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壳体组件及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811发布日期:2018-06-30 05:1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壳体组件及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壳体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窗式空调器的送风舒适性,在窗式空调器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时,需要对送风方向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关技术中,空调处理装置的送风调整系统,结构复杂、操作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上述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出风框;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框的一侧以调整从所述出风框流出的气流的流向,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枢转轴和限位轴,所述限位轴沿所述枢转轴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枢转轴间隔开,所述枢转轴与所述出风框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轴与所述出风框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通过在第一导风板设置枢转轴和沿枢转轴径向方向间隔的限位轴,第一导风板可以以枢转轴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出风框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出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窗式空调器的用户体验。而且,当第一导风板转动一定角度时,限位轴与出风框止抵,从而限定了第一导风板的偏转角度,有效防止了第一导风板偏转角度过大引起第一导风板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用于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联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出风框间隔开,所述连接杆与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均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由此,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出风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出风框可枢转地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连接杆可枢转地连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出风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交错分布。由此,便于对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转动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连接杆,且所述安装槽的朝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敞开,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的安装柱。由此,便于第一导风板与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朝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开口处设有限位凸起。由此,通过限位凸起可以将安装柱限位止抵于安装槽内,从而提高了第一导风板与连接杆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从所述出风框内伸出。由此,可以通过把手部调整第一导风板的转动,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包括:外框体,所述枢转轴与所述外框体连接;至少一个环形条,所述环形条位于所述外框体内;和用于连接所述外框体和所述环形条的连接筋。由此,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送风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出风口;和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为上述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位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出风框与所述外壳可枢转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通过在第一导风板设置枢转轴和沿枢转轴径向方向间隔的限位轴,第一导风板可以以枢转轴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出风框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出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窗式空调器的用户体验。而且,当第一导风板转动一定角度时,限位轴与出风框止抵,从而限定了第一导风板的偏转角度,有效防止了第一导风板偏转角度过大引起第一导风板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上述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调整导风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第一导风板相对于出风框的相对转动,可以对窗式空调器吹出气流的气流流向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送风的舒适性。而且,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优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A-A面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B-B面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C-C面的截面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D-D面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E-E面的截面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F-F面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圈示的N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导风组件100,第二枢转部110,第二限位部120a,限位凸柱120,限位止挡121,

出风框10,连接筋130,外框体140,环形条150,

第一导风板20,枢转轴210,限位轴220,安装柱230,把手部240,

连接杆30,安装槽310,

第二导风板40,

壳体组件500,外壳510,出风口511,第一枢转部512,第一限位部513a,限位槽513,第一槽体5131,第二槽体5132,第三限位部514,挡筋515,

窗式空调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导风组件100,导风组件100包括:出风框10和第一导风板20。

具体而言,第一导风板20位于出风框10的一侧以调整从出风框10流出的气流的流向,由此,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窗式空调器600流出气流的气流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600的送风舒适性,进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的用户体验。

如图2-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20具有枢转轴210和限位轴220,限位轴220沿枢转轴210的径向方向与枢转轴210间隔开,枢转轴210与出风框10可枢转地连接,由此,第一导风板20可以以枢转轴210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整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从而对出风框10处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

通过沿枢转轴2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限位轴220,当第一导风板20转动时,限位轴220可以与出风框10进行限位止挡,以限定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从而有效防止了第一导风板20转动时,转动角度过大造成第一导风板20的损坏。

第一导风板20适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这里所述的“第一位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导风板20沿某一方向摆动时,所能达到的极限位置;所述的“第二位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导风板20沿反方向摆动时,第一导风板20所能达到的极限位置。当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限位轴220与出风框10相抵。由此,通过限位轴220与出风框10的止抵配合,限定了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导风组件100,通过在第一导风板20设置枢转轴210和沿枢转轴210径向方向间隔的限位轴220,第一导风板20可以以枢转轴210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出风框10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出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的用户体验。而且,当第一导风板20转动一定角度时,限位轴220与出风框10止抵,从而限定了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有效防止了第一导风板20偏转角度过大引起第一导风板20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20可以为间隔开的多个。由此,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600送风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性,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导风板20调整气流流动方向的效果。

导风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多个第一导风板20联动的连接杆30,连接杆30与出风框10间隔开,连接杆30与多个第一导风板20均连接,多个第一导风板20沿连接杆3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每个第一导风板20相对于连接杆30可转动。这里所述的“联动”可以理解为,当其中一个第一导风板20摆动时,可以带动其余第一导风板20一起摆动。由此,多个第一导风板20与连接杆30之间可以形成连杆机构,通过调整一个第一导风板20而带动其他第一导风板20的转动,从而便于对第一导风板20偏转角度的调节,而且可以实现第一导风板20同步同角度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40,多个第二导风板40与出风框10可枢转地连接,多个第二导风板40沿连接杆3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个第二导风板40与连接杆30可枢转地连接。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导风板40,可以通过第二导风板40与出风框10之间的相对转动,调整出风框10流出气流的方向。而且,第二导风板40间隔设置有多个,可以使出风框10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送风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可以交错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中的一个可以是主动件,另一个可以是从动件。例如,第一导风板20可以是主动件,当第一导风板20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导风板40转动。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导风板40是转动件,第一导风板20是从动件,当第二导风板40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由此,通过将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交错设置,便于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之间的偏转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杆30可以具有安装槽310,安装槽310贯通连接杆30,且安装槽310的朝向第一导风板20的一侧敞开,第一导风板20具有与安装槽310相适配的安装柱230。由此,通过安装柱230与安装槽310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导风板20和连接杆30之间的可枢转装配。而且,安装槽310朝向第一导风板20的一侧敞开,可以使安装柱230从安装槽310的敞开处卡入安装槽310内,便于第一导风板20与连接杆30之间的装配。

进一步地,安装槽310的朝向第一导风板20的开口处设有限位凸起。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可以通过限位凸起限位止抵安装柱230,防止安装柱230从安装槽310内脱离,提高了安装槽310与安装柱230之间装配的牢固性,从而提高了第一导风板20与连接杆30之间配合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20可以包括把手部240,把手部240从出风框10内伸出。由此,通过设置把手部240,可以通过把手部240手动调整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以对窗式空调器600的流出气流方向进行调整。而且,把手部240从出风框10内伸出,由此,可以使第一导风板20的调整更加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框10可以包括:外框体140、至少一个环形条150和连接筋130。如图2和图4所示,枢转轴210与外框体10连接。由此,第一导风板20可以相对于外框体10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对外框体10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如图2、图4和图13所示,环形条150位于外框体140内,连接筋130用于连接外框体140和环形条150。由此,通过在外框体140内连接设置多条环形条150,可以使出风框10流出的气流更加均匀、一致,由此,提高了出风框10流出气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壳体组件500,壳体组件500包括:外壳510和导风组件100,其中,外壳510具有出风口511,窗式空调器600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511流出。导风组件100为上述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导风组件100,导风组件100位于出风口511内,出风框10与外壳510连接。由此,通过在出风口511内设置导风组件100,导风组件100可以调整出风口511处气流的流出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壳体组件500,通过在第一导风板20设置枢转轴210和沿枢转轴210径向方向间隔的限位轴220,第一导风板20可以以枢转轴210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出风框10流出的气流流动方向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出风的舒适性,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的用户体验。而且,当第一导风板20转动一定角度时,限位轴220与出风框10止抵,从而限定了第一导风板20的偏转角度,有效防止了第一导风板20偏转角度过大引起第一导风板20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框10与外壳510可枢转地连接。由此,可以通过转动出风框10调整窗式空调器600出风口511处的气流流出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窗式空调器600送风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外壳510具有第一枢转部512和第一限位部513a,第一枢转部512和第一限位部513a均位于出风口511内。

如图8和图13所示,导风组件100位于出风口511内,出风框10可以设有第二枢转部110和第二限位部120a。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枢转部110与第一枢转部512连接,且第二枢转部110相对于第一枢转部512可枢转,第二限位部120a与第一限位部513a配合以使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转。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外壳510设置第一枢转部512,在出风框10设置与第一枢转部512相适配的第二枢转部110,可以使导风组件100相对与外壳510发生相对转动,由此,可以调整外壳510出风口511处的气流方向,从而提高窗式空调器600的送风舒适性。而且,在外壳510上有第一限位部513a,在出风框10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513a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120a,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513a和第二限位部120a的配合,限定导风组件100的枢转角度,从而可以防止导风组件100偏转角度过大造成导风组件100的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限位部513a和第二限位部120a中的一个为限位槽513,另一个为限位凸柱120。也就是说,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限位部513a可以形成为限位槽513,第二限位部120a可以形成为限位凸柱120。当然也可以是第一限位部513a形成为限位凸柱120,第二限位部120a形成为限位槽513。由此,通过限位凸柱120与限位槽513的配合,可以对导风组件100进行止挡限位。

如图12和图13所示,限位槽513可以包括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导风组件100可以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这里所述的“第三位置”可以理解为,当导风组件100沿某一方向转动时,导风组件100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置;“第四位置”可以理解为,当导风组件100沿反方向转动时,导风组件100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置。当限位凸柱120位于第一槽体5131内时,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当限位凸柱120位于第二槽体5132内时,导风组件100位于第四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限位槽513设置为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限位凸柱120可以在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由此,便于调整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之间的偏转角度,从而调整窗式空调器600的送风风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3所示,限位凸柱120可以具有限位止挡121,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时,限位止挡121与限位槽513的对应内壁相抵。由此,通过限位止挡121与限位槽513内壁的止抵配合,可以防止限位凸柱120转动角度过大而造成限位凸柱120的损坏。而且,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时,限位止挡121与限位槽513的对应内壁止抵,可以使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导风组件100发生相对晃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和图13所示,限位止挡121可以为间隔开的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凸柱120相应地位于第一槽体5131内,两个限位止挡121中的一个与第一槽体5131的内周壁止抵。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四位置时,限位凸柱120相应地位于第二槽体5132内,两个限位止挡121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槽体5132的内周壁止抵。由此,通过限位止挡121与限位槽513内周壁的止抵配合,可以限定导风组件100的转动角度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止挡121可以为一个,且呈块状。由此,可以通过凸块状的限位止挡121与限位槽513的内壁止抵,止挡限位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之间的相对转动。而且。设置一个凸块状的限位止挡121,可以简化壳体组件500的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之间具有圆滑过渡部。由此,当限位凸柱120从第一槽体5131运动至第二槽体5132,或当限位凸柱120从第二槽体5132运动至第一槽体5131内时,圆滑过渡部可以使限位凸柱120在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之间的切换更加顺畅,减小了限位凸柱120与限位槽513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2和图15所示,外壳510可以具有第三限位部514,第三限位部514与第一限位部513a沿第一枢转部51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由此,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部514,可以利用第三限位部514止抵导风组件100。当导风组件100转动至相应地位置时,第三限位部514与导风组件100止挡限位,有效阻挡了导风组件100发生进一步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5所示,第三限位部514为间隔开的两个,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时,导风组件100与其中一个第三限位部514止抵,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四位置时,导风组件100与另一个第三限位部514止抵。由此,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限位部514,可以限定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运动,防止导风组件100转动角度过大引起导风组件100的损坏。而且,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时,相应地第三限位部514与导风组件100止抵,可以提高导风组件100在相应位置时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导风组件100发生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部512和第二枢转部110中的一个为枢转轴,另一个为枢转孔。也就是说,第一枢转部512可以是枢转轴,第二枢转部110可以为枢转孔。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枢转部512为枢转孔,第二枢转部110为枢转轴。由此,通过枢转轴与枢转孔的配合,可以实现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之间的转动。而且,枢转轴与枢转孔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窗式空调器600包括:壳体组件500,壳体组件500为上述所述的窗式空调器600的壳体组件5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通过调整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第一导风板20相对于出风框10的相对转动,可以对窗式空调器600吹出气流的气流流向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送风的舒适性。而且,窗式空调器600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优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参照图1-图1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6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窗式空调器600具有壳体组件500,如图1-图16所示,壳体组件500包括:外壳510和导风组件100。

其中,如图11-图13所示,外壳510的上端(如图1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设有出风口511,出风口511的周壁上设有第一枢转部512、第一限位部513a和第三限位部514。如图12所示,第一枢转部512构造为枢转轴,第一限位部513a构造为限位槽513,限位槽513包括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第一槽体5131和第二槽体5132之间设有圆滑过渡部。第三限位部514为间隔开的两个,第三限位部514与第一限位部513a沿第一枢转部512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导风组件100位于出风口511内,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可枢转地连接。导风组件100包括:出风框10、第一导风板20、连接杆30、第二导风板40。其中,出风框10包括:外框体140、多个环形条150和连接筋130。环形条150位于外框体140内,连接筋130用于连接外框体140和环形条150。

如图14所示,外壳510上位于出风口511的中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如图14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挡筋515,挡筋515可以提高外壳510的结构的牢固性,挡筋515可以设有止挡块,以对导风组件100的转动进行止挡限位。

如图13所示,外框体左端(如图1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枢转部110和第二限位部120a,第二枢转部110形成为枢转。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枢转部110与第一枢转部512连接,且第二枢转部110相对于第一枢转部512可枢转。

如图13所示,第二限位部120a形成为限位凸柱120,限位凸柱120具有限位止挡121,限位止挡121为间隔开的两个。

如图14-图16所示,出风口511右端内周壁设有第一枢转部512和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三限位部514,外框体140右端(如图16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的外周壁设有与第一枢转部512相适配的枢转孔,外框体140上设有与第三限位部514相适配的止挡凸边。

结合图12-图16所示,限位凸柱120与限位槽513配合以使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转。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三位置时,限位凸柱120位于第一槽体5131内,两个限位止挡121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槽体5131的内周壁止抵,外框体140与其中一个第三限位部514止抵;当导风组件100位于第四位置时,限位凸柱120位于第二槽体5132内,两个限位止挡121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槽体5132的内周壁止抵,外框体140与另一个第三限位部514止抵,以限定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与外框体14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40均与连接杆30可枢转地连接,连接杆30位于出风框10的上后方(如图1中所示的上下前后方向),且连接杆30与出风框10间隔设置。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40沿连接杆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40交错分布。

如图2-图7所示,第一导风板20具有枢转轴210和限位轴220,限位轴220沿枢转轴210的径向方向与枢转轴210间隔开,枢转轴210与出风框1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导风板20包括把手部240,把手部240从出风框10内伸出。通过把手部240可以调整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限位轴220与出风框10相抵。

如图4所示,连接杆30具有安装槽310,安装槽310贯通连接杆30,且安装槽310的朝向第一导风板20的一侧敞开,第一导风板20具有与安装槽310相适配的安装柱230。安装槽310的朝向第一导风板20的开口处设有限位凸起。通过将安装柱230卡入安装槽310内,实现第一导风板20与连接杆30之间的连接。第二导风板40的结构与第一导风板20的结构类似,但未设把手部。

窗式空调器600工作时,通过使导风组件1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切换,可以调整出风口511处吹出气流沿上下方向的摆动角度。通过使第一导风板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可以调整出风口511流出气流左右方向的摆动角度。

由此,通过调整导风组件100与外壳510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第一导风板20相对于出风框10的相对转动,可以对窗式空调器600吹出气流的气流流向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窗式空调器600送风的舒适性。而且,窗式空调器600的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优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