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液处理装置以及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308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废液处理装置以及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液处理装置,特别涉及通过生物膜处理有机废液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液处理方法,特别涉及通过生物膜处理有机废液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由工厂排出的废水的成分·性状等条件,以最适当的方法处理有机系废液(以下称为有机废液),在满足排放规定值的条件下排放。排放规定值作为有机废液应该满足的标准值有生化需氧量(BOD)。BOD表示为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时消耗的氧量,BOD越大表示水污染程度越严重。成为BOD对象的成分称为BOD成分。
由制造半导体的各工序排出的异丙醇(IPA)、氢氧化四甲铵(TMAH)等有机废液的BOD成分通常用生物膜法分解,排放到工厂外的水域。生物膜法中BOD成分由膜状附着于处理装置内的固定床的表面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在这种处理装置中采用使用氧分解有机物的需氧性微生物,因此用泵向配置在处理装置内的气体扩散管导入空气,由气体扩散管向微生物供给氧。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该方法中,采用蓄留槽、湿式催化氧化塔、中和槽和加压生物过滤槽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
首先,原液(高浓度有机废液)被导入蓄留槽后,通过泵经过配管导入湿式催化氧化塔。在连接蓄留槽与湿式催化塔的配管上,连接设置有压缩机的含氧气体供给管,由压缩机加压的含氧气体在配管的中途被吹入原液中。湿式催化氧化塔是在高压容器中填充催化剂而形成催化剂层的,其中导入的原液以向上流动或向下流动的方式通过催化剂层,将原液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氧化处理。接着,在湿式催化氧化塔被处理的湿式氧化处理液在中和槽调节pH后,供给到加压生物过滤槽。加压生物过滤槽装备有湿式氧化处理液配管、用于导入空气的气体扩散管和支承粒状介质层的支承材料层。在加压生物过滤槽中,由配管导入湿式氧化处理液,由气体扩散管导入的空气与湿式氧化处理液同时以向上流动的方式通过粒状介质层。此时,湿式氧化处理液通过在粒状介质表面附着的生物膜被需氧微生物处理同时受到过滤作用,除去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液中的BOD成分、CODcr成分等。
专利文献1特开平5-261394号公报(第2-5页,图3)发明内容在使用需氧性微生物的生物膜法中,至少需要作为用于微生物发育·增殖的饵料的有机物,进而氧、温度、营养成分的三个条件决定微生物的活度。即,由氧、温度、营养成分的三个条件决定有机废液处理装置的处理容许能力。就氧而言,在20℃的清水中在大气压下最大溶解8.8mg/L。因此,可以供给需氧性微生物的氧分最大是8.8mg/L。由于成为对象的微生物不同,就温度而言,活度最大的温度有差异,但通常最适温度被认为是30~40℃。根据经验法则,就营养成分而言,按照重量比需要BOD∶N∶P=100∶5∶1左右的氮、磷。
利用需氧性微生物氧化分解反应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的情况,影响微生物的活度的三个条件分别有最适值,但在如现有的生物膜法,在大气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的方法中,通常只能使5~6%的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而达不到最大值。通常生物膜法的处理能力即使在温度、营养成分的量最适的情况下,BOD负荷量(BOD体积负荷量)为1-2kg/m3/天左右。即,按照BOD量换算,1天生物膜槽每1m3只能处理1-2kg。其结果,采用现有的生物膜法的装置中,有机废液中的BOD负荷量大时,有必要将生物膜槽变为大型并大量配置微生物,有必要构筑大规模的处理装置。进而,BOD负荷量大时以及处理装置没有场地时,有必要作为产业废弃物依靠外部业者来处理。
专利文献1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中,首先在高温高压下将高浓度有机废液进行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后,在生物膜槽将残留的以低分子量有机酸为主体的残留BOD成分分解,由于除生物膜槽(加压生物过滤槽)之外还需要湿式催化氧化塔,因此难于减少设置面积,也难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生物膜槽中通过气体扩散管导入空气,因此为了向生物膜槽内总体均匀地供给氧时,有必要在生物膜槽内配置多个气体扩散管。另外,由于气体扩散管上设置的多个吹出孔距氧供应源的距离不同,因此难于控制从各吹出孔均匀地吹出氧。另外,也会有微生物的遗体等堵塞气体扩散管的吹出孔,被遗体等堵塞的吹出孔和没有堵塞的吹出孔也会有氧供给量不同的情况。因此,由气体扩散管供给氧时难于向生物膜槽中均匀地供给氧。如果向生物膜供给氧出现偏差,在生物膜不同部位微生物的活度不同,难于使生物膜总体的氧化分解效率提高。
本发明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设置有加压溶解槽和生物膜槽。
加压溶解槽在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加压溶解槽连接有用于导入有机废液的第1配管、用于导入加压的含氧气体的第2配管和导出使含氧气体中的氧在加压下溶解后的有机废液的第3配管。
生物膜槽保持比加压溶解槽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生物膜槽设置有槽主体和保持在槽主体内设置的生物膜的生物膜保持结构。生物膜槽的主体上连接有第3配管、和用于导出从第3配管导入并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的有机废液的第4配管。
在此,含氧气体是包括空气、纯氧、其他氧的气体。
该有机废液处理装置中,在加压溶解槽中,通过混合加压的含氧气体和有机废液,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另外,在保持比加压溶解槽低的压力的生物膜槽内,导入加压下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由此,将有机废液减压,有机废液中溶解的溶解氧的过饱和部分自然气化,微细且大量的氧气泡扩散于有机废液中。其结果是在生物膜槽中使氧均匀扩散。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使氧的溶解量增加,同时在生物膜槽内可以使微细且大量的氧气泡均匀扩散于有机废液中。由此,提高生物膜槽的有机废液的处理能力。


图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的系统图。
图2生物膜槽的放大图(a)以及限制构件的放大图(b)。
图3载体的斜视图。
图4说明槽主体14a截面积形成的倾斜部14d的倾斜角度的说明图。
图5在有机废液中可溶解的氧量的比较图。
图6本发明第1以及第2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的剖面图。
图7本发明第3以及第4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的剖面图。
图8本发明第5变形例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的系统图。
符号说明1有机废液处理装置2废水贮水调整槽3,8,10,13,17配管4~7,12导入管9泵11加压溶解槽14,141~144生物膜槽14a槽主体14b底面14c中央部14d倾斜部14e侧壁部15生物膜保持结构15a载体15b,15c限制构件15e孔15d贯通孔16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
1.结构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的系统图。
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设置有废水贮水调整槽(调整槽)2、加压溶解槽11和生物膜槽14。
在废水贮水调整槽2对有机废液进行pH调节以及营养成分供给,该有机废液是由收集贮存从工厂的各制造装置排出的有机废液的原水槽导入的,其中该原水槽没有图示。
在废水贮水调整槽2上,连接有配管3,8和导入管4~7。配管3与贮存有机废液的原水槽(没有图示)相连接,从原水槽向废水贮水调整槽2导入有机废液。导入管4将酸性溶液(例如,H2SO4)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内,其中该酸性溶液用于调整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的有机废液的pH值。导入管5将碱性溶液(例如,NaOH)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内,其中该碱性溶液用于调整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的有机废液的pH值。通过由导入管4、5导入的酸性溶液和/或碱性溶液,在对生物膜槽14的微生物增殖不构成问题的程度上调节有机废液的pH值。导入管6将磷(P)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内。导入管7将氮(N)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内。磷、氮作为用于生物膜槽14的微生物有效地氧化分解有机废液所必要的营养源,以适当的量导入废水贮水调整槽2内。在此,根据经验规则,磷、氮的量是以所谓最适的重量比BOD∶N∶P=100∶5∶1左右导入的。但是,也可以依据废液组成以及生物膜槽14的微生物种类调节磷、氮的量。在废水贮水调整槽2中调节pH的同时,配管8导出已供给营养成分的有机废液。
在加压溶解槽11中,加压下使氧溶解于在废水贮水调整槽2中进行了pH调节以及营养成分供给的有机废液中。
加压溶解槽11连接有用于导入由废水贮水调整槽2输送的有机废液的配管10、用于导入用压缩机等加压到0.06~0.08MPa的含氧气体的导入管12、用于导出加压下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的配管13。配管10的上游侧通过泵9连接配管8。由废水贮水调整槽2导出的有机废液通过配管8由泵9升压(加压)到0.05MPa左右,通过配管10供给到加压溶解槽11中。导入管12将加压到0.08MPa左右的含氧气体导入加压溶解槽11内。加压溶解槽11内的压力由配管10导入的加压的有机废液的压力、由导入管12供给的加压的含氧气体的压力和朝向配管13的导出部的开度来调节。在此,由导入管12导入的氧的压力优选高于由配管10导入的有机废液的压力。
在加压溶解槽11中,将导入的有机废液喷雾到加压的含氧气体中,在加压溶解槽11的底部滞留有机废液。加压溶解槽11内加压到规定的压力,在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滞留的有机废液。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通过配管13导出到生物膜槽14。这样在加压溶解槽11中,由于在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与在大气压等低压力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的情况相比,溶解氧量大幅增加。此外,含氧气体是包括空气、纯氧、其他氧的气体。
生物膜槽14中,将在加压溶解槽11中在加压下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减压到大气压而使微细且大量的氧气化,向生物膜的微生物供给氧和营养成分的同时,由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废液中的BOD成分。
图2是生物膜槽14的放大图(a)和限制构件15b、限制构件15c的放大图(b)。
如该图(a)所示,生物膜槽14上连接有配管13的下游侧和用于导出在生物膜槽14处理后的有机废液的配管17。由加压溶解槽11导出的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通过配管13导入到生物膜槽14内,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15,氧化分解BOD成分后,由配管17导出进入下一工序。
生物膜槽14具有槽主体14a、保持含有需氧性微生物的生物膜的生物膜保持结构15、和将生物膜槽14内的温度保持为微生物活度良好的温度的加热器16。
槽主体14a是筒状体,槽主体14a的底面14b具有中央部14c和倾斜部14d。即,槽主体14a的底面14b向着中央部14c向下倾斜,越向下方截面变得越窄而形成锥形。即,底面14b形成从中央部14c直向上方截面越宽的式样。倾斜部14d上端部分与侧壁部14e连接而形成。
在底面14b的中央部连接配管13。配管13与底面14b的连接部处,配管13向上方开口。由配管13导入的有机废液在槽主体14a内由中央部14c开始从下方向上方以向上流动的方式导入。此时,槽主体14a的底面14b为从中央部14c渐渐截面变宽的形状,因此导入的有机废液边沿槽主体14a的截面的总体展宽边上升。另外,倾斜部14d的上端部分与槽主体14a的侧壁部14e相连,因此导入的有机废液即使在侧壁部14e也沿槽主体14a的截面的总体展宽并上升。
图4是由槽主体14a的截面积说明倾斜部14d的倾斜角度的说明图。该图(a)是比侧壁部14e处的截面积(在此,与倾斜部14d的上端部的截面积大致相同)更上方的侧壁部处的截面积为S1的情况,该图(b)是截面积为较S1大的S2的情况。
截面积S1的情况中,只要使导入的有机废液沿狭窄的截面积S1均匀展宽即可,因此倾斜部14d的倾斜角度θ1即使小也可以。即,此时如果使导入的有机废液沿缓缓倾斜的倾斜部14d,即截面积在上下方向急剧变化的倾斜部14d上升,可以均匀扩散至侧壁部以上的截面。
另一方面,截面积为S2的情况,有必要使导入的有机废液沿侧壁部的宽的截面积均匀展宽,倾斜部14d的倾斜角度θ2必须大于θ1。即,此时如果不使导入的有机废液沿急剧倾斜的倾斜部14d,即截面积为上下方向缓缓变化的倾斜部14d上升,就不能均匀扩散至侧壁部以上的截面。
因此,根据槽主体14a的截面积(倾斜部14d的上端部分的截面积或侧壁部14e的截面积),调节倾斜角度而形成底部14b的倾斜部14d,以使由配管13导入的有机废液在槽主体14a内均匀展宽。
如图2(a)所示,在槽主体14a与配管13的连接部即底面14a的上方,在槽主体14a内设置生物膜保持结构15。生物膜保持结构15设置有承载生物膜的载体15a、和在载体15a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设置的限制构件15b以及限制构件15c。如图2(b)所示,限制构件15b以及限制构件15c为网孔状形成多个贯通孔15d的板状构件。限制构件15b以及限制构件15c只要是形成有机废液能很好地通过的贯通孔,对网状的贯通孔的形成就没有特别限定。在底面14a的上方,在槽主体14a的内壁上固定限制构件15b。在限制构件15b的上方以规定的间隔在槽主体14a的内壁上固定限制构件15c。载体15a配置于限制构件15b和限制构件15c之间,限制上下方向的移动。
载体15a例如是树脂制的球状拉西环。如图3所示,载体15a具有多个孔15e。载体15a的内外壁上附着有微生物作为生物膜。生物膜由分解BOD成分的需氧性微生物构成。这种载体15a中,有机废液通过载体15a的内外壁,在槽主体14a内上升。因此,可以使生物膜与有机废液的接触面积变大,由生物膜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氧化分解BOD成分。
加热器16是在槽主体14a的外壁卷绕电热丝而构成。在此,加热器16将槽主体14a内的温度调节为所谓微生物的活度为最大的温度,即30-40℃。根据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通过加热器16可以适当改变槽主体14a内的温度。
在槽主体14a的底部14b的中央部14c中,配管13向上方开口,将加压下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以向上流动的方式导入槽主体14a内。此时,槽主体14a的底面14b为从中央部14c渐渐截面变宽的形状,因此导入的有机废液一边沿倾斜部14d处槽主体14a处截面的总体展宽一边上升。另外,倾斜部14d的上端部分与槽主体14a的侧壁部14e相连,因此导入的有机废液在倾斜部14d上方的侧壁部14e处也展宽并上升至槽主体14a的截面的总体。其结果导入的有机废液在槽主体14a内均匀地展宽至截面方向的总体,以大致均匀的流速上升,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15,因此可以向生物膜保持结构15的总体均匀地供给有机废液。
另外,槽主体14a内的压力为大气压,即保持比加压溶解槽11内的气压足够低的压力,因此在加压溶解槽11处加压的有机废液快速减压,有机废液中的饱和氧量降低,有机废液中溶解的氧中过饱和部分的氧自然气化。过饱和部分的氧的气化时,以极为微细且大量的泡的状态产生氧。另外,在底部14a中越向上方截面越宽而形成锥状的倾斜部14d,因此有机废液易在槽主体14a内均匀地上升至截面总体,极为微细且大量的氧气泡均匀地扩散至槽主体14a内的总体。其结果,可以向生物膜保持结构15的微生物均等且充足地供给氧。
另外,也可以向生物膜保持结构15的微生物均等且充足地供给导入槽主体14a内的有机废液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2.作用效果2-1.氧的溶解量图5为比较有机废液中氧的溶解量的比较图。
如该图所示,现有生物膜法中采用由气体扩散管供给空气的情况中,有机废液中溶解的氧浓度(溶解氧)通常为5-6mg/L左右。另外,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溶解槽11在0.06MPa的压力下使空气溶解时,溶解氧为10.8mg/L左右。使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压溶解槽11在0.06MPa的压力下使纯氧溶解于有机废液时,溶解氧量为34.6mg/L,与通过气体扩散管使空气溶解于有机废液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约5-6倍的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
2-2.向生物膜供给氧在现有的生物膜法中,以向附着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尽可能均匀地供给氧为目的利用气体扩散管等,人为地生成氧的微细气泡,将空气中的氧成分供给到废液中。但是,为了使其在生物膜槽内的总体均匀地扩散,有必要在生物膜槽内配置多个气体扩散管阵列。另外,由气体扩散管供给空气,从空气的供给源到气体扩散管的各吹出孔的距离不同,因此难于均匀地控制由各吹出孔的供给量,另外,微生物的遗体等污泥堵塞吹出孔时,由各吹出孔的供给量有出现偏差的可能。
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加压溶解槽11中加压下溶解了氧的有机废液通过配管13由生物膜槽14的底面14b的中央部14c导入到大气压的生物膜槽14内,将有机废液快速减压,使有机废液中的过饱和溶解氧自然气化,因此与通过气体扩散管供给空气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更微细的氧气泡在生物膜槽14内的总体均匀地扩散,从而可以向生物膜均匀地供给氧。由于是过饱和氧的气化而产生的微细氧气泡,载体15(拉西环)开口面积小的孔15e中也可以进入足够的氧气泡,在载体上形成多个开口面积小的孔15e,可以增加在载体15a内外壁上形成的生物膜的面积。另外,由于是微细的氧气泡,在有机废液中停留时间长,可以向生物膜的需氧性微生物充分供给氧。由此,可以提高生物膜的BOD氧化分解能力。
进而,配管13所连接的中央部14c越向上方截面积越宽,生物膜槽14的底面14形成锥状,因此可以使导入的有机废液持续有效地扩散到截面总体。由此,可以使气化的氧更有效地扩散到生物膜槽14的总体。
另外,为了形成小气泡,气体扩散管的吹出孔必须为小孔径,由配管13以及生物膜槽14中配管13的导入部供给有机废液,可以调节为供给有机废液所必要的直径,没有必要如气体扩散管的吹出孔直径那样小。因此,生物的遗体等污泥堵塞配管13以及生物膜槽14中配管13的导入部,而使供给流量变动的可能性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有如下效果没有使用气体扩散管,因此不存在设置气体扩散管的施工,设置生物膜槽14的施工变得容易。
2-3.BOD处理能力在现有的生物膜法中,通常有机废液中的溶解氧量为5-6mg/L左右,生物膜槽14的需氧性生物可以利用的氧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考虑BOD除去率为90%,24小时生物膜每1m3可分解的BOD量(BOD的处理容许能力)约为1-2kg。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2-1中所述,与现有的相比,有机废液中的溶解氧量可以提高至5-6倍左右,因此BOD的处理容许能力可以提高至约3-5kg/m3/天。由此,可以谋求生物膜槽14的小型化。
2-4.总结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中,在加压溶解槽11中加压下大量的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在生物膜槽14中,有机废液快速减压,有机废液中的溶解氧之中过饱和部分变为微细且大量的气泡,供给生物膜,在生物膜处BOD成分被氧化分解。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15有机废液中大量含有微细的氧气泡,由于是微细的氧气泡,所以在有机废液中停留时间长,可以向需氧性微生物充分供给氧。因此,在需氧性微生物的活度提高的状态下,可以由需氧性微生物分解BOD成分。
另外,在废水贮水调整槽2中,作为需氧性微生物营养成分的磷、氮以需氧性微生物的活度为最大的重量比混合,生物膜槽14内的温度调节为需氧性微生物的活度为最大的温度。因此,向需氧性微生物提供最适的温度以及营养成分,进而向生物膜的总体均匀地供给微细且大量的氧气泡,因此可以大幅提高需氧性微生物的BOD处理容许能力。
另外,生物膜槽14的底部14a形成锥状,因此由底部14a导入的有机废液沿截面方向均匀地展宽并上升,可以使有机废液均匀地通过生物膜。即,可以向生物膜均匀地供给营养成分以及氧,并以均匀的处理量分解有机废液。
3.变形例3-1.图6(a)为本发明第1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141。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同一符号,因而省略其说明。在该生物膜槽141中,除底面14b的中央部14c连接的配管13之外,配管13a以及配管13b与倾斜部14d连接。配管13a以及配管13b的上游侧连接于配管13的中途,从配管13分支。在该生物膜槽141中,不仅从配管13,而且也从配管13a以及配管13b向生物膜槽14内导入有机废液,因此可以快速且均匀地向生物膜槽14内导入有机废液。通过使用该生物膜槽141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相对于通过中央部14c的垂线而对称配置配管13a以及配管13b向倾斜部14d的连接部时,导入的有机废液易于均匀扩散。
在此,在倾斜部14d上连接2根配管,但也可以连接3根或以上的配管。
3-2.图6(b)为本发明第2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142。该生物膜槽142中,底面14b的中央部14c没有连接配管13,在倾斜部14d上连接配管13a以及配管13b。配管13a以及配管13b的上游侧与配管13的前端相连接,从配管13分支。通过使用了该生物膜槽142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由配管13a以及配管13b可以均匀地向生物膜槽14内导入有机废液,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相对于通过中央部14c的垂线而对称配置配管13a以及配管13b向倾斜部14d的连接部时,导入的有机废液易于均匀扩散。
在此,在倾斜部14d上连接2根配管,但也可以连接3根或以上的配管。
3-3.图7(a)为本发明第3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143。该生物膜槽143其底面14没有形成锥状,而是形成平板状。配管13连接于底面14的中央部。该生物膜槽143的底面14没有形成锥状,但由配管13导入的有机废液从底面14的中央部以向上流动的方式被导入,因此有机废液易于均匀地在生物膜槽143内扩散,易于均匀地向生物膜供给微细的氧气泡。
3-4.图7(b)为本发明第4变形例涉及的生物膜槽144。该生物膜槽144在侧壁部连接配管13。来自配管13的有机废液以横向流动的方式导入生物膜槽144内,在生物膜槽144中有机废液急速减压,产生微细且大量的氧气泡,因此可以向生物膜均匀地供给氧。
3-5.图8为本发明第5变形例涉及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1的系统图。在该变形例中,使加压溶解槽11的有机废液以及生物膜槽14的处理水(经生物膜分解有机废液后的液体)循环到调整槽2。从加压溶解槽11使加压下溶解氧后的有机废液返回,另外,从生物膜槽14使处理水返回,由此提高调整槽2中的氧浓度,可以容易地提高在生物膜槽14中处理的有机废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加热器16加热生物膜槽14,但生物膜槽14的加热方法也可以用热交换器加热、使用温水加热、注入温水加热来代替加热器加热。另外,也可以组合加热器加热、热交换器加热、使用温水加热、注入温水加热的任何一种或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有加压溶解槽和生物膜槽,所述加压溶解槽是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的加压溶解槽,该加压溶解槽连接有用于导入有机废液的第1配管、用于导入加压的含氧气体的第2配管、和导出使上述含氧气体中的氧在加压下溶解后的有机废液的第3配管;而所述生物膜槽是保持比上述加压溶解槽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生物膜槽,其具有槽主体、保持在上述槽主体内设置的生物膜的生物膜保持结构,其中上述槽主体连接上述第3配管和第4配管,其中该第4配管用于导出由上述第3配管导入并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的有机废液。
2.一种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配管在上述生物膜保持结构的下方与上述槽主体相连接,上述第4配管在上述生物膜保持结构的上方与上述槽主体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配管连接上述槽主体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配管连接于上述底面的中央部并向上方开口。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槽主体的底面具有朝向中央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槽主体的截面积,调节上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
7.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于上述第3配管的第5配管在上述生物膜保持结构的下方进一步连接上述槽主体。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配管以及上述第5配管连接于上述槽主体的底面。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槽主体的底面具有朝向中央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上述第3配管连接于上述中央部,上述第5配管连接于上述倾斜部。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配管中途装有用于将上述有机废液升压并向上述加压溶解槽中加压输送的升压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保持结构具有许多在内部具有多个孔的载体。
12.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保持结构还具有如下限制构件设置于上述槽主体中并位于上述多个载体的下方,限制上述多个载体向下方移动的第1限制构件,和设置于上述槽主体中并位于上述多个载体的上方,限制上述多个载体向上方移动的第2限制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限制构件和上述第2限制构件为网孔状形成贯通孔的板状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调整槽,其与用于导入有机废液的第6配管、用于导入酸性溶液和/或碱性溶液的第7配管、用于导入针对上述生物膜的营养成分的第8配管和上述第1配管相连,通过上述酸性溶液和/或碱性溶液调节pH值,同时将添加了上述营养成分的有机废液通过上述第1配管送出到上述加压溶解槽中。
15.如权利要求14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槽进而具有用于调节上述有机废液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
16.一种有机废液处理方法,该方法为通过加压溶解槽和设置有生物膜的生物膜槽处理有机废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有机废液和加压的含氧气体导入上述加压溶解槽的第1导入步骤;在上述加压溶解槽中,使上述含氧气体含有的氧溶解于上述有机废液中的溶解步骤;将溶解了上述氧的上述有机废液由上述加压溶解槽导入上述生物膜槽的第2导入步骤;在上述生物膜槽中,通过上述生物膜分解上述有机废液的分解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导入步骤中,上述有机废液从上述生物膜的下方导入。
18.如权利要求17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在上述分解步骤中分解的有机废液从上述生物膜的上方导出的第1导出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导入步骤中,从上述生物膜槽的底面导入上述有机废液。
20.如权利要求19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导入步骤中,从上述底面的中央部导入上述有机废液。
21.如权利要求20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槽的底面具有朝向中央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第2导入步骤中,利用上述倾斜部,使从上述中央部导入的上述有机废液在上述生物膜槽内扩散。
22.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槽主体的截面积调节上述倾斜部的角度。
23.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导入步骤中,上述有机废液由与上述生物膜槽相连接的多个配管导入。
24.如权利要求23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配管连接于上述生物膜槽的底面。
25.如权利要求24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生物膜槽的底面具有朝向中央部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上述多个配管设置于上述中央部和上述倾斜部。
26.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导入步骤之前,进而包括在有机废液中添加酸性溶液和/或碱性溶液,同时添加上述生物膜的营养成分的调节步骤。
27.如权利要求26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在上述调节步骤之后,将上述有机废液升压的升压步骤。
28.如权利要求27记载的有机废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将上述生物膜槽内的有机废液保持为规定温度的步骤,在上述分解步骤中,以上述有机废液保持为上述规定温度的状态,分解上述有机废液。
全文摘要
在通过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液的方法中,使对生物膜的需氧性微生物的氧供给量增加,提高BOD处理能力。一种有机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有加压溶解槽11和生物膜槽14,该溶解槽是加压下使氧溶解于有机废液中的加压溶解槽11,该加压溶解槽11连接有用于导入有机废液的第1配管10、用于导入加压的含氧气体的第2配管12、和导出使含氧气体中的氧在加压下溶解后的有机废液的第3配管13,该生物膜槽是保持比加压溶解槽11内的压力低的压力的生物膜槽14,其具有槽主体14a、保持在槽主体14a内设置的生物膜的生物膜保持结构15,槽主体14a与第3配管13和第4配管17连接,其中该第4配管17用于导出由第3配管13导入并通过生物膜保持结构15的有机废液。
文档编号C02F3/02GK1749188SQ20051008816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7日
发明者仓林克次, 星野郁男, 吉家义博, 岩本昌也 申请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