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435发布日期:2018-06-19 23:1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发电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发电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或者生产环保无污染的新能源是新趋势,将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是生产新能源的方式之一。如2015年5月27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4359009U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叶轮式发电节流装置,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管路与蒸发器的入口管路之间通过管径大于原管路的弯管变径连接,弯管内设置有垂直于介质流向的轴流式叶轮组,弯管中顺应介质流向设置有穿过轴流式叶轮中心的轴,轴位于弯管内的一端通过支撑板设置在弯管前端,轴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和轴套连接;轴的另一端伸出弯管的拐弯部连接发电机,发电机轴上设置有小齿轮,小齿轮与轴外端端部的大齿轮相啮合;轴与弯管拐弯部的弯壁之间通过密封轴承和轴套定位。

基于相变介质的蓄热和放热实现的热量传输装置中,液相的介质变为气相的介质时体积增大进而产生动力,在热量传输过程中该动力没有被利用而损失了,如何将该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发电制冷装置,来利用基于相变介质的热量传输装置中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

发电制冷装置,包括发电装置和自吸式传热装置,发电装置为主要由风轮、发电机和储能电池组成的风力发电装置;自吸式传热装置包括相变介质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放热罐体、储液罐体和吸热罐体,吸热罐体和放热罐体均为导热罐体,吸热罐体上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放热罐体的底部以及储液罐体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液口,放热罐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口,储液罐体上还开设有进液口,吸热罐体的出气口和放热罐体的进气口之间连通有导气管,放热罐体的出液口和储液罐体的进液口之间连通有导液管,储液罐体的出液口和吸热罐体的进液口之间连通有输液管,吸热罐体和储液罐体内均设置有液相的相变介质;导气管内设置有气体单向阀,气体单向阀用于实现气相的相变介质由吸热罐体至放热罐体的单向流动,吸热罐体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导通或闭合输液管的联动开关,联动开关与气体单向阀连接,气体单向阀导通时能够带动联动开关导通,气体单向阀闭合时能够带动联动开关闭合;发电机和储能电池设置在导气管的外侧,风轮设置在导气管内气体单向阀的出口处,风轮的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导气管的管壁上,风轮的转轴穿出导气管并与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端与蓄电装置连接。

其中,自吸式传热装置中,吸热罐体放置于待吸热产品或设备处,吸热罐体内液相的相变介质吸收热量气化为气相的相变介质,当吸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积累到一定量后,导气管内气体单向阀导通,则气相的相变介质由吸热罐体通过导气管流入放热罐体内,放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放热液化为液相的相变介质,且放热罐体内液相的相变介质通过导液管流入到储液罐体内,在气体单向阀导通的同时,联动开关开启,输液管导通,储液罐体内液相的相变介质可由输液管流入到吸热罐体内,从而相变介质在上述吸热罐体、导气管、放热罐体、导液管、储液罐体以及输液管组成的传热循环回路中流动,在无外力的辅助下,相变介质可在传热循环回路中进行物态变化和流动;在导气管内,气相的相变介质流动过程中,带动风轮转动,转动的风轮与发电机和储能电池配合可将气相的相变介质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中,环保、无污染地产生电能,并且避免动能的损失。

进一步的,储液罐体为绝热罐体,导气管、导热管以及输液管均为绝热管道。

进一步的,导液管内设置有液体单向阀,液体单向阀用于实现液相的相变介质由放热罐体至储液罐体的单向流动。

进一步的,放热罐体上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通有气球。

进一步的,吸热罐体的出气口和吸热罐体的进液口均开设于吸热罐体的顶壁上。

进一步的,联动开关包括杠杆和传动弹簧,杠杆的两端分别为开关端和联动端,杠杆的开关端上设置有能够伸入输液管内以实现输液管闭合的阻塞块,上述杠杆通过其中部横向铰接在吸热罐体内,杠杆的开关端延伸至吸热罐体的进液口,杠杆的联动端延伸至吸热罐体的出气口处,传动弹簧连接在杠杆的联动端和气体单向阀的阀芯之间,且传动弹簧与气体单向阀的弹簧并列设置,气体单向阀和传动弹簧配合能够带动杠杆在竖直面内摆动并通过阻塞块实现输液管的导通和闭合。

进一步的,放热罐体的进气口开设于放热罐体的上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制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放热罐体、储液罐体和吸热罐体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组成传热循环回路,吸热罐体放置在待降温产品处,吸热罐体内液相的相变介质吸收产品热量后气化为气相的相变介质,气相的相变介质可通过导气管进入到放热罐体内,放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放热液化为液相的相变介质,液相的相变介质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液管流入到储液罐体内,储液罐体内液相介质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吸热罐体内,在无外加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相变介质可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进行物态变化及流动,同时,在导气管内气相的相变介质流动可带动风轮转动,风轮、发电机和储能电池配合,可将导气管内气相的相变介质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中,产生了新的能源,且该新能源的产生环保无污染;

2、本实用新型储液罐体为绝热罐体,导液管、导气管以及输液管均为绝热管道,可避免位于储液罐体、导液管、导气管以及输液管内相变介质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减少了能量损失;

3、本实用新型在储液罐体的液口处设置液体单向阀,液相介质由放热罐体向储液罐体的单向流动,避免液相介质的逆流;

4、本实用新型在吸热罐体的气口处设置气体单向阀,实现气相的相变介质由吸热罐体向放热罐体的单向流动,避免了气相介质的逆流;

5、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开关与气体单向阀配合,实现吸热罐体的气口和吸热罐体的液口的同时导通和闭合,吸热罐体内液相介质吸热气化为气相的相变介质,当吸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积累产生的气压达到一定数值后,气体单向阀导通,同时联动开关导通、吸热罐体和储液罐体之间导通,则吸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导入放热罐体内,同时储液罐体内液相的相变介质流入吸热罐体内,保证相变介质的循环流动,以实现不间断的自吸热式传热;

6、本实用新型由杠杆和传动弹簧组成的联动开关结构简单,无需加电控制,节省了能源,且便于控制和替换;

7、本实用新型在放热罐体上连通有气球,气球可分担流入放热罐体内的气相的相变介质,减少放热罐体内气压,便于吸热罐体内气相的相变介质流入放热罐体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发电制冷装置中自吸式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1发电制冷装置中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2发电制冷装置中自吸式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热罐体,2、导气管,3、放热罐体,4、导液管,5、液体单向阀,6、储液罐体,7、输液管,8、气体单向阀,9、联动开关,10、相变介质,11、风轮,12、杠杆支架,13、发电机,14、储能电池,15、气球;

联动开关9中:91、传动弹簧,92、杠杆,93、阻塞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制冷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制冷装置,包括发电装置和自吸式传热装置,发电装置为主要由风轮11、发电机13和储能电池14组成的风力发电装置;自吸式传热装置包括相变介质10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放热罐体3、储液罐体6和吸热罐体1,吸热罐体1和放热罐体3均为导热罐体,吸热罐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放热罐体3的底部以及储液罐体6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液口,放热罐体3的上端部上还开设有进气口,储液罐体6的顶壁上还开设有进液口,吸热罐体1的出气口和放热罐体3的进气口之间连通有导气管2,放热罐体3的出液口和储液罐体6的进液口之间连通有导液管4,储液罐体6的出液口和吸热罐体1的进液口之间连通有输液管7,上述吸热罐体1、导气管2、放热罐体3、导液管4、储液罐体6以及输液管7依次连通组成传热循环回路,相变介质10流动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其中,相变介质10能够流动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吸热罐体1和储液罐体6内均设置有液相的相变介质10;导气管2内设置有气体单向阀8,气体单向阀8用于实现气相的相变介质10由吸热罐体1至放热罐体3的单向流动,导液管4内设置有液体单向阀5,液体单向阀5用于实现液相的相变介质10由放热罐体3至储液罐体6的单向流动;吸热罐体1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导通或闭合输液管7的联动开关9,联动开关9与气体单向阀8连接,气体单向阀8导通时能够带动联动开关9导通,气体单向阀8闭合时能够带动联动开关9闭合;发电机13和储能电池14设置在导气管2的外侧,风轮11设置在导气管2内气体单向阀8的出口处,风轮11的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导气管2的管壁上,风轮11的转轴穿出导气管2并与发电机13的输入端连接,发电机13的输出端与蓄电装置连接。

其中,上述储液罐体6为绝热罐体,在储液罐体6的外壁上涂覆有绝热层,且上述导气管2、导液管4以及输液管7均为绝热管,在导气管2的管壁上、导液管4的管壁上以及输液管7的管壁上均涂覆有绝热层。从而相变介质10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流动时,只有在吸热罐体1内的相变介质10以及在放热罐体3内的相变介质10可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而储液罐体6、导气管2、导液管4以及输液管7内的相变介质10与外界无热量交换,避免了能量的损失。

自吸式传热装置中,联动开关9包括杠杆92和传动弹簧91,杠杆92的两端分别为开关端和联动端,杠杆92的开关端上设置有能够伸入输液管7内以实现输液管7闭合的阻塞块93,上述杠杆92通过其中部通过杠杆支架12横向铰接在吸热罐体1内,杠杆92的开关端延伸至吸热罐体1的进液口,杠杆92的联动端延伸至吸热罐体1的出气口处,传动弹簧91连接在杠杆92的联动端和气体单向阀8的阀芯之间,且传动弹簧91与气体单向阀8的弹簧并列设置,气体单向阀8和传动弹簧91配合能够带动杠杆92在竖直面内摆动并通过阻塞块93实现输液管7的导通和闭合。

上述联动开关9的工作原理为:单向阀导通,则单向阀的阀芯向上移动,同时单向阀的阀芯通过传动弹簧91带动杠杆92在竖直面内做逆时针摆动,则阻塞块93从输液管7中导出,从而输液管7导通,储液罐体6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可流入吸热罐体1内;当单向阀闭合时,单向阀的阀芯向下移动,同时单向阀的阀芯通过传动弹簧91带动杠杆92在竖直面内做顺时针摆动,则阻塞块93向上移动至输液管7内,从而输液管7闭合。从而,单向阀和上述联动开关9同时导通或闭合。

本实用新型发电制冷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吸热罐体1放置在待降温产品处,吸热罐体1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吸热气化为气相的相变介质10,待吸热罐体1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积累到一定量后,吸热罐体1的气压带动气体单向阀8导通,则导气管2导通,吸热罐体1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通过导气管2进入到放热罐体3,放热罐体3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放热液化为液相的相变介质10,放热罐体3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通过输液管7流入到储液罐体6内,在吸热罐体1与放热罐体3之间导通时,储液罐体6和吸热罐体1同时导通,则储液罐体6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可流入吸热罐体1内,实现该自吸式传热装置的循环工作;在相变介质10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流动过程中,气相的相变介质10在导气管2内流动时带动风轮11转动,风轮11、发电机13以及储能电池14配合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14中。进而,通过吸热罐体1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以及通过风轮11、发电机13和储能电池14配合将导气管2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14中,实现发电功能,并实现制冷功能。

实施例2: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在放热罐体3的顶壁上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通有气球15,气球15可为放热罐体3分担气相的相变介质10,减少放热罐体3内气压,便于吸热罐体1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流入放热罐体3内。

本实施例发电制冷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吸热罐体1放置在待降温产品处,吸热罐体1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吸热气化为气相的相变介质10,待吸热罐体1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积累到一定量后,吸热罐体1的气压带动气体单向阀8导通,则导气管2导通,吸热罐体1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通过导气管2进入到放热罐体3,同时放热罐体3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可流入气球15内,气球15分担气相的相变介质10并减少放热罐体3内的气压,放热罐体3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放热液化为液相的相变介质10,放热罐体3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通过输液管7流入到储液罐体6内,在吸热罐体1与放热罐体3之间导通时,储液罐体6和吸热罐体1同时导通,则储液罐体6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可流入吸热罐体1内,实现该自吸式传热装置的循环工作;在相变介质10在上述传热循环回路内流动过程中,气相的相变介质10在导气管2内流动时带动风轮11转动,风轮11、发电机13以及储能电池14配合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14中。进而,通过吸热罐体1内液相的相变介质10与外界进行热交换,通过风轮11、发电机13和储能电池14配合将导气管2内气相的相变介质10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14中,实现发电功能,并实现制冷功能。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