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0636发布日期:2020-03-27 12:39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传统干燥箱多为单风道结构,风道结构不好造成干燥箱内温度均匀度差,很难达到国际标准,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针对现有技术的干燥箱的风道结构差难以保证干燥箱内温度均匀度而研发,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地提高干燥箱内的温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进风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箱体内的左侧设置有左篦子架,所述箱体内的右侧设置有右篦子架,所述左篦子架与所述右篦子架之间滑动设置有篦子板。

所述左篦子架与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左风道,所述右篦子架与所述箱体的右侧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右风道。

所述进风管处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扇叶,所述扇叶的周侧设置有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左风道对接的左导流板,所述扇叶的右侧设置上有与所述右风道对接的右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均匀盘绕在所述扇叶的周侧,所述加热管通过管卡与所述箱体的底部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左篦子架和所述右篦子架上均分别设置有排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左篦子架和所述右篦子架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排风口组,左篦子架上的排风口组沿左篦子架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右篦子架上的排风口组沿右篦子架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排风口组包括若干个等高度的所述排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处设置有排风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左篦子架和所述右篦子架上均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篦子板的托杆,所述篦子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托杆相抵的限位挡板,所述篦子板的底部具有防脱落槽,所述防脱落槽位于所述篦子板的内侧,所述托杆位于所述防脱落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篦子板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篦子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篦子板上的加强筋的数量为三个。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结构简单合理,相较于干燥箱传统的单风道结构,在箱体内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风道和右风道,电机工作时,经加热管加热的暖风经左风道和右风道进入箱体的顶部,箱内的湿气经排气口排出,升到顶部的暖风再经篦子板下沉到箱体的底部,形成左风道循环和右风道循环,从而提高温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为: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加热管均匀盘绕在所述扇叶的周侧使空气受热均匀,进一步增加温度均匀度;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左篦子架和右篦子架上均分别设置有排风口,使左风道和右风道对流,进一步提高箱体内温度的均匀度;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篦子板为抽拉结构,在篦子板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挡板,在篦子板的内侧的底部设置有防脱落槽,使篦子板在抽出箱体一半时仍能保持平衡不掉落,从而达到取物方便,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篦子板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增加篦子板的承载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底板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的底板下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篦子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篦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进风管;3-排气口;4-左篦子架;5-右篦子架;6-篦子板;7-左风道;8-右风道;9-电机;10-扇叶;11-加热管;12-左导流板;13-右导流板;14-管卡;15-排风口;16-托杆;17-限位挡板;18-防脱落槽;19-加强筋,20-底板,21-通风口,22-排风挡板,23-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所述立式干燥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一内胆,所述内胆的下方为底板20,所述底板20上设置有通风口21,所述底板20的下方具有一容腔,所述内胆与所述容腔通过所述通风口21连通,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风管2,所述进风管2位于所述底板20的下方,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所述排气口3处设置有排风挡板22,所述箱体1内的左侧设置有左篦子架4,所述箱体1内的右侧设置有右篦子架5,所述左篦子架4与所述右篦子架5之间滑动设置有篦子板6。

所述左篦子架4与所述箱体1的左侧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左风道7,所述右篦子架5与所述箱体1的右侧壁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右风道8,所述左风道7和所述右风道8均与所述容腔连通。

所述进风管2处设置有由电机9驱动的扇叶10,所述扇叶10的周侧设置有加热管11,所述电机9和所述扇叶10均位于所述底板20下方的容腔内。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双风道结构的立式干燥箱在具体使用时,电机9驱动所述扇叶10转动,驱动所述容腔内的空气向周侧移动,经过加热管11加热后分别进入到左风道7和右风道8内,两侧的热空气分别在左风道7和右风道8内上升,干燥箱内的湿气经过排气口3排出,热空气从箱体1的中部下降,分别形成热空气的左循环和右循环;改善了现有技术的干燥箱的单风道结构,采用双风道结构,从而使箱体1内的温度均匀度更高。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扇叶10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左风道7对接的左导流板12,所述扇叶10的右侧设置上有与所述右风道8对接的右导流板13,通过设置左导流板12和右导流板13,使扇叶10转动时排出热风更加顺畅,避免湿气在箱体1局部的残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11均匀盘绕在所述扇叶10的周侧,所述加热管11通过管卡14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连接固定,加热管11均匀盘绕在所述扇叶10的周侧使空气受热均匀,进一步增加温度均匀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篦子架4和所述右篦子架5上均分别设置有排风口15,在左风道7和右风道8双风道结构基础上,通过设置排风口15,使热空气在上升的同时也能双向对流,使左风道7内的热风与右风道8内的热风在箱体1内均匀混合,进一步增加箱体1内的温度均匀度。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所述排风口15时,所述左篦子架4和所述右篦子架5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排风口组,左篦子架4上的排风口组沿左篦子架4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右篦子架5上的排风口组沿右篦子架5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排风口组包括若干个等高度的所述排风口15。

传统的干燥箱在拉动篦子板6时,常常不慎将篦子板6完全拉出造成失去平衡掉落的情况,在拉动过程中篦子板6也可能发生歪斜从托杆上脱落的情况,基于该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篦子板6滑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具体地,所述左篦子架4和所述右篦子架5上均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篦子板6的托杆16,所述篦子板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托杆16相抵的限位挡板17,所述篦子板6的底部具有防脱落槽18,所述防脱落槽18位于所述篦子板6的内侧,所述托杆16位于所述防脱落槽18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篦子板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所述篦子板6的下方具有一弯折的拨片23,所述拨片23与所述篦子板6形成所述防脱落槽18。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挡板17位于所述篦子板6的中部。

基于上述结构,在拉动所述篦子板6时,所述限位挡板17与所述托杆16相抵,使篦子板6在抽出箱体1一半使仍能保持平衡不掉落,而篦子板6底部的防脱落槽18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在拉动过程中篦子板6发生歪斜,从而达到取物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效果,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进一步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述篦子板6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篦子板6上的加强筋19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加强筋19均匀分布在所述篦子板6上,提高了篦子板6的承载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