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32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浓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大量兴建,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污泥的处理成为污水厂设计、运行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污泥脱水设备在市政生活污水、河水、工业污水等行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的污泥浓缩装置中,例如申请号为201420082933.5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进泥槽、排污箱、金属网笼及电机,排污箱内设有排渣腔及排水腔,排渣腔及排水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排渣腔一侧开设有排渣口,排污箱底部开设有清液排出口,清液排出口与排水腔内部连通,进泥槽底部通过传输管与排水腔内部连通,金属网笼设置在排水腔内,金属网笼套设在传输管的输出端,金属网笼内部与排渣腔内部连通,该专利虽然可对污泥进行浓缩,但在实际使用时,其工作效率较低,污泥的流动性较差,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浓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浓缩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上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部设有内网筒,在内网筒的外壁上焊接有环绕内网筒外壁设置的合金凸块,合金凸块通过旋转装置与机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网筒的外壁左端套设有上皮带环,机座的内部底端左侧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上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设有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为V交流电,减速电机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减速电机的主轴连接驱动辊,驱动辊的外壁上套装有下皮带环,上皮带环通过皮带与下皮带环转动连接;

所述内网筒的内部左端安装有密封板,机座的左侧顶端设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包括设置有进料口的竖直段、与内网筒相连通的弯曲段;所述进泥管贯穿密封板、与内网筒相连通,进泥管的竖直段顶部为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便于投料的锥形设置;所述内网筒的右侧底端设置有下泥口,下泥口连通空腔;所述机座的内部右侧设有排泥口,排泥口与空腔相贯通、并与下泥口对应设置;所述空腔的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水口,通过内网筒甩出的污水通过排水口排出;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外环、安装在外环内侧的内环;所述外环一端固定于空腔的内壁上,所述内环套接于合金凸块的外壁上;在外环的内壁和内环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外滚珠架和内滚珠架,外滚珠架和内滚珠架之间形成用于盛置滚珠的滚珠腔,外滚珠架和内滚珠架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配合滚珠外径的凹槽,滚珠腔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进泥管竖直段的右侧壁顶端固定设置电机支架,在电机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安装有与伺服电机主轴相连接并随主轴旋转的旋转辊,旋转辊贯穿电机支架的底板、其底端固定连接转盘,转盘的顶端环设转套,转套上方设置较宽的转环,所述转环卡设于电机支架底板下方的圆环状凹槽内;转盘的底端中心安装有竖直向下的螺旋体;在螺旋体的左侧还设置有用于避免湿泥飞溅的挡板,挡板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的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进泥管的弯曲段的外侧套接有稳定环,稳定环通过稳定架与机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排泥口的左侧设置有用于阻挡污泥的挡环,排泥口的右侧与空腔的边角之间设置有用于引流的斜角环。

优选的,所述进泥管与密封板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侧套接有轴套,轴套的前后端面上安装有压盖。

优选的,所述合金凸块设置为两块,分别设置于内网筒的左右两端。.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污泥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筒的左侧安装有用于保护皮带的保护壳。

优选的,所述进泥管的弯曲段为便于污泥流动的弧形弯曲段。

优选的,所述电机座对应减速电机排风口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内网筒为横置的圆柱体,其网孔直径为6-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浓缩装置,能够有效打散进料污泥、并对污泥中的水分充分离心除去,将污泥浓缩、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处理;结构合理、运行平稳、浓缩速度快、批处理量大、可实现连续工作,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装置、空腔和内网筒的配合,下皮带环通过皮带带动上皮带环转动,上皮带环带动内网筒通过旋转装置转动于空腔的内部对湿污泥进行旋转压缩,内网筒旋转压缩后的污泥通过下泥口甩至空腔内,干污泥通过空腔的内壁下滑落至排泥口内并排出机座,提高了工作效率较低,且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提高了污泥浓缩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1、进泥管,2、伺服电机,3、上皮带环,4、旋转装置,401、密封盖,402、内滚珠架,403、外滚珠架,404、内环,405、滚珠,406、外环,5、空腔,6、合金凸块,7、挡环,8、斜角环,9、密封板,10、稳定环,11、稳定架,12、保护壳,13、皮带,14、下皮带环,15、内网筒,16、下泥口,17、排泥口,18、机座,19、驱动辊,20、减速电机,21、电机座,22、散热孔,23、外接电源,24、第一轴承,25、压盖,26、轴套,27、电机支架,28、转环,29、转盘,30、挡板,31、螺旋体,32、转套,33、第二轴承,34、旋转辊,35、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浓缩装置,包括机座18,机座18的上部设有空腔5,空腔5的内部设有内网筒15,内网筒15为横置的圆柱体,其网孔直径为6mm;在内网筒15的外壁上焊接有环绕内网筒15外壁设置的合金凸块6,合金凸块6设置为两块,分别设置于内网筒15的左部和右部,合金凸块6通过旋转装置4与机座18转动连接,使内网筒15合金凸块转动于空腔5内。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外环406和内环404,内环40 4安装在外环406的内侧;所述外环406一端固定于空腔5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内网筒15有一定间隙,所述内环404套接于合金凸块6的外壁上,其顶端与空腔5的内壁有一定间隙。在外环406的内壁和内环404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外滚珠架403和内滚珠架402,外滚珠架403和内滚珠架402之间形成用于盛置滚珠405的滚珠腔,外滚珠架403和内滚珠架40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配合滚珠405外径的凹槽,使滚珠405可在凹槽内自由转动,所述滚珠腔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盖401,保证灰尘等杂质不进入滚珠腔内、保证滚珠滚动的灵活性。内滚珠架402通过滚珠405转动于外环406内,通过外滚珠架403和内滚珠架402与密封盖401的配合对滚珠405进行稳定。

内网筒15的外壁左端套设有上皮带环3,机座18的内部底端左侧安装有电机座21,电机座21上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20,所述电机座21对应减速电机20排风口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2,散热孔22对减速电机20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为减速电机20的连续运行提供了保证。所述减速电机20设有外接电源23,外接电源23为220V交流电,减速电机20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23电性连接,减速电机20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辊19,驱动辊19的外壁上套装有下皮带环14,上皮带环3通过皮带13与下皮带环14转动连接,减速电机20通过驱动辊19带动下皮带环14转动,下皮带环14通过皮带13带动上皮带环3转动、从而带动内网筒15旋转。内网筒15的左侧安装有用于保护皮带13的保护壳12。

所述内网筒15的内部左端安装有密封板9,机座18的左侧顶端设有进泥管1。所述进泥管1包括设置有进料口的竖直段、与内网筒15相连通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为弧形弯曲段,便于污泥流动。所述进泥管1贯穿密封板9、与内网筒15相连通,进泥管1与密封板9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轴承24,第一轴承24的外侧套接有轴套26,轴套26的前后端面上安装有压盖25;湿泥通过进泥管1进入内网筒15内,内网筒15带动密封板9转动时,密封板9通过第一轴承24转动于进泥管1的外侧,使进泥管1保持于稳定状态。

进泥管1竖直段的为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便于投料的锥形设置;在进料口的右侧设置一与进泥管1竖直段的右侧壁相固定的电机支架27,在电机支架27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23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的底部安装有与伺服电机2主轴相连接并随主轴旋转的旋转辊34,旋转辊34贯穿电机支架27的底板,旋转辊34与电机支架27底板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轴承33,旋转辊34的底端固定连接转盘29,转盘29的顶端环设转套32、并通过转套32与进泥管1之间转动连接,转套32与进泥管1的连接处设有转环28,转环28设置在进泥管1顶部的圆环状凹槽内;转盘29的底端中心安装有竖直向下的螺旋体31;污泥投料时,伺服电机2通过旋转辊34带动转盘29和螺旋体31转动,对进入内网筒15的湿泥进行分散,使湿泥的进料更加均匀。在螺旋体31的左侧还设置有挡板30,挡板30顶部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27的底板上、并垂直向下,用于避免投料时湿泥飞溅至转盘29和旋转辊34的连接处,影响正常旋转。所述进泥管1的弯曲段的外侧套接有稳定环10,稳定环10通过稳定架11与机座18相连,避免污泥在螺旋体31的带动下产生过大振动。

所述内网筒15的右侧底端设置有下泥口16,下泥口16连通空腔5。所述机座18的内部右侧设有排泥口17,排泥口17与空腔5相贯通、并与下泥口16对应设置。所述空腔5的底部中心处设有排水口35,通过内网筒15甩出的污水通过排水口35排出机座18。在排泥口17的左侧设置有用于阻挡较干污泥的挡环7,所述挡环7环设在空腔5的内壁上、并与内网筒15相接触;在排泥口17与空腔5的边角之间设置有斜角环8,斜角环8将较干污泥引入排泥口、避免产生排污死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湿泥送入内网筒15后,由于内网筒15的旋转离心力将水分甩出,水分;随着湿泥的不断送入,多次离心的较干污泥逐渐到达位于内

将湿污泥通过进泥管1进入内网筒15内,减速电机20通过驱动辊19带动下皮带环14转动,下皮带环14通过皮带13带动上皮带环3转动,上皮带环3带动内网筒15通过旋转装置4转动于空腔5的内部,在内网筒15的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将水分逐渐甩出,湿污泥体积得到显著压缩;网筒15甩出的污水沿内网筒15的网孔流出,经排水口35汇集后排出,内网筒15旋转压缩后的较干污泥通过下泥口16甩至空腔5内,干污泥通过空腔5的内壁下滑落至排泥口17内、通过管道排出机座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