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90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器中使用的分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均布分液装置。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可靠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在制冷空调中广泛使用。管壳式干式蒸发器是制冷空调的主要部件之一,其结构特点与性能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空调系统的性能。管壳式干式蒸发器主要由进液管箱,两端管板、筒体、折流板组、换热管束与排气管箱组成;其中进液管箱与管板之间的进液分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目前,干式蒸发器器进液分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管板1、换热管2、分液头3、分液板4;分液头3整体插入换热管2中,分液头3的焊接端5和分液板4之间使用钎焊焊接。这种结构主要有以下缺陷:1.在干式蒸发器进液端(也即分液头3的左端)气液混合物分配不均,在换热过程中气化不充分,造成整体换热性能下降。2. 分液头3采用分带孔挡板或毛细管与蒸发管束管板焊接或螺栓固定的形式;由于干式蒸发器管束较多,造成此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过高等缺陷。与此类似,也有采用梯形分液头直接装在换热管束中,分液头端面与换热管头平齐;此方式安装较为繁琐,且由于换热管胀管或焊管后的内径偏差,难以保证该所有分液头都能有效的安装在换热管头中;另该装置为不可拆形式,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干式蒸发器进口均液分配效果不佳或分配器制作困难等缺陷,而重新设计一种新型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改善以上缺陷,实现均布分液且易于制造和和装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包括分液板、分液头、管板、换热管;分液头插入换热管中,换热管套置于管板中;其特征在于:分液头外形为 “T”型,其小端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而大端大于换热管外径,分液头内部带有圆形通孔;分液板盖住分液头,分液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管板上。

上述技术特征中,分液头中心设置通孔,头端为分液头T型盖,尾端为分液头管体,分液头管体插入换热管中,分液头T型盖内端面与管板和换热管的头端端面平齐并抵触,分液头T型盖外端面与分液板抵触。

上述技术特征中,分液板的制冷剂注入口孔径大于分液头的通孔孔径。

上述技术特征中,分液头的通孔为两段组合式,包括顺次连接的小端直孔与外倒角或外扩喇叭口;外倒角或外扩喇叭口大端与分液板的制冷剂注入口对接,且外倒角或外扩喇叭口外缘孔径小于制冷剂注入口孔径。

上述技术特征中,外倒角或外扩喇叭口的深度小于分液头T型盖高度。

上述技术特征中,分液头大端外径大于换热管外径且小于换热管管间距L。

在蒸发器胀管或焊管完成后,将分液头依次对应装入换热管,然后使用紧固件(如固定螺钉)将分液板盖住分液头,固定在管板上,分液板上开有与管板管孔一一对应的通孔(也即制冷剂注入口),形成一种完全密封的均液分液结构。分液头内部带有通孔,通孔靠近分液头大端带有倒角形成外扩喇叭口,其主要作用是将形成一种稳定的均匀细长进液腔,达到均匀分液的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均匀分液效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分液器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分配效果较好;

分液头为一次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成型过程简单;

分液头为塑料注塑成型,能够密封换热管头与分液板之间的泄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制冷剂的侧漏,提高制冷剂的分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干式蒸发器进液分配结构图;

图1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管板; 2、换热管; 3、分液头;4、分液板; 5、焊接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整体安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的分液头正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的分液头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分液头安装示意图。

图2-5中各附图标记如下:1、分液板; 2、分液头;2.1、分液头T型盖;2.2、分液头管体; 3、固定螺钉;4、管板; 5、换热管;6、制冷剂注入口;L、管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2-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干式蒸发器用分液装置,如图2-5所示,包括分液板1、分液头2、管板4、换热管5;分液头2插入换热管5中,换热管5套置于管板的管孔中;其特征在于:分液头2为“T”型外形结构,头端为分液头T型盖2.1,尾端为分液头管体2.2,分液头管体2.2插入换热管5中,分液头T型盖2.1内端面与管板4和换热管5的头端端面平齐并抵触,分液头T型盖2.1外端面与分液板1抵触;且分液板1的制冷剂注入口6孔径大于分液头2的孔径。

如图2-4所示,优选分液头2的通孔为两段组合式外形为 “T”型的分液头,其小端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而大端大于换热管外径,分液头内部带有圆形通孔。

优选圆形通孔,包括顺次连接的小端直孔与大端外扩喇叭口(大端外扩喇叭口也可为外倒角);外扩喇叭口大端与分液板1的制冷剂注入口6对接,且外扩喇叭口外缘孔径小于制冷剂注入口6孔径,外扩喇叭口小端与小端直孔孔径一致;外扩喇叭口孔的深度小于分液头T型盖2.1高度。

在蒸发器胀管或焊管完成后,将分液头依次对应装入换热管,然后使用紧固件(如固定螺钉)将分液板盖住分液头,固定在管板上,分液板1上开有与管板4管孔一一对应的通孔(也即制冷剂注入口6),形成一种完全密封的均液分液结构。如视图2所示,分液头2外形为 “T”型结构,其小端(分液头管体2.2)外径小于换热管5内径0.5mm,装配在换热管中,分液头大端外径大于换热管外径且小于换热管管间距L(如图5所示),优选分液头2内部带有圆形通孔,通孔靠近分液头大端带有倒角形成外扩喇叭口,其主要作用是将形成一种稳定的均匀细长进液腔,达到均匀分液的效果。

本实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均匀分液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