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磷污水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5193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综合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水量以及城市生活污水量正以惊人的速度猛增,这些污水或已经或正在污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江、河及湖泊,已构成威协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因之一。现代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废水理法,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留法等。属于重力分离法的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气浮)等,相应使用的处理设备是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池及其附属装置等。而现有的各种污水处理方法,其处理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无论是污水处理量,还是污水处理效果,都远远满足不了及时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实际要求。因为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如生化法、曝气增氧法、过滤法等,不仅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而且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不理想;再如单纯的混凝法,则存在着处理效果差,运行成本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大都存在着需要配套的管网系统以及如何回用中水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日趋严重的污水排放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处理污水的方法和应用。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工艺步骤:预处理:将污水送入过滤池,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和纤维杂质,再送入沉砂池,除去比重在2-3g/cm3,粒径在0.2mm以上的砂粒,送入调节池;生化处理:将污水引入反硝化过程中的缺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15小时,控制溶解氧小于0.5mg/L,去除BOD,同时将NO3-中的氮转化为氮气;将缺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厌氧池,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0-15小时,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乙醇等有机物;将厌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硝化过程中的好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8小时,调整污水pH值6.5-9,通过聚磷菌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污水中PO43中的P超量吸入,从而完成除磷;沉淀处理:在每吨污水中加入0.15-0.3Kg由下列比例配制成的混合剂:沉淀剂∶絮凝剂=8-9∶2-1,并将混有混合剂的污水送入澄清池内,沉淀2-3小时,分离出达标的上清水和沉淀污物,上清水外排;沉淀污物浓缩处理:将澄清池内的沉淀污物送入浓缩池,按10-18mg/L的投放量投加絮凝剂,搅拌浓缩10-15小时,控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低于97%;浓缩污泥脱水处理:将浓缩污泥送入搅拌机内,按50mg/L的投入量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搅拌0.3-0.5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制成含水率低于75%的泥饼。所述沉淀剂为聚硅酸氯化铝(铁)、聚硅酸硫酸铝(铁)、硅藻量为90-98%的硅藻土、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碱式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常用无机盐类和高分子类絮凝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中,其处理的工艺步骤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预处理,生化处理,沉淀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或者按下列顺序依次进行:预处理,沉淀处理,生化处理,沉淀污物浓缩处理,浓缩污泥脱水处理。其中聚磷菌为本领域常用的聚磷菌即可。也可以为CN101386822A中公开的特效聚磷菌,该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HJP07,其保藏号为CGMCCNO2164。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聚磷菌具有增强去磷效应的Qujjl-1蛋白,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Genbank:WP_042484464所示。优选的,所述聚磷菌为转入了编码Qujjl-1蛋白的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HJP07。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的Qujjl-1蛋白变体,其具有更强的聚磷效应。将所示的变体氨基酸在重组聚磷菌中表达时,发现重组菌相对于未转化所述基因的聚磷菌具有聚磷效果提高至少30%以上的特性,具有较好的效果。所述变体是在Qujjl-1蛋白(Genbank:WP_042484464)的原始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如下突变24D/V,60Q/F,122Q/G,153E/S,183N/G,199I/A,219N/S,236A/G,253P/A,309F/G,367S/P,373D/G。(24D/V表示在原始序列第24位的D氨基酸替换为V氨基酸)。优选的,本发明的聚磷菌为转入了编码如下任一个Qujjl-1蛋白变体(相对于Qujjl-1蛋白原始氨基酸序列分别进行如下突变24D/V,60Q/F,122Q/G,153E/S,183N/G,199I/A,219N/S,236A/G,253P/A,309F/G,367S/P或373D/G)的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HJP07。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Qujjl-1基因的获得方法,将聚磷菌在高浓度磷和环境下和无磷环境下分别培养72h。离心,收集菌体,低温条件下超声波破碎,加入DTT,而后纯化蛋白,进行双向二维电泳,通过分析驯化前后蛋白表达谱的差异,寻找到差异表达的蛋白5个,通过质谱测序,获得了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比对,获得了其相应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将所述基因导入到表达菌中,通过聚磷实验,发现了Qujjl-1基因具有较好的聚磷反应。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入了Qujjl-1基因的聚磷菌,利用DNAMAN软件设计引物,分别加入了BamHI和SalI酶切位点,进行扩增获得目的片段,PCR扩增获得Qujjl-1基因(通过多重PCR将相应的突变位点引入到其编码的基因序列中,从而获得了不同突变体基因),用BamHI和SalI进行双酶切PCR产物,与同样经过BamHI和SalI双酶切的克隆表达载体PWB980相连,将验证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进入聚磷菌中,获得降解磷的基因工程菌。一种降解磷的基因工程菌在降解磷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的方法,并从从聚磷菌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基因,通过DNA重组技术在体外克隆表达构建得到重组的聚磷菌,并进一歩验证本重组菌降磷特性,获得了对磷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这将对磷降解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2、本发明构建的重组菌对各种浓度的磷皆有较好的降解能力,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以上。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去除氮、氨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商业利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污水处理的方法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工艺步骤:所处理的污水水质如下:CODcr450mg/L,BOD5150mg/L,SS≤200mg/L,NH3-N≤130mg/L,T-P≤100mg/L,pH=6.5-9.0。(1)预处理:将污水送入过滤池,其中原始磷含量为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和纤维杂质,再送入沉砂池,除去比重在2-3g/cm3,粒径在0.2mm以上的砂粒,送入调节池;(2)生化处理:将污水引入反硝化过程中的缺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8-12小时,控制溶解氧小于0.6mg/L,去除BOD,同时将NO3-中的氮转化为氮气;将缺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厌氧池,控制水力停留时间16-17小时,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乙醇等有机物;将厌氧池出来的污水引入硝化过程中的好氧池内,控制水力停留时间4-5小时,调整污水pH值6.5-9,通过荧光假单胞菌HJP07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污水中PO43-中的P超量吸入,从而完成除磷;(3)沉淀处理:在每吨污水中加入0.15-0.3Kg由下列比例配制成的混合剂:沉淀剂∶絮凝剂=8-9∶2-1,并将混有混合剂的污水送入澄清池内,沉淀2-3小时,分离出达标的上清水和沉淀污物,上清水外排;(3)沉淀污物浓缩处理:将澄清池内的沉淀污物送入浓缩池,按10-18mg/L的投放量投加絮凝剂,搅拌浓缩10-15小时,控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低于97%;(4)浓缩污泥脱水处理:将浓缩污泥送入搅拌机内,按50mg/L的投入量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搅拌0.3-0.5小时后,送入压滤机,压制成含水率低于75%的泥饼。所述沉淀剂为聚硅酸氯化铝(铁)、硅藻量为90%的硅藻土、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处理后,污水水质为CODcr50mg/L,BOD501mg/L,SS=10mg/L,,NH3-N=20mg/L,T-P=10mg/L,pH=9。实施例2聚磷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根据利用DNAMAN软件设计引物,分别加入了BamHI和SalI酶切位点,正向引物序列为:ATGTCGCAACTCAATTCCAA;反向引物序列为:GGAGTGCAGCTGTACGGGGTC。进行扩增获得目的片段,PCR扩增获得Qujjl-1基因,其片段大小为;1200bp左右,通过测序,发现扩增正确。通过多重PCR将相应的24D/V,60Q/F,122Q/G,153E/S,183N/G,199I/A,236A/G,253P/A,309F/G,367S/P,373D/G突变位点分别引入到其编码的基因序列中(可参考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即可获得)。从而获得了不同突变体基因,将其装入表达载体PWB980中,将验证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进入聚磷菌中,获得降解磷的基因工程菌。实施例3聚磷菌基因工程菌的去磷效果验证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污水处理实验,分别采用不同的重组菌进行聚磷反应,通过实验发现,24D/V,60Q/F,122Q/G,153E/S,183N/G,199I/A,236A/G,253P/A,309F/G,367S/P,373D/G这几种突变菌都具有相对于原始菌具有明显增强的效果,而219N/S菌却表现出没有增强的聚磷效应。总处理时间不大于3天,其结果如下:污水为同一批污水,从而保证条件一致。由此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其3d去磷的效率比现有技术的都要高。因此,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而在氮和氨的去除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检测,发现基本上也不存在氨和氮的残留。同时采用80、120、160浓度的TP进行试验,其同样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而现有技术的方法在高浓度的Tp时,都表现出了弱化的去除能力。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