和外壁。空腔作为冷凝腔的一部分,本热交换器的冷凝腔是位于热交换器内的,即热交换器与冷凝盘是一体式结构,结构紧凑。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所述主体的底部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空腔相连通。排水孔用于连接冷凝水封,该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冷凝盘和后片制成一体式结构,从而可以节省安装空间。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所述主体外壁的底部具体凸出设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空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与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连接管与主体通过螺纹固连的方式相固连。连接管用来连接排烟管,空腔与主体外壁之间具有贯穿口,连接管通过该贯穿口与空腔相连通,连接管与后片是一体式结构,可以缩小安装空间、减少零件。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具有若干个凸块。凸块的设置用来安装燃烧器,提高燃烧器安装定位精准,安装可靠牢固。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所述主体内壁上设有多个换热凸柱,所述换热凸柱呈圆柱状,位于主体上部的相邻两个换热凸柱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主体中部和下部的相邻两个换热凸柱之间的间距。换热凸柱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上部的换热凸柱较为松散,下部的换热凸柱较为紧密,使烟气能够更好与水路通道中的水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位于所述主体中部和下部的水路通道呈蛇形设置。水路通道呈蛇形设置可以有效的延长水路通道,使水路通道中的水的换热面积大,换热时间长,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位于主体中部的水路通道中设有换热筋条,所述换热筋条贴靠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换热筋条沿水路通道的方向设置。换热筋条的设置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热交换器的后片中,位于主体下部的水路通道中设有若干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的内壁和外壁相固连。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增强水路通道的强度,即使该处水压较高,水路通道也不会破裂,从而使前片的强度高,不会损坏,使用寿命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后片具有以下优点:

1、本热交换器后片主体上部的水路通道环绕安装腔设置,即环绕燃烧室设置,使主体上部水路通道中的水与燃烧室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时间长,而且第二出水通道用来与第一出水通道相连通,第二出水通道的设置提高了水与燃烧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2、本热交换器后片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设置提高第一出水通道封闭处的强度,从而提高热交换器的强度,使热交换器可以承受更大的水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热交换器后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热交换器后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热交换器后片的剖视图。

图中,1、主体;2、水路通道;3、进水通道;4、安装腔;5、第一出水通道;6、第二出水通道;7、第一加强筋;8、空腔;9、排水孔;10、连接管;11、凸块;12、换热凸柱;13、换热筋条;14、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热交换器的后片包括主体1和换热凸柱12。

主体1的内部具有水路通道2,主体1的下部具有进水通道3,进水通道3与水路通道2相连通,主体1上部的内侧具有安装腔4,本实施例中,安装腔4的腔壁上具有两个凸块11,在实际生产中,安装腔4腔壁的下部可以具有三个或者四个凸块11。主体1上部的水路通道2环绕安装腔4设置,位于主体1中部和下部的水路通道2呈蛇形设置,位于主体1中部的水路通道2中设有换热筋条13,换热筋条13贴靠在主体1的内壁上,换热筋条13沿水路通道2的方向设置,位于主体1下部的水路通道2中设有第二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4的两端分别与主体1的内壁和外壁相固连。主体1的上部具有第一出水通道5和第二出水通道6,水路通道2与第一出水通道5相连通,第一出水通道5的内侧贯穿形成一个连接口,第一出水通道5的外侧封闭,且封闭处设有第一加强筋7,第一加强筋7呈横向和纵向交叉设置,第二出水通道6两端贯穿。本实施例中,进水通道3和第一出水通道5位于同一侧,在实际生产中,进水通道3可以跟第二出水通道6位于同一侧。

主体1的底部具有空腔8,空腔8贯穿主体1的内壁和外壁,主体1的底部具有排水孔9,排水孔9与空腔8相连通,主体1外壁的底部具体凸出设置的连接管10,连接管10与空腔8相连通,本实施例中,连接管10与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在实际生产中,连接管10与主体1通过螺纹固连的方式相固连。

主体1内壁上设有换热凸柱12,换热凸柱12呈圆柱状,位于主体1上部的相邻两个换热凸柱12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主体1中部和下部的相邻两个换热凸柱12之间的间距。位于主体1上部的换热凸柱12的长度小于位于主体1中部和下部的换热凸柱12的长度,位于主体1中部和下部的换热凸柱12长短纵向错落设置。

本后片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热交换器还包括前片和中片,前片通过中片与后片相连,热媒水从进水通道3进入到水路通道2中,然后沿着蛇形的水路通道2和环绕燃烧室的水路通道2移动,最后从水路通道2的上部进入到第一出水通道5中,第一出水通道5中的水贴靠着燃烧室移动,然后进入到第二出水通道6中,最后从第二出水通道6中排出,在以上的过程中,热媒水与燃烧室产生的热量一直在进行热交换,提高热媒水的温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体1、水路通道2、进水通道3、安装腔4、第一出水通道5、第二出水通道6、第一加强筋7、空腔8、排水孔9、连接管10、凸块11、换热凸柱12、换热筋条13、第二加强筋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