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凝器、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019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冷凝器、蒸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冷凝器、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单级压缩循环结构主要由压缩机,分别与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及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的膨胀机构组成。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依次经历以下四个过程:(1)蒸发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断蒸发变成气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产生制冷效果,同时将蒸发器的温度维持在跟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上。(2)压缩过程,从蒸发器中流出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其压力从蒸发压变为冷凝压力,过程消耗一定的机械功。(3)冷凝过程,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变成液体。冷凝器中的温度是和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4)节流过程,从冷凝器中流出的高压液体是无法直接用来制冷的,因此通过膨胀机构(节流阀或毛细管)的节流作用使制冷剂失压力变成低压液体,由于该过程产生冷效应,制冷剂温度也随之降低,重新变为低湿低压制冷剂液体。因此,制冷剂要不断经历蒸发沸腾气化,压缩升温升压,冷凝液化,节流降压降温,再蒸发的循环的过程。上述结构和原理主要应用于空调和空气能热水器中。现在有的热交换器用于空气能热水器的冷凝器产热水时,存在的问题有,换热器在传热效率低,体积大,容易结水垢,特别在应用到大功率的空气能热水机时,往往需要多个小功率的主机组合,则需要多个冷凝器和蒸发器配合,造成接管和系统复杂,安装空间受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成本低和工作效率高的新型冷凝器、蒸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冷凝器、蒸发器,其中,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器和与换热器连接的膨胀机构。换热器包括立式管壳主体、在立式管壳主体内设有多条等长并排的内传热管、在内传热管外套有长度与内传热管长度相应的外传热套管、在外传热套管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外传热套管的第一管板、在立式管壳主体两端上分别设有与立式管壳主体内部隔开的进冷媒介质容纳室和出冷媒介质容纳室,及在进冷媒介质容纳室的端部上设有与进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隔开的热水回收室和在出冷媒介质容纳室的端部上设有与出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隔开的沉淀室。进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和第二冷媒容纳室;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和第二冷媒排出室;所述的第一冷媒容纳室与第一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二冷媒容纳室与第二冷媒排出室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一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第二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二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立式管壳主体上设置有与立式管壳主体内部相通的进水管口;所述的热水回收室上设置有与热水回收室内部相通的出水管口;所述的立式管壳主体上设置有立式管壳主体内部与沉淀室相通的外接管;所述的外接管与内传热管相通;所述的内传热管与热水回收室相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三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和第二冷媒容纳室,及第三冷媒容纳室;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和第二冷媒排出室,及第三冷媒排出室;所述的第一冷媒容纳室与第一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二冷媒容纳室与第二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三冷媒容纳室与第三冷媒排出室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一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第二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二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第三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三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出管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四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和第二冷媒容纳室,及第三冷媒容纳室和第四冷媒容纳室;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和第二冷媒排出室,及第三冷媒排出室和第四冷媒排出室;所述的第一冷媒容纳室与第一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二冷媒容纳室与第二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三冷媒容纳室与第三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四冷媒容纳室与第四冷媒排出室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一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第二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二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第三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三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出管口;第四冷媒容纳室上设置有第四冷媒介质进管口;第四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四冷媒介质出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由于采用了管套管式结构,冷媒走夹层,水走夹层内传热管管内和外传热管管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包火结构,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生产成本低的效果,特别解决了大功率的空气能热水机需要多个小功率主机可以共用同一台换热器,冷媒可以相应多组进入口,而水路只需一组,这样大大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控制原件,降低成本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冷凝器、蒸发器,包括压缩机、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器01和与换热器连接的膨胀机构。换热器01包括立式管壳主体11、在立式管壳主体11内设有多条等长并排的内传热管12、在内传热管12外套有长度与内传热管12长度相应的外传热套管13、在外传热套管13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外传热套管13的第一管板14、在立式管壳主体11两端上分别设有与立式管壳主体11内部隔开的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和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及在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的端部上设有与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内部隔开的热水回收室17和在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的端部上设有与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内部隔开的沉淀室18。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151和第二冷媒容纳室152;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161和第二冷媒排出室162。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与第一冷媒排出室161相通。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与第二冷媒排出室162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153,第一冷媒排出室16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163,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154;第二冷媒排出室16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164;立式管壳主体11上设置有与立式管壳主体11内部相通的进水管口19。热水回收室17上设置有与热水回收室17内部相通的出水管口10;所述的立式管壳主体11上设置有立式管壳主体11内部与沉淀室18相通的外接管110,外接管110与内传热管12相通,内传热管12与热水回收室17相通。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内部分隔成三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151和第二冷媒容纳室152,及第三冷媒容纳室155;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161和第二冷媒排出室162,及第三冷媒排出室;所述的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与第一冷媒排出室161相通;所述的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与第二冷媒排出室162相通;所述的第三冷媒容纳室155与第三冷媒排出室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153;第一冷媒排出室16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163;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154;第二冷媒排出室16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164;第三冷媒容纳室155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三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出管口。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进冷媒介质容纳室15内部分隔成四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容纳室151和第二冷媒容纳室152,及第三冷媒容纳室155和第四冷媒容纳室156;所述出冷媒介质容纳室16内部分隔成两个均等份分别是第一冷媒排出室161和第二冷媒排出室162,及第三冷媒排出室和第四冷媒排出室;所述的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与第一冷媒排出室161相通;所述的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与第二冷媒排出室162相通;所述的第三冷媒容纳室155与第三冷媒排出室相通;所述的第四冷媒容纳室156与第四冷媒排出室相通。第一冷媒容纳室15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进管口153;第一冷媒排出室161上设置有第一冷媒介质出管口163;第二冷媒容纳室15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进管口154;第二冷媒排出室162上设置有第二冷媒介质出管口164;第三冷媒容纳室155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进管口;第三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三冷媒介质出管口;第四冷媒容纳室156上设置有第四冷媒介质进管口;第四冷媒排出室上设置有第四冷媒介质出管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