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检验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97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检验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棉织物用于创口的消毒、清洗,以及检验药品的擦拭。同时,检验分析阶段同样需要大量棉织物进行样本的转移或擦除。因此,检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带有细菌病原体和化学试剂的棉织物垃圾。如果这些棉织物垃圾得不到有效储存与处理,很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以及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实现检验过程中棉质垃圾的分类处理的医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检验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储物桶、处理桶以及储液箱,所述处理桶设置于储液箱上方,所述储物桶与处理桶、储液箱之间设置有隔离机构,所述隔离机构中设置有第一电机、伸缩连接杆以及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于处理桶一侧,所述储液箱上方还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中设置有第二电机、伸缩推杆以及挤压快,所述挤压快设置于处理桶一侧并可穿过处理桶内部与隔离板无缝接触,所述推动机构上设置有控制器。

所述处理桶用于棉质垃圾的固液分离处理,储物桶用于处理后固态棉质垃圾的存放,所述储液箱用于分离废液的储存。所述隔离机构与推动机构共同配合,用于对棉质垃圾进行挤压处理,并最终将固态棉质垃圾、废液分别存放在储物桶、储液箱中。所述第一电机、伸缩连接杆用于隔离板的升降控制,以实现储物桶与处理桶的隔离作用。所述第二电机、伸缩推杆用于挤压快的移动,并与隔离板共同作用,实现处理桶中棉质垃圾的挤压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储物桶、处理桶顶部分别设置有自动感应门,用于实现储物桶、处理桶的自动开、闭,以方便垃圾的投入或取出,并随时保持封闭状态,减少有害物质挥发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所述储液箱与处理桶之间设置有200目滤网,用于废液的分离,防止固态棉质垃圾进入储液箱。

进一步,所述挤压快上设置有防腐乳胶套,用于防止挤压快被废液成分腐蚀。

进一步,所述储液箱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用于对储液箱中废液液位的监控。

进一步,所述储物桶内壁上设置有紫外灯灯组,用于对储物桶中固态棉质垃圾的杀菌处理。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报警器,用于储液箱中液位到预定位置时的报警提醒。

进一步,所述储物桶与储液箱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卡箍,用于储物桶及储液箱的组装与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实现检验过程中棉质垃圾的分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检验垃圾处理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检验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储物桶1、处理桶2以及储液箱3,所述处理桶2设置于储液箱3上方,所述储物桶1与处理桶2、储液箱3之间设置有隔离机构5,所述隔离机构5中设置有第一电机8、伸缩连接杆7以及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设置于处理桶2一侧,所述储液箱3上方还设置有推动机构12,所述推动机构12中设置有第二电机13、伸缩推杆14以及挤压快16,所述挤压快16设置于处理桶2一侧并可穿过处理桶2内部与隔离板6无缝接触,所述推动机构12上设置有控制器15。

所述处理桶2用于棉质垃圾的固液分离处理,储物桶1用于处理后固态棉质垃圾的存放,所述储液箱3用于分离废液的储存。所述隔离机构5与推动机构12共同配合,用于对棉质垃圾进行挤压处理,并最终将固态棉质垃圾、废液分别存放在储物桶1、储液箱3中。所述第一电机8、伸缩连接杆7用于隔离板6的升降控制,以实现储物桶1与处理桶2的隔离作用。所述第二电机13、伸缩推杆14用于挤压快16的移动,并与隔离板6共同作用,实现处理桶2中棉质垃圾的挤压处理。

所述储物桶1、处理桶2顶部分别设置有自动感应门4,用于实现储物桶1、处理桶2的自动开、闭,以方便垃圾的投入或取出,并随时保持封闭状态,减少有害物质挥发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所述储液箱3与处理桶2之间设置有200目滤网10,用于废液的分离,防止固态棉质垃圾进入储液箱3。所述挤压快16上设置有防腐乳胶套17,用于防止挤压快16被废液成分腐蚀。所述储液箱3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1,用于对储液箱3中废液液位的监控。所述储物桶1内壁上设置有紫外灯灯组,用于对储物桶1中固态棉质垃圾的杀菌处理。所述控制器15上设置有报警器,用于储液箱3中液位到预定位置时的报警提醒。所述储物桶1与储液箱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卡箍9,用于储物桶1及储液箱3的组装与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