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及压缩机回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7998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油分离器及压缩机回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压缩机回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多联机的通常配有油分离器,有效保证冷媒的冷冻油能够分离,并能回到压缩机,满足压缩机高转速时的润滑的可靠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低温-25°下能实现制热效果,目前的油分离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回油管的冷冻油粘度高,流速低,现有技术为提高可靠性,增加电加热带分离油分离器中冷冻油中的冷媒,但其需要消耗更多功率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耗低、安全可靠的油分离器以及压缩机回油系统。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腔体的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筒体的底部腔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相连接的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下筒体的底部,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中筒体上,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下筒体或中筒体的下部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中筒体的上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筒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筒体径向方向穿过所述筒体的底部腔体与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沿筒体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回油管。

一种压缩机回油系统,包括压缩机、如上述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与所述油分离器的进气管连通形成进气管路,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油管连通形成回油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回油管路接触并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接触的进气管路与回油管路外设置有保温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棉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进气管路与回油管路上。

上述油分离器,在低温环境中,利用压缩机的排气高温,油分离器的进气管先经过筒体的底部,通过进气管传递热量到筒体底部的冷冻油,快速加热底部的冷冻油,使冷媒分离,然后混合气体再从进气口进入进行分离操作。利用系统中压缩机的排气高温对冷冻油进行加热,省去了电加热部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机组功耗。

上述的压缩机回油系统,利用压缩机的排气高温,加热回油管里的冷冻油,无需辅助回油管路,便可防止回油管路堵塞,结构简单,提高了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多联空调机组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分离器的剖面图;

图3为现有的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系统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回油系统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

油分离器100,100’;

筒体110;上筒体111;中筒体112;下筒体113;

进气口120;

出气口130;

回油口140;

进气管150;第一管段151;第二管段152;

出气管160;

回油管170;

底座180;

压缩机200,200’;

主回油管路300’;

辅助回油管路400’;

进气管路500,500’;

回油管路600,600’;

保温层7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油分离器100,包括具有腔体的筒体110、设置在筒体110上的进气口120、出气口130和回油口140。在本实施例中的筒体110为圆柱体状,筒体110内部为过滤组件(未示出),用于将冷媒、润滑油的混合气体进行过滤分离。回油口140设置在筒体110的底部,过滤后的润滑油会汇集到筒体110的底部,经回油口140排出。油分离器100进一步还包括进气管150,进气管150穿过筒体110的底部腔体与进气口120连通。

由于机组未开机时,油分离器100中存储的润滑油中含有一定的冷媒,此种状态下开机后易损坏压缩机200。上述油分离器100,在低温环境中,利用压缩机200的排气高温,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150先经过筒体110的底部,通过进气管150传递热量到筒体110底部的冷冻油,快速加热底部的冷冻油,使冷媒分离,然后混合气体再从进气口120进入进行分离操作。利用系统中压缩机200的排气高温对冷冻油进行加热,省去了电加热部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机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10包括相连接的上筒体111、中筒体112和下筒体113。回油口140设置在下筒体113的底部,进气口120设置在中筒体112上,进气管150穿过中筒体112的下部,靠近下筒体113与进气口120连通。下筒体113上开设有通孔,用于进气管150穿过。本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的内部结构以及过滤组件为现有结构,固不再详述。进气管150设置在筒体110底部的位置根据油分离器100的规格以及冷冻油聚集在筒体110底部的多少合理设置。进气管150也可以穿过下筒体113进气口120连通。

具体地,进气口120设置在中筒体112的上部,出气口130设置在上筒体111上,出气口130连接有出气管160。混合气体从中筒体112上部的进气口120进入后,向中筒体112下部流动,经过过滤组件充分过滤后,再从上筒体111的出气口130排出,过滤后的润滑油从下筒体113的底部回油口140排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150包括第一管段151和第二管段152,第一管段151沿筒体110径向方向穿过筒体110的底部腔体与第二管段152的一端连接,第二管段152另一端与进气口120连通。第一管段151沿筒体110径向方向穿过可以保证进气管150与冷冻油的接触面积较大,换热效率高。

进一步地,第二管段152沿筒体110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110的外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0还进一步包括底座180,用于固定油分离器100。回油口140连接有回油管170与压缩机200的进油管连接,回油管170与压缩机200的进油管连通。

如图3所示,为现有多联机的压缩机的回油系统,包括压缩机200’、油分离器100’。压缩机200’的排气管与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连通形成进气管路500’,油分离器100的回油管170与压缩机200的进油管连通形成回油管路600’。回油管路600’包括主回油管路300’和辅助回油管路400’。当压缩机200’回油管路600’在低温工况下启动时,低温情况加之上出风管路长达1.5m左右,散热较快,会导致管路中的冷冻油的温度迅速降低,润滑油的浓度变大、由稀变稠。此时,变稠的润滑油可以通过辅助回油管路400’分流回流,使润滑油能够顺利的回到压缩机200’中,保证压缩机200’的正常运行。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的回油系统,包括压缩机200和油分离器100。压缩机200的排气管与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150连通形成进气管路500,油分离器100的回油管170与压缩机200的进油管连通形成回油管路600。本实施例中的回油管路600无辅助回油管路400。油分离器100内的润滑油经过回油管170及毛细管和电磁阀后再回到压缩机200内。其中,进气管路500与回油管路600接触并固定。

进一步地,相接触的进气管路500与回油管路600外设置有保温层700。保温层700可选为保温棉,将保温棉缠绕包覆在进气管路500与回油管路600外,可以降低热量散失。具体地,通过固定件将保温棉固定于排气管与回油管170外,固定件可选为管夹、卡箍等。

上述的压缩机200的回油系统,利用压缩机200的排气高温,加热回油管170里的冷冻油,无需辅助回油管路400,便可防止回油管路600堵塞,结构简单,提高了压缩机200运行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多联空调机组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