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71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冷却系统多采用空冷模式,即利用空气与水的温差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达到给水降温的目的。但空气的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南方,空气与水的温差不大,通过空气来实现水冷却的效果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2040068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冷却系统,包括平铺设置于地表下的母管,所述母管为U形管,所述母管的进水端连接有储水箱,所述母管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储水箱与母管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组件,所述流量控制组件为流量计及控制阀。

由于母管置于地表,若当气候温度过高时,地表处即母管内水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此时,水温差不够,导致冷却效果不能很好。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保证冷却的效果,所述母管的下方还垂直连接有若干的U形子管。

上述方案中,母管中的水流可能存在杂质,若母管中的杂质进入子管的中部则容易沉降并积累,进而造成子管的中部堵塞,而子管深入地底,此时对子管进行解堵处理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冷却装置,其优点是减少子管的堵塞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冷却装置,包括平铺置于地表下的母管、与母管连接并向地下延伸的若干子管,母管的入口端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子管的入口处设有密封盖和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阶梯轴状的壳体、与壳体滑移连接且供水体压力推动的联动套,所述联动套上设有第一导流孔,壳体上用于配合第一导流孔的第二导流孔,联动套上套设有使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错开的弹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母管内的水流进入子管后,将先经过过滤器,过滤器内的联动套被水体压力带动,当联动套上的第一、第二导流孔相通时,水流进一步进入子管内部,部分无法穿过第一、第二导流孔的颗粒下落至联动套的底壁,由联动套承载了大颗粒物,在必要时打开密封盖,取出联动套,将联动套清洗后重新置入过滤器内,由此使得子管的堵塞可能性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包括套装在壳体上且密封第二导流孔的承接盖,所述承接盖的底部设有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前述方案,过滤器上的水流经过联动套的初步过滤后再由承接盖进行细致过滤,即过滤网对水流实现了二重过滤,达到了更加有效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螺旋连接的插接体和承接体,所述子管内设有供承接体可拆卸连接的卡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体与插接体螺纹配合,组装方便快捷,承接体与卡沿配合,可选用螺钉固定,固定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套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承接体上设有供限位凸块滑动限位的限位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挡块在滑移时,限位凸起限制了限位挡块的滑移距离,同时相当于限制了限位凸起的滑移距离,即通过该方式可避免联动套脱离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套靠近限位凸起的一侧套设有弹性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密封圈一方面实现了密封效果,另一方面使得限位挡块与限位凸起的刚性抵触改变为弹性抵触,由此减少了限位凸起的折弯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流孔沿壳体的外壁周向均匀设置若干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多个第二导流孔,增多了出水通道,使得过滤器上的出水量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在承接盖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重过滤网实现多重过滤,避免单一过滤网破裂而缺少过滤结构,使得承接盖的过滤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套的底部设有承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块可使得联动套安装后的稳定性更好,减少了联动套的振动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组装方便,使用灵活,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管上设有若干控制阀,相邻两个子管之间设有压力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控制阀可有效调控各个位置的水流流量,可参照压力表的读数,针对性的调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子管上利用过滤器实现了多重过滤效果,减少了子管的堵塞率,增加了子管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子管和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母管;2、子管;21、密封盖;22、卡沿;3、过滤器;4、壳体;41、插接体;411、第一导流孔;42、承接体;421、限位挡块;5、联动套;51、第二导流孔;52、弹性密封圈;53、承重块;54、限位凸起;6、弹簧;7、承接盖;71、过滤网;8、控制阀;9、压力表;10、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一种地下冷却装置,其中包括储水箱10,储水箱10连接有母管1,母管1平铺于地表以下,母管1上连接有多个子管2,子管2向地下延伸。相邻两个子管2之间设有控制阀8和压力表9,根据压力表9的读数可通过控制阀8调节子管2的流量。

如图2,子管2的入口处设有过滤器3,过滤器3的壳体4呈阶梯轴状,子管2内设有卡沿22,由此过滤器3的轴肩可与卡沿22抵触,再辅以螺钉安装,形成过滤器3的固定。

参照图3,过滤器3包括壳体4,壳体4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插接体41和承接体42;壳体4内滑移连接有联动套5,该联动套5上设有限位凸起54,承接体42的内部形成有限位挡块421,联动套5插入插接体41后可通过限位挡块421的限制,防止联动套5脱出;联动套5靠近限位凸起54的一侧设有弹性密封圈52,该弹性密封圈52可同时与限位挡块421和限位凸起54抵触。

继续参考图3,联动套5上设有第一导流孔411,壳体4上设有第二导流孔51,第二导流孔51沿壳体4的外壁均匀设置多个,联动套5上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弹性作用力推动联动套5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导流孔411与第二导流孔51错开,而水压增大时,水体推动联动套5下移,使得第一导流孔411和第二导流孔51导通,联动套5的底部设有承重块53,以减少联动套5的振动;过滤器3上连接有承接盖7,承接盖7和第二导流孔51相通,即水体从第二导流孔51中向承接盖7流动,承接盖7的底部设有过滤网71。组装方式为,取插接体41,在联动套5上套装弹簧6,再将联动套5插入插接体41,最后将承接体42与插接体41配合。

动作过程:储水箱10进水,水流经母管1进入子管2,在子管2的入口处,水流汇聚至过滤器3,水流压力推动联动套5克服弹簧6的弹性势能下移,此时第一导流孔411和第二导流孔51导通,大直径颗粒无法通过,即第一步过滤的水流此时进入承接盖7内,而承接盖7内的过滤网71可实现微粒的过滤,即第二步过滤,水流经过承接盖7后再进入子管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