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显示控制组件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55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显示控制组件及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显示控制组件及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各种家用电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多功能的家用电器开始出现,冰箱、冰柜等冷藏冷冻装置也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冷藏冷冻装置上设有具备触摸显示功能的显示控制组件。由于人体的轻微动作或与绝缘物的摩擦易产生静电,在冷藏冷冻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携带静电的用户操作或触碰显示控制组件时,用户携带的静电被传导至显示控制组件,导致显示控制组件受到静电干扰,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

现有技术通过使显示控制组件的各个组件紧密连接来防止显示控制组件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静电传导至显示控制组件的电路板。然而,这种方式无法防止来自外部的静电(例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传导至显示控制组件,当携带静电的用户触碰或操作暴露在显示控制组件外部的部件(例如按键、摄像头等)时,容易将静电传导至该部件,导致该部件受到静电干扰,影响该部件的精度或准确性。同时,暴露在显示控制组件外部的部件通常与显示控制组件的电路板电连接,静电极容易通过该部件传导至显示控制组件的电路板,从而导致电路板因通过其的电流过大而损坏。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能够有效地避免显示控制组件受到静电干扰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能够避免受到静电干扰的显示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及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显示控制组件,包括: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的显示框、触摸显示屏和基板,以及在所述基板的前侧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其中

所述触摸显示屏夹持在所述显示框与所述基板之间;

所述显示框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框状构件,且包括形成其四周边缘部的外框架、限定在所述外框架内部以用于暴露所述触摸显示屏的触摸表面的镂空窗口以及限定在所述外框架内部并与所述镂空窗口邻接的板部;且

所述显示框的板部开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板部的插孔,所述摄像头的前部和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前部分别插塞在两个所述插孔中,且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部和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前端部分别从两个所述插孔的前侧暴露出。

可选地,所述显示框的板部设有由其前向表面朝前凸出的凸块,两个所述插孔均贯穿所述凸块;且

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部的最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凸块的前向表面平齐,或者所述摄像头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比所述凸块的前向表面更加靠后。

可选地,所述显示框的板部设有由其前向表面向后凹陷、且围绕所述凸块的环形沉槽,所述环形沉槽的内部边缘与所述凸块的外部边缘相接;且

所述环形沉槽内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红外感应器进行装饰的第一装饰件。

可选地,显示控制组件还包括:

前盖板,在所述显示框的前侧与所述显示框连接,并覆盖所述显示框的板部;且

所述前盖板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凸块正向相对的开孔,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红外感应器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开孔暴露于所述前盖板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饰件具有贴附于所述环形沉槽的底部并与所述环形沉槽形状相配的边沿部以及由所述边沿部的内侧边缘朝前凸出延伸的环形装饰部;且

所述环形装饰部的内侧环形表面与所述凸块的环形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环形装饰部的外侧环形表面与所述前盖板的开孔的孔壁紧密贴合。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红外感应器上下布置,且位于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

可选地,显示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制电路板,在所述基板的后侧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

电路板盖板,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后侧,并与所述基板连接;其中

所述触摸显示屏、所述摄像头以及所述红外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控制组件还包括在所述基板的后侧设置在所述基板下部的扬声器;且

所述显示框的板部开设有用于暴露所述扬声器的前端部的开口,且所述前盖板开设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扬声器正向相对的多个通孔,以供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经所述开口和多个所述通孔传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空间;以及

门体,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所述储物空间;其中

所述门体具有以上任一所述的显示控制组件。

可选地,所述门体还包括至少用于构成所述门体前部的面板、用于构成所述门体后部的门衬以及设置于所述面板和所述门衬之间的预埋盒;且

所述面板具有一镂空窗口,所述预埋盒的前端具有与所述镂空窗口相对的安装口,所述显示控制组件配置成依次通过所述面板上的镂空窗口和所述预埋盒的安装口从前向后地安装至所述预埋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容易传导静电的部件通常是暴露在显示控制组件外部的部件(例如按键、摄像头等)。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组件中,显示框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框状构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将显示框的板部开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板部的插孔,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分别插塞在两个插孔中,且摄像头的前端部和红外感应器的前端部分别从两个插孔的前侧暴露出。也就是说,摄像头前部和红外感应器前部的除两者的前端部之外的其它部分均可分别被两个插孔的绝缘孔壁所覆盖。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几乎不会受到外界静电干扰或受到外界静电干扰的可能性非常小,不仅保证了摄像头的拍摄精度和红外感应器的感应精度,还一定程度地避免了显示控制组件受到静电干扰,提高了显示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显示框的板部设有由其前向表面朝前凸出的凸块,两个插孔均贯穿该凸块。由此,两个插孔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均增加,从而可尽量使得摄 像头和红外感应器的前端部不从两个插孔中伸出或尽量减小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的前端部从两个插孔中伸出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地确保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不受静电干扰。

进一步地,显示控制组件的显示框的板部设有由其前向表面向后凹陷、且围绕凸块的环形沉槽,且环形沉槽内安装有用于对摄像头和红外感应器进行装饰的第一装饰件。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进一步地,由于前盖板在显示框的前侧覆盖显示框的板部,因此,设置于板部上的插孔、开槽或其他结构都能够被前盖板覆盖,从而使得整个门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的视觉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部分A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图7中部分C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2是图11中部分F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3是沿图10中的剖切线E-E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部分G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5是沿图10中的剖切线D-D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部分H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显示控制组件,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组件10包括: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的显示框110、触摸显示屏120和基板130,以及在基板130的前侧设置在基板130上的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触摸显示屏120夹持在显示框110与基板130之间。显示框110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框状构件,且包括形成其四周边缘部的外框架111、限定在外框架111内部以用于暴露触摸显示屏120的触摸表面的镂空窗口112以及限定在外框架111内部并与镂空窗口112邻接的板部113。

特别地,显示框110的板部113开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板部113的插孔,摄像头140的前部和红外感应器150的前部分别插塞在两个插孔中,且摄像头140的前端部和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分别从两个插孔的前侧暴露出。

也就是说,摄像头140前部和红外感应器150前部的除两者的前端部之外的其它部分均可分别被两个插孔的绝缘孔壁所覆盖。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控制组件10的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几乎不会受到外界静电干扰或受到外界静电干扰的可能性非常小,不仅保证了摄像头140的拍摄精度和红外感应器150的感应精度,还一定程度地避免了显示控制组件10受到静电干扰,提高了显示控制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图4是图3中部分A处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3至图6,具体地,基板130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摄像头140包括固定在基板130上的固定部141及位于固定部141前侧的头部142。红外感应器150包括固定在基板130上的固定部151及位于固定部151前侧的头部152。上述两个插孔包括第一插孔1131及第二插孔1132。摄像头140的头部142的前侧部分区段插塞在第一插孔1131中,红外感应器 150的头部152的前侧部分区段插塞在第二插孔113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摄像头140的头部142的前侧部分区段即为上述摄像头140前部,红外感应器150的头部152的前侧部分区段即为上述红外感应器150前部。

图7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B-B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图7中部分C处的示意性放大图。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8,摄像头140的头部142的前侧部分区段的外表面紧贴第一插孔1131的孔壁,红外感应器150的头部152的前侧部分区段的外表面紧贴第二插孔1132的孔壁,也即是,摄像头140的头部142的前侧部分区段及红外感应器150的头部152的前侧部分区段分别与相应插孔的孔壁之间无间隙。由此,可防止静电通过摄像头140的头部142的前侧部分区段外表面或红外感应器150的头部152前侧部分区段外表面向显示控制组件10的内部传导,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显示控制组件10受到静电干扰。

具体地,摄像头140与红外感应器150均可使其相应的固定部与显示框110的板部11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螺栓等)固定连接。摄像头140还包括设置于其头部142的前端部前侧以用于保护摄像头140镜头的玻璃件(图中未示出),以避免摄像头142的镜头沾污或受到刮蹭而产生划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框110的外框架111可设置有多个卡扣,基板130的边缘设有与该多个卡扣配合的多个卡槽,以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使显示框110与基板130固定连接,从而使触摸显示屏120夹持在显示框110与基板13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框110的板部113设有由其前向表面朝前凸出的凸块1133,两个插孔均贯穿凸块1133。由此,两个插孔在前后方向上的深度均增加,从而可尽量使得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不从两个插孔中伸出或尽量减小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从两个插孔中伸出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地确保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不受静电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140的前端部的最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与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平齐,或者摄像头140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比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更加靠后。由此,可进一步地保证摄像头140的头部142全部位于第一插孔1131内,从而进一步地避免了摄像头140受到静电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的最前端在前后方向上凸出于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由此,不仅可一定程度地保 证红外感应器150免受外界静电干扰,还可扩大红外感应器150的感应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的最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与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平齐,或者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比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更加靠后。由此,可进一步地保证红外感应器150的头部152全部位于第二插孔1132内,从而进一步地避免红外感应器150受到静电干扰。

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框110的板部113设有由其前向表面向后凹陷、且围绕凸块1133的环形沉槽1134,环形沉槽1134的内部边缘与凸块1133的外部边缘相接。环形沉槽1134内安装有用于对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进行装饰的第一装饰件160。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具体地,第一装饰件16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在环形沉槽1134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饰件160具有贴附于环形沉槽1134的底部并与环形沉槽1134形状相配的边沿部161以及由边沿部161的内侧边缘朝前凸出延伸的环形装饰部162。具体地,环形沉槽1134的深度可与第一装饰件160的边沿部161的厚度相同,由此,可使第一装饰件160的边沿部161的前向表面与显示框110的板部113的前向表面平齐。

第一装饰件160的环形装饰部162的前向表面与凸块1133的前向表面平齐,以使第一装饰件具有更加显著的装饰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0还包括:前盖板170,在显示框110的前侧与显示框110连接,并覆盖显示框110的板部113。前盖板17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凸块1133正向相对的开孔172,摄像头140和红外感应器150的前端部通过开孔172暴露于前盖板170的前侧。由此,设置于板部113上的插孔、开槽或其他结构都能够被前盖板170覆盖,从而使得整个门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的视觉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盖板170的四周边缘可设置多个卡扣,显示框110的板部113可设置与该多个卡扣配合的多个卡槽,以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接使前盖板170固定在显示框110板部113的前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前盖板170与显示框110的板部113还可通过螺钉或其他合适的固定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形装饰部162的内侧环形表面与凸块1133的环形外表面紧密贴合,环形装饰部162的外侧环形表面与前盖板170的开孔172的孔壁紧密贴合。也就是说,前盖板170的开孔172与第一装饰件160 的环形装饰部163的形状相配。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环形装饰部162的内侧环形表面意指环形装饰部162与凸块1133相抵接的整个环形表面;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环形装饰部162的外侧环形表面意指在未安装前盖板170时,环形装饰部162暴露在外部的整个环形表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第一装饰件160的环形装饰部163的前向表面可设置有镀膜层。也就是说,第一装饰件160的整个前向表面都可设置有镀膜层,或仅环形装饰部162的前向表面设置有镀膜层。该镀膜层可为烫银层、电镀层、真空镀膜层或其它视觉效果美观的镀膜层。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140与红外感应器150上下布置,且位于基板1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相应地,第一插孔1131与第二插孔1132上下布置,且第一插孔1131位于第二插孔1132的上方。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块1133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腰形构件,相应地,第一装饰件160的环形装饰部162在前盖板170所在的竖直平面上的投影也为腰形,前盖板170的开孔172为腰形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凸块1133可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合适形状的构件,相应地,第一装饰件160的环形装饰部162在前盖板170所在的竖直平面上的投影、以及前盖板170的开孔172为方形孔、圆形孔或其它合适的与凸块相同的形状的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0还包括:控制电路板181,在基板130的后侧与基板130连接;以及电路板盖板182,位于控制电路板181的后侧,并与基板130连接。触摸显示屏120、摄像头140以及红外感应器150均与控制电路板181电连接。具体地,控制电路板181和电路板盖板182可分别与基板13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电路板盖板18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以用于使控制电路板181和/或触摸显示屏120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向外散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0还包括在基板130的后侧设置在基板130下部的扬声器183。显示框110的板部113开设有用于暴露扬声器183的开口1135,且前盖板170开设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扬声器正向相对的多个通孔,以供扬声器183发出的声音经开口1135和多个通孔传出。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183的数量可为两个,且两个扬声器183分别设置在摄像头140及红外感应器150的横向两侧,每个扬声器183均与控制电路板180电连接。进一步地,前盖板170的整个前向表面还布置有多个凹孔,且凹孔与通孔均匀分布,以使前盖板170的视觉效果统一,从而使 前盖板170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还包括设置于显示框170前侧的第二装饰件190,该第二装饰件190为用于覆盖显示框的外框架111的前向表面的框架构件,且第二装饰件具有用于暴露触摸显示屏120的触摸表面及显示框的板部113的缺口19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饰件190可为钣金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二装饰件190的前向表面可具有镀膜层,该镀膜层也可为烫银层、电镀层、真空镀膜层或其它视觉效果美观的镀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还包括在基板130的前侧设置在基板130下部的复位按键184,且复位按键184与控制电路板181电连接。复位按键184包括固定在基板130前侧的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及由固定部向前凸出延伸的头部(图中未示出),且显示框110的板部113开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板部的第三插孔,复位按键184的头部插塞在第三插孔(图中未示出)中并由第三插孔的前侧暴露出。

进一步地,复位按键184的头部略凸出于显示框110的板部113的前向表面。一方面,当用户需要重置显示控制组件10时,便于用户在按压前盖板170的在前后方向上正对复位按键184的相应部位时通过前盖板170对复位按键184施加作用力;另一方面,可避免在非用户意愿的情况下由于复位按键184凸出显示框110的板部113过多而导致用户误操作使显示控制组件10重置。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按键184可通过其固定部与基板130螺钉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复位按键184可通过粘贴、卡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在基板13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按键184的外表面套接有绝缘套187,以避免暴露在显示控制组件10外部的复位按键184受到静电干扰,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显示控制组件10免受静电干扰。具体地,绝缘套187可为由橡胶、塑料或其它具有绝缘性能材料构成的套状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0还包括在基板130的前侧设置在基板130下部的麦克185,且麦克185与控制电路板181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控制组件10还包括在基板130的后侧设置在基板130下部的Wi-Fi天线186,且该Wi-Fi天线186与控制电路板18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9是根据本实用一个实施 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3包括:箱体2,其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空间;以及门体1,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箱体2,以打开和/或关闭至少部分储物空间。特别地,门体1具有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控制组件10(参见图11)。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的示意性分解图。参见图10至图11,门体1还包括至少用于构成门体1前部的面板30、用于构成门体1后部的门衬40以及设置于面板30和门衬40之间的预埋盒20。面板30具有一镂空窗口31,预埋盒20的前端具有与镂空窗口31相对的安装口21,显示控制组件10配置成依次通过面板30上的镂空窗口31和预埋盒20的安装口21从前向后地安装至预埋盒20内。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1,门体1还包括用于构成门体1上部的上饰条50、用于构成门体1下部的下饰条60、以及用于构成门体1部分侧部的侧边框70。门体1的上饰条50、下饰条60、门衬40、面板30、预埋盒20、侧边框70之间填充有用于保温隔热的发泡层。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冷藏冷冻装置3受到静电干扰,至少门体1的面板30、上饰条50、下饰条60、侧边框70的其中一个组件为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件。该金属件与接地线的一端连接,接地线的另一端与冷藏冷冻装置3的接地系统(例如,金属箱壳、金属压缩机底板等)连接。在冷藏冷冻装置3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携带静电的用户触碰门体1时,静电就会在门体1的金属件释放,释放的静电通过接地线导入大地,从而减少或避免静电对门体1上的显示控制组件10或冷藏冷冻装置3的主控板的损坏。

图12是图11中部分F处的示意性放大图,图13是沿图10中的剖切线E-E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部分G处的示意性放大图,图15是沿图10中的剖切线D-D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部分H处的示意性放大图。具体地,参见图11至图16,预埋盒20的周壁包括形成其两个侧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其下部的底壁、以及形成其上部的上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埋盒20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基座部22,且每个基座部22均设有卡槽221,显示控制组件10的基板130的边缘部设有多个由边缘部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延伸的卡扣131,以通过卡槽221与卡扣131之间的卡接使显示控制组件10与预埋盒2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便于用户的对显示控制组件10的拆装、维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位于预埋盒20底壁和侧壁的每个位于预埋盒20底壁上的基座部22均具有限位块222。每个限位块222均位于其所在基座部22的卡槽221的后侧。一方面,基座部22上的限位块222可对显示控制组件1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便于用户确定显示控制组件10已安装到位;另一方面,可通过限位块222使显示控制组件10的后部与预埋盒22的后壁之间间隔设置,不仅可为显示控制组件10后侧的扬声器183、控制电路板181等组件提供布置空间,还利于显示控制组件10的散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3包括但不限于冰箱、冰柜或吧台,还可包括其他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显示控制组件10和冷藏冷冻装置3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