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8324发布日期:2020-11-06 12:2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油分离器在很多制冷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油分离器安装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油分离器的排气管排出的高温气态冷媒夹杂着压缩机冷冻油由进管进入油分离器,经过过滤网组件,冷冻油沉入到罐底,由排液管排出;高温气态冷媒通过排气管排出。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制冷机组在满负荷运转时,由于排气量大、流速快,而滤网会使经过滤网的制冷剂气体流动阻力大,压力损失大,排气温度过热度被削减,进而影响冷凝器的冷凝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制冷机组在满负荷运转时,由于排气量大、流速快,而滤网会使经过滤网的制冷剂气体流动阻力变大,压力损失变大,排气温度过热度被削减,进而影响冷凝器的冷凝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壳体、上盖、下盖、进管、排气管和排液管,壳体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上盖和下盖分别盖设于壳体的两端开口处,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进管插设于第一通孔以与壳体的内腔连通,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排气管插设于第二通孔以与壳体的内腔连通,下盖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排液管插设于第三通孔以与壳体的内腔连通,进管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的端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所夹的锐角为40-6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分离器,混合流体由进管进入油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中,并在油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中分离出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气管中向上排出,冷冻油汇聚于下盖底部,并从排液管中向下排出,整个分离过程功耗小,提高了液气分离的效果。且进管的一侧内壁与进管的端面之间的夹角具有不同的大小,决定混合流体的流出面积的不同,同时决定混合流体的流速不同。当夹角为40-60度,混合流体的流出面积和流速最佳,可获得最好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呈圆柱筒状。

壳体设置为呈圆柱筒状,可以引导混合流体沿着壳体的内侧壁做离心运动,从而加速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分离。

进一步地,壳体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的内径减去进管的内径。

壳体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的内径与进管的内径之差的二分之一,进入到壳体内的混合流体不会正面碰撞到壳体的内壁上,而是直接形成旋风,并且离心半径越大,离心分离的效果越好。

进一步地,上盖呈半球状,上盖的内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排气管的中心轴线与上盖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盖呈半球状,在上盖内壁冷凝的冷冻油可以流至壳体的内壁并顺着壳体的内壁流入下盖,最终从排液管中排出。

进一步地,下盖呈半球状,下盖的内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排气管的中心轴线与下盖的中心轴线重合。

下盖呈半球状,且排气管的中心轴线与下盖的中心轴线重合,有利于冷冻油从排液管中排出。

进一步地,进管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的端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和进管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壳体的内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毫米。

进管伸入壳体内的长度越长,混合流体做离心运动的半径越小,分离效果越差。为了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进管伸入壳体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2.5毫米。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中心轴线与壳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排气管的下端位于进管的下方,进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壳体的中心轴线。

排气管的下端位于进管的下方,可以避免未经过分离的混合流体直接从排气管排出。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下端与进管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厘米。

排气管的下端与进管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0厘米,在排气管的下端,混合流体中的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已经充分分离,从排气管排出的高温气态冷媒较为纯净。

进一步地,排液管呈“u”字型,排液管适于排出壳体的内腔内的液体并适于储留液体以对气体进行液封。

排液管呈“u”字型,排液管中的冷冻油形成油封,避免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液管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混合流体由进管进入油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中,并在油分离器的内部空间中分离出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气管中向上排出,冷冻油汇聚于下盖底部,并从排液管中向下排出,整个分离过程功耗小,提高了液气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油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油分离器摘除壳体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进管与壳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进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油分离器;11-壳体,12-上盖,13-下盖,15-进管,16-排气管,17-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分离器10,用于分离气液混合流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油分离器10为例进行说明,高温气态冷媒夹杂着压缩机冷冻油的混合流体进入到油分离器10中,油分离器10将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分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分离器10包括壳体11、上盖12、下盖13、进管15、排气管16和排液管17。壳体11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上盖12和下盖13分别盖设于壳体11的两端开口处。壳体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进管15插设于第一通孔以与壳体11的内腔连通。上盖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排气管16插设于第二通孔以与壳体11的内腔连通。下盖1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排液管17插设于第三通孔以与壳体11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盖12与下盖13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壳体11上。当油分离器10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下,上盖12安装于壳体11上部,下盖13安装于壳体11下部。

可以理解,混合流体由进管15进入油分离器10的内部空间中,在重力的作用下,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分离,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气管16中排出,冷冻油汇聚于下盖13底部,并从排液管17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壳体11与进管15均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筒状。

可以理解,壳体11设置为呈内部中空的圆柱筒状,可以引导混合流体沿着壳体11的内侧壁做离心运动,从而加速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分离。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当油分离器10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壳体11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11的内径r减去进管15的内径r。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当油分离器10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壳体11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11的内径r与进管15的内径r之差的二分之一。

可以理解,水平面为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平面。

可以理解,壳体11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壳体11的内径r与进管15的内径r之差的二分之一,进入到壳体11内的混合流体不会正面碰撞到壳体11的内壁上,而是直接形成旋风,并且离心半径越大,离心分离的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上盖12呈半球状,上盖12的内径与壳体11的内径相等,排气管16的中心轴线与上盖12的中心轴线重合。

可以理解,上盖12呈半球状,在上盖12内壁冷凝的冷冻油可以流至壳体11的内壁并顺着壳体11的内壁流入下盖13,最终从排液管17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下盖13呈半球状,下盖13的内径与壳体11的内径相等,排气管16的中心轴线与下盖13的中心轴线重合。

可以理解,下盖13呈半球状,且排气管16的中心轴线与下盖13的中心轴线重合,有利于冷冻油从排液管17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进管15的中心轴线与进管15的端面之间所夹的锐角α为40-60度。

可以理解,夹角α具有不同的大小,决定混合流体的流出面积的不同,同时决定混合流体的流速不同。当夹角α为40-60度,混合流体的流出面积和流速最佳,可获得最好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进管15伸入壳体11内的长度m小于或等于2.5毫米。

具体地,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进管15的端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和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壳体11的内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毫米。

可以理解,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壳体11的内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不包括进管15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壳体11的内侧壁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点。

可以理解,进管15伸入壳体11内的长度越长,混合流体做离心运动的半径越小,分离效果越差。为了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进管15伸入壳体11内的长度小于或等于2.5毫米。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排气管16穿过上盖12伸入到壳体11的内部空间,排气管16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排气管16的下端位于进管15的下方,进管15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壳体11的中心轴线。

可以理解,排气管16的下端位于进管15的下方,可以避免未经过分离的混合流体直接从排气管16排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排气管16的下端与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50厘米。竖直方向,是指当油分离器10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下,重力的方向。

可以理解,排气管16的下端与进管15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0厘米,在排气管16的下端,混合流体中的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已经充分分离,从排气管16排出的高温气态冷媒较为纯净。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排液管17呈“u”字型。排液管17适于排出壳体11的内腔内的液体并适于储留液体以对气体进行液封。

可以理解,排液管17呈“u”字型,排液管17中的冷冻油形成油封,避免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液管17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分离器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分离器10及空调器,混合流体由进管15进入油分离器10的内部空间中,并在油分离器10的内部空间中分离出高温气态冷媒与冷冻油,高温气态冷媒从排气管16中向上排出,冷冻油汇聚于下盖13底部,并从排液管17中向下排出,整个分离过程功耗小,提高了液气分离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