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4122发布日期:2019-05-03 22:1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空调器具有对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调节作用,其已经普遍应用于家庭用户的房间舒适性调节中。而舒适性调节优劣的关键所在是对环境各种舒适性参数的灵敏反应,这就要求空调器必须能够快速和细致检测环境参数,然后发出调控指令迅速完成对环境参数的调节。空调器调控过程一般都是多参数调控,即使目前最简单的空调器控制在用户日常使用中也需要输入温度、出风模式、风速、定时时间等一系列的参数。而且这些空调器对用户需求的反应也是非常迟钝,智能化远远不足以满足目前的智能控制需求,常常无法即使及时调整系统本身或者实现自我的控制,造成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对于大型的中央空调,调控系统更是面临多参数,复杂环境的调控。传统的调控多是人工控制,或者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才能实现控制温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强度,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点,以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值,在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强度,确定室内的光照等级;根据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确定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在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表示为无人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关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以使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避开室内人员。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包括:比较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低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下降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高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上升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

进一步地,在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多个传感器内部集成的转换器与网络信息发射器将所述目标信息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云端;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或,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在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其中,所述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按照所述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进一步地,在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私人定制模式的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

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基于所述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第一计算单元,用于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第一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通过基于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然后基于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同时也避免了调控过程需要较多的人为设定参数干预控制,提升用户控制使用体验,进而达到了提高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的精确度,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传感器与空调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选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

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用户可以设定运转模式(智能模式或非智能模式),若智能模式开启则其它所有用户输入参数(指用户输入的具体温度值t0、风速、具体的出风模式)全部无效,后续按照智能模式运行。即使用户先设定了上述具体的非智能模式参数,后续一旦选定智能模式,则先前输入的模式参数无效,按照智能模式运行。即强制执行选定的智能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智能模式包括出厂预设的智能模式与后续用户使用空调器后生成的待选私人定制模式。用户第一次使用智能模式默认调用出厂预设的智能模式,后续私人定制模式生成以后,用户可选智能模式增加,可提供用户私人定制模式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用户还可以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可由遥控器遥控设置或手操器设置(设定的参数直接由主控制器cpu接收),也可以由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执行(通过互联网络及wifi传输给主控cpu)。

步骤s102,若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

若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控制器cpu按照智能模式的程序运行,接收由光传感器感测的光强gi(按黑暗等级定义gi(i=1,2),其中,g1表示亮,g2表示暗)、人体感应传感器感测的环境辐射温度tf与室内人员活动强度mi(按室内人员活动强度的大、中、小、安静和人员不在室内等级定义mi(i=1,2,3,4,5))、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tx经由互联网络与wifi模块传输的环境参数数据。此计算数据将由主控制器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为用户绘制三维的温度场实现环境温度可视化提供数据基础。

步骤s103,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

空调器的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采用舒适性理论指导计算出目标体感温度tm及平均环境特征温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主控将根据环境辐射温度tf与环境温度tx采用内控程序计算表征整个环境的温度特性,比传统空调器内部自带的环境感温包测试得到的单一环境温度更能反映整个房间的温度场状况,也为更加精确的调控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此计算数据也将由主控制器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后续智能模式也将根据此数据执行符合舒适性要求的体感温度追踪调控。

步骤s104,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

空调器的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比较与tm大小并输出判定值;执行器根据判定值情况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科学输出能力值,实现节约能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器控制的室内出风末端拥有多个,例如6个,且分布覆盖全区域,因此可以根据光强度与人员活动强度等级组合判定,和/或,用户设置出风模式,调控各个区域末端的开停及运行情况,使用户获得非常好的舒适性体验。调控中接收和执行的数据包括:压缩机运行频率,各出风末端出风开停、风向与出风速度等都将通过互联网传输至云端与移动终端设备中存储,为后续ai智能程序进行学习训练提供数据基础。

通过上述步骤,提高了空调器智能化控制水平的同时也提高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的精确度,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也达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的同时,还可以基于光强度与人员活动强度等级组合判定,和/或用户设置出风模式,执行各个出风末端的出风控制。

同时按用户设定参数进行各个出风口末端的出风控制,包括其开停、风向和出风速度等调控;采集和计算得到的数据也将通过互联网传输云端与移动终端,这些数据同样可以实现三维温度场可视化展示,并为前述ai智能程序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提供数据基础,更多的海量数据使智能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用户使用习惯,有利于训练得到更适合于用户个人的私人定制模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通过基于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然后基于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运行,同时也避免了调控过程需要较多的人为设定参数干预控制,提升用户控制使用体验,进而达到了提高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的精确度,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强度,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点,以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值,在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强度,确定室内的光照等级;根据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确定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在室内的光照等级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的步骤。

如图2所示,上述的传感器可以设计为与插座、电灯开关等融合为一体的形式,避免在墙壁上突兀显示,影响室内环境的整体美感和美观协调性。它恰当的解决了控制系统的需求与装潢美观要求的矛盾,也保证了空调器主体外观不再受人体感应等传感器设计限制的问题。人体感应传感器可以布置在房屋顶部,与传统的人体感应设计在空调器面板外观相比,优势体现在:不破坏和限制外观设计;远离了空调器出风口可以使出风气流对人体感应的感测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可以使探头覆盖的感测方向与人体活动最多的方向始终保持平行,大大提升了感测灵敏度(传统设计人体感应对于人体正面朝向感应探头运动时是感应不到人或感测不灵敏的),而且扩大了感测区域的范围,不会出现感测盲区(传统的设计无法感测空调器下方区域,而且当人体被家私等遮蔽物挡住后也无法感测)。上述的光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屋顶正中间位置,与传统的设计在空调器面板外观相比,优势体现在不破坏和限制空调器的外观设计。多个传感器的分布式设计优势在于对整个房间全局环境温度的把控,并且为获得更好的舒适性体验提供控制参数基础。

上述的第一预设条件是光强度为g1,人员活动强度为m1或m2或m3。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在预设时间段内,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表示为无人状态,则控制空调器进行关机。

例如,连续20分钟活动强度为m5(即人员不在),强制执行关机操作,防止因用户离开忘记关机造成的能源浪费。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若室内的光照等级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以使空调器的出风避开室内人员。

上述的第二预设条件是当活动强度为m4且光强为g2(即人员安静并且光强为黑暗,判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不论用户设定了何种智能风向模式,自动调整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为风避人,帮助用户进入睡眠模式,防止睡眠中的用户被风直吹产生不适感和生病情况发生。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包括:比较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若目标体感温度低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下降至目标体感温度;若目标体感温度高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上升至目标体感温度。

例如,采用舒适性理论对光强和人体活动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为25°,而当前平均温度为23°(当前平均温度可以由多个温度传感器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上升至25°。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在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多个传感器内部集成的转换器与网络信息发射器将目标信息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将目标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云端;将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中对目标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或,根据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

通过将采集到的光强和人员的活动信息等进行可视化展示,用户可以直观的获取到上述信息。根据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用户也可以直观的获取到室内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在将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移动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中对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在预设时间后,对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其中,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控制空调器按照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基于上述步骤中采集和存储在终端的数据,对目标应用程序中的ai智能程序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并存储在目标应用程序中供用户后续选择使用。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空调器按照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利用无线wifi等互联网设备将目标信息传输上网,进一步的传输到终端应用程序,用于记录和分析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的优化ai训练的私人智能控制模式。上述的私人定制风向模式可以包括风追人、风避人、全室送风、自然风等模式。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若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基于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

在非智能模式下,根据用户输入的具体温度值t0、风速、具体的出风模式等运行。只要用户未选择打开智能模式,用户设定参数始终有效。此步参数可由遥控器遥控设置或手操器设置(设定的参数直接由主控制器cpu接收),也可以由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执行(通过互联网络传输给主控cpu)。用户设定的参数同步传输至互联网云端与终端设备存储。

空调器的主控制器cpu根据用户输入参数,比较与t0大小并输出判定值;执行器根据判定值情况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按需输出制冷或制热能力,及时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主控也会将此判定值,通过网关返回给互联网云端,进而再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用于分析和记录用户习惯,进而由ai智能算法训练生成用户的私人定制控制模式。调节机制需求,所有传感器将按一定时间周期循环测试环境参数并通过互联网云端传输给主控制器cpu及终端的应用程序。

如图3所示,智能模式的控制和非智能模式的控制如图3所示。

智能模式的控制如下:

步骤1:用户开机运转,选择制冷或制热模式。此步可由遥控器遥控设置或手操器设置(设定的参数直接由主控制器cpu接收),也可以由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执行(通过互联网络及wifi传输给主控cpu)。

步骤2:用户设定运转模式,智能模式开启则其他所有用户输入参数(指用户输入的具体温度值t0、风速、具体的出风模式)全部无效,后续按照此智能程序运行。即使用户先设定了上述具体的非智能模式参数,后续一旦选定智能模式,则先前输入的模式参数无效,按照智能模式运行。即强制执行选定的智能模式。

步骤3:主控制器cpu按照智能模式的程序运行,接收由光传感器感测的光强gi(按黑暗等级定义gi(i=1,2))、人体感应传感器感测的环境辐射温度tf与人员活动强度mi(按大、中、小、安静和不在等级定义mi(i=1,2,3,4,5))、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tx经由互联网络与wifi模块传输的环境参数数据。此计算数据也将由主控制器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为用户绘制三维的温度场实现环境温度可视化提供数据基础。

步骤4-1: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采用舒适性理论指导计算出目标体感温度tm及平均环境特征温度(这里主控将根据环境辐射温度tf与环境温度tx采用内控程序计算表征整个环境的温度特性,比传统空调器内部自带的环境感温包测试得到的单一环境温度更能反映整个房间的温度场状况,也为更加精确的调控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此计算数据也将由主控制器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后续智能模式也将根据此数据执行符合舒适性要求的体感温度追踪调控。

步骤4-2: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分析步骤3接收的光强gi与人员活动强度mi,结合用户对风向模式的选择做具体判定。当活动强度为m4且光强为g2(即人员安静并且光强为黑暗,判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不论用户设定了何种智能风向模式,自动调整风向模式为风避人,帮助用户进入睡眠模式,防止睡眠中的用户被风直吹产生不适感和生病情况发生;连续20分钟活动强度为m5(即人员不在),强制执行关机操作,防止因用户离开忘记关机造成的能源浪费。其余任意组合的判定均按照用户选择的智能风向模式或智能ai训练生成的私人定制风向模式(包括可选的风追人、风避人、全室送风、自然风)执行,并且执行中根据比较与tm大小输出的判定值对各个出风末端的风速作调整;由于室内出风末端拥有6个(实际实施中可能有更多),且分布覆盖全区域,因此可以调控各个区域末端的开停及运行情况,使用户获得非常好的舒适性体验。此时主控执行此操作以后会记录此风向模式(包括各末端的开停和风速大小参数),并且通过反向信息传递途径,利用无线wifi等互联网设备将数据传输上网,进一步的传输到终端的应用程序等设备上,便于记录和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以便更进一步的优化ai训练的私人智能控制模式。

步骤5: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比较与tm大小并输出判定值;执行器根据判定值情况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科学输出能力值,实现节约能源。主控也会将此判定值,通过网关返回给互联网云端,进而再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用于分析和记录用户习惯,然后由ai智能算法利用这些数据训练生产用户的私人定制控制模式。

步骤6:调节机制需求,所有传感器将按一定时间周期循环测试环境参数并通过互联网云端传输给主控制器cpu及终端的应用程序。

非智能模式的控制如下:

步骤1:用户开机运转,选择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此步可由遥控器遥控设置或手操器设置(设定的参数直接由主控制器cpu接收),也可以由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执行(通过互联网络传输给主控cpu)。

步骤2:用户设定运转模式,指用户输入的具体温度值t0、风速、具体的出风模式,后续按照此参数运行。只要用户未选择打开智能模式,这一用户设定参数始终有效。此步参数可由遥控器遥控设置或手操器设置(设定的参数直接由主控制器cpu接收),也可以由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应用程序执行(通过互联网络传输给主控cpu)。

步骤3:主控制器cpu根据用户输入参数运行,按照设定的风向和风速调整各个出风末端出风。同时主控制器接收人体感应传感器感测的环境辐射温度tf与人员活动强度mi(按大、中、小、安静和不在等级定义mi(i=1,2,3,4,5))、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tx经由互联网络与wifi模块传输的环境参数数据。此计算数据也将由主控制器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为用户绘制三维的温度场实现环境温度可视化提供数据基础。

步骤4-1:主控制器cpu采用舒适性理论指导计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这里主控将根据环境辐射温度tf与环境温度tx采用内控程序计算表征整个环境的温度特性,比传统空调器仅仅有内部自带的环境感温包测试得到的单一环境温度更能反映整个房间的温度场状况,也为更加精确的调控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此计算数据也将由主控反向传递给互联网云端,进而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显示在控制界面上。

步骤4-2:主控制器cpu根据智能模式的程序,分析步骤3接收的人员活动强度mi,连续20分钟活动强度为m5(即人员不在),强制执行关机操作,防止因用户离开忘记关机造成的能源浪费,其余活动强度参数不执行任何操作,完全按照用户设定的特殊风向模式执行。

步骤5:主控制器cpu根据用户输入参数,比较与t0大小并输出判定值;执行器根据判定值情况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按需输出制冷或制热能力,及时满足用户舒适性需求。主控也会将此判定值,通过网关返回给互联网云端,进而再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用于分析和记录用户习惯,进而由ai智能算法训练生产用户的私人定制控制模式。

步骤6:调节机制需求,所有传感器将按一定时间周期循环测试环境参数并通过互联网云端传输给主控制器cpu及终端的应用程序。

终端ai智能训练及调控机制:

上述两种控制状态,所有的感测参数和主控制器cpu运算的参数都将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终端的应用程序进行存储和分析,为可视化展示及利用ai智能算法训练私人定制的控制模式提供数据基础。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将利用ai智能程序采用互联网搜集的大量用户日常使用空调器时的用户环境参数数据及使用控制习惯参数的数据,训练出具有用户个性的私人控制程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用户私人定制a(制冷)与b(制热)两个模式供用户后期选择,较少的私人模式便于后期ai算法集中训练与优化。这些智能模式包括了所有的空调器运行所必须的参数,而且智能模式将自动调用各传感器动态调控系统,并持续采集数据修正这种智能模式本身,以使其更加的贴近于用户本身。这种控制大大的提升了家居的智能化,真正是实现了家居空调器对用户的理解和感受。而且并不排除为满足用户需求,在控制程序开发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私人定制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要解决了当前空调器智能化程度过低,不具备智能家居应具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调控功能的问题。还解决了空调器运行中对全空间环境参数采集的局限性问题,及其无法实现精确调控环境参数,带给用户更佳的舒适性体验的问题。还解决了空调器因控制器设计较多,内部电气布线及结构复杂,造成整机控制系统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地解决了传统空调器无法提供私人定制式的特殊智能调控模式,因而无法获得最适合用户家庭使用习惯的贴心控制模式,使得用户使用体验大打折扣,造成不佳的舒适性体验。还解决了用户为获得适合自己的控制模式,需要繁琐的参数设定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此技术方案不仅局限于中央空调控制,针对小环境的分体壁挂机与柜机,一般也是可以控制出风的方向和风速大小的空调器,根据本方案做调整,可以实现风向控制并采集用户环境参数与使用习惯参数数据到互联网端,最终用于ai智能调控定值私人智能模式的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分布式设计的多个传感器和智能主控cpu,利用无线互联网作为信息沟通桥梁,实现室内环境的参数测量、采集和数据传输;上网的数据经由空调器的wifi模块接收后传送给主控cpu执行分析和调控,同时传感器测量的环境参数、主控cpu接收及处理的用户输入数据都可由集成网关经互联网传输给手机或者其他的终端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为用户实时展示家庭环境状况并提供经由app智能分析和ai算法自行训练生成的私人智能控制模式,为用户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空调器运行模式;这不但使空调器实际使用的舒适性体验和使用体验更佳,而且能够实现用户对家庭环境的可视化掌控,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能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真正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空调器,而是一个包含了室外机与室内出风末端1至6及所有传感器的整个控制系统。实际实施中空调器内部还包含了常规空调器所应具备的控制器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它包括了主控cpu、wifi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等控制器组成。室外机置于室外并与室内出风末端做系统化连接。此实施方案还包括:路由器(它为整个系统数据联网提供必要的手段与数据通道,也可以由其他能够实现数据接收和联网的互联网端替代。)和传感器1—7(包括了多个按区域划分布置的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等必要的独立传感器集成部件,这些独立传感器集成部件具备感测和转换环境参数的功能,还可通过内部集成的网关将这些参数数据发射给路由器等互联网端的网络对接设备,实现数据上网与传输;而且独立传感器集成部件本身具有供电端与开关控制保持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始终感测和发送环境参数到互联网端,主控cpu根据用户输入模式选择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需要指出的是,可选的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本申请提出的7个传感器和三种传感器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传感器的个数及种类。

综上所述,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信息及各区域温度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根据多个分布在室内各区域及出风口末端的温度传感器传输到主控的数据,计算得到室内当前平均温度;基于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若目标体感温度低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下降至目标体感温度;若目标体感温度高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上升至目标体感温度;同时基于出厂预设智能模式(光强度与人员活动强度等级组合判定),和/或,用户私人定制后生成的智能模式;进行各个出风口末端的出风控制,包括其开停、风向和出风速度等调控。若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由用户自行设定必要的控制参数,结合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及各区域温度信息。主控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当前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基于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同时按用户设定参数进行各个出风口末端的出风控制,包括其开停、风向和出风速度等调控。上述全部过程中,采集和计算得到的数据都将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云端与移动终端作为目标信息存储下来,在预设时间后,采用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对目标应用程序中的ai智能程序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并存储在目标应用程序中供用户后续选择使用,其中,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控制空调器按照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这些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用户控制体验的问题及温度控制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通过上述控制方法,不仅获得了智能的私人贴心控制模式,提升用户控制体验,而且达到了提高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的精确度,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进行介绍。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401、采集单元402、第一计算单元403和第一调节单元404。

具体地,检测单元401,用于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

采集单元402,用于在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403,用于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

第一调节单元404,用于根据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强度,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点,以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值,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之前,根据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强度,确定室内的光照等级;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确定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室内的光照等级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在预设时间段内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表示为无人状态的情况下,则控制空调器进行关机。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室内的光照等级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以使空调器的出风避开室内人员。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第一调节单元404包括:比较模块,用于比较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在目标体感温度低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的情况下,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下降至目标体感温度;第二调节模块,用于在目标体感温度高于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的情况下,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室内的温度上升至目标体感温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传送单元,用于在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之后,通过多个传感器内部集成的转换器与网络信息发射器将目标信息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将目标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云端;传输单元,用于将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处理单元,用于在移动终端中对目标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或,根据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在将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之后,在移动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中对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创建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后,对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其中,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空调器的参数;控制单元,用于在用户选择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的情况下,则控制空调器按照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创建用户对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之后,在目标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私人定制模式的标识。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用于在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第三计算单元,用于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第二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检测单元401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采集单元402在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第一计算单元403采用舒适性理论对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第一调节单元404根据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空调器外机的运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精确度较低,难以达到用户舒适温度影响用户舒适性体验的问题。通过基于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光强度和室内人员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然后基于室内最佳的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空调器的运行,进而达到了提高空调器对环境温度的调控的精确度,提升用户舒适性体验的效果。

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检测单元401、采集单元402、第一计算单元403和第一调节单元404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控制空调器。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强度,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点,以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值,在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强度,确定室内的光照等级;

根据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确定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在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的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表示为无人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关机。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以使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避开室内人员。

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包括:比较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低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下降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高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上升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

在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多个传感器内部集成的转换器与网络信息发射器将所述目标信息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云端;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或,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

在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在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其中,所述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按照所述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在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私人定制模式的标识。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基于所述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在空调器开机运转后,检测所述空调器是否运行在智能模式;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信息;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包括:光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光强度,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的不同位置点,以采集室内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值,在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光强度,确定室内的光照等级;

根据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人员的位置和活动状况确定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在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目标体感温度的步骤。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表示为无人状态,则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关机。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室内的光照等级和所述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各区域出风口的开停及风向,以使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避开室内人员。

基于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包括:比较所述目标体感温度和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低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下降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若所述目标体感温度高于所述室内的当前平均温度,调整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所述室内的温度上升至所述目标体感温度。

在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多个传感器内部集成的转换器与网络信息发射器将所述目标信息进行传输,通过路由器将所述目标信息上传至互联网云端;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或,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和各个布局位置对应的温度绘制三维温度场。

在将所述互联网云端的目标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中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在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学习训练,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其中,所述私人定制模式下关联多个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参数;若用户选择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中的私人定制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按照所述私人定制模式关联的参数进行运行。

在创建用户对所述空调器控制的私人定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私人定制模式的标识。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空调器运行在非智能模式,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室内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至少包括光强度和室内人员的活动强度;采用舒适性理论对所述目标信息进行计算,得出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基于所述平均环境特征温度和用户设定的温度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运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