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55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行设定,不仅可以隔绝热量传递,安装简便,稳定性较好,还便于装卸工件3。
[0030]显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介质箱2进行若干改变,介质箱2的顶面和侧壁均开设有开口。介质箱2的顶面开设开口,便于检测电路和温度;侧壁开设开口,比如当开关门开设于真空室I前壁时,相应的在介质箱2前侧壁开设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在哪个侧壁开设开口需要根据真空室I的开关门的位置设定,工件3从侧壁拖入或者拖出介质箱2,方便装卸工件3,可以相应降低介质箱2的高度,节省空间。开口的大小不做进一步要求,只要能满足取放工件3方便的工作要求,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介质箱2的顶面和侧壁敞开,此时介质箱2的外壳加工较方便。
[003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不应被限制于此种情形,介质箱2的侧壁与工件3的高度相同。当在介质箱2的前侧壁上开设开口时,其它左、右、后侧壁可以与工件3的高度相同。介质箱2的左、右、后侧壁将工件3完全包围起来,介质箱2的各壁均是热源,介质箱2与工件3的高度相等,热源面积大,工件3靠近热源,有利于吸收介质箱2辐射的热量。当然,介质箱2的侧壁与工件3的高度相同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介质箱2的侧壁可以比工件3的高度高,此时工件3加热效果更好,但可能造成热量浪费;也可以比工件3的高度低,此时加热时间增加,需要说明的是,左、右、后侧壁三个侧壁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介质箱2的外壳厚度不低于50mm。介质箱2的外壳腔体中注入导热介质6,介质箱2的外壳厚度不低于50mm,以此保证足够的导热介质6,导热介质6将热量传递给工件3,实现在真空环境中对工件3的加热;同时导热介质6还可以储存热能,具有保温作用,实现在真空环境中对工件3的保温。具体厚度大小不做进一步限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的不同自行设定。
[0033]本发明所提供的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在其它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加热器7安装于介质箱2底部的导热介质6内。为了利用对流传热方式,在介质箱2内装入导热介质6,将加热器7置于介质箱2底部的导热介质6内,加热器7安装于底部,覆盖面积较大,导热介质6加热较均匀。通过导热介质6来传递加热器7产生的热量,同时导热介质6还可以储存热能;由于加热装置与工件3的距离很近,热辐射效果较好,可以使热量传递更平稳,避免加热器7的频繁启动、停止。加热器7安装于介质箱2导热介质6内的位置不唯一,可以安装于其它适宜的位置,为了加快对导热介质6的加热速度,可以增加加热器7的数量,具体设置加热器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
[0034]优选地,介质箱2具体为方桶形油浴箱,开口开设于介质箱2的顶面和前壁上,工件3放置于介质箱2的底面上;外壳具体为不锈钢外壳;导热介质6具体为导热油。油浴箱的前壁和顶面可以是敞开的,带开口的方桶形结构,其左、右、后壁三方围栏的高度与工件3等高,正前壁由于需要装卸工件3,留有一个缺口,此外形设计便于在真空环境中对工件3进行加热。工件3放置于介质箱2的底面上,外壳具体为不锈钢外壳,不锈钢为热的良导体,工件3底面与介质箱2的不锈钢表面直接接触进行传导传热,传热效率较高。导热介质6具体为导热油,导热油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较好。
[0035]为了进一步控制工件3的加热温度,确保温度控制更加准确,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工件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导热介质6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一温度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均与控制器连接。在工件3的表面或内部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4,同时在导热介质6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5。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结合温度控制器,在两个控制器的共同控制下,对工件3的温度控制比较精准,可以实现对工件3温度的准确控制和安全保护。
[0036]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创造性思想在于,真空室I外部连接有将真空室I抽为真空的真空泵9。真空室I外部安装真空泵9,通过真空泵9的运行使真空室I形成真空,真空泵9振动小,运转平稳,工作效率较高。
[003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真空室(I)中的介质箱(2),所述介质箱(2)具有导热性的外壳,所述外壳腔体中注有导热介质(6),所述导热介质(6)中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介质箱(2)上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工件(3)置于所述介质箱(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的外壁与所述真空室(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通过支座(8)安装于所述真空室(I)内,所述支座(8)具体安装于所述介质箱(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的顶面和侧壁均开设有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的侧壁与所述工件(3)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的外壳厚度不低于50mmo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J)安装于所述介质箱(2)底部的所述导热介质(6)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箱(2)具体为方桶形油浴箱,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介质箱(2)的顶面和前壁上,所述工件(3)放置于所述介质箱(2)的底面上;所述外壳具体为不锈钢外壳;所述导热介质(6)具体为导热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3)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述导热介质¢)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均与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I)外部连接有将所述真空室(I)抽为真空的真空泵(9)。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包括放置于真空室(1)中的介质箱(2),所述介质箱(2)具有导热性的外壳,所述外壳腔体中注有导热介质(6),所述导热介质(6)中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介质箱(2)上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工件(3)置于所述介质箱(2)中。该真空环境中的加热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在真空环境中对工件进行加热等问题。
【IPC分类】F24H7-02, F24H9-20, F24H9-18
【公开号】CN104776597
【申请号】CN201510209441
【发明人】喻其炳, 李勇, 陈志强, 姚行艳, 李川
【申请人】重庆工商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