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99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说是一种ic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ic(internalcirculation)反应器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目前的ic厌氧反应器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外循环的循环水直接从罐体的底部进入混合区,进水不均匀;罐体的排泥无法排净。

为此,申请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ic厌氧反应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ic厌氧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罐体,设在罐体下端的混合区,依次设在混合区上侧的第一厌氧区、下三相分离器、第二厌氧区、上三相分离器和沉淀区,在罐体的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通过提升管分别与下三相分离器、上三相分离器相连接,罐体的侧壁设有检查孔、温度计和爬梯,所述混合区包括锥形罐底、设在锥形罐底上侧的进水管、设在进水管上端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下端设有锥形管口、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

所述锥形罐底的周边设有环形的沉淀槽,该环形的沉淀槽的侧壁设有多个排泥管。

所述罐体的外部设有循环泵,该循环泵的两端分别通过循环管与回流管和沉淀区相连。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外循环的循环管与回流管相连,将回流管和罐底设置成相配合的锥形,提高了布水的均匀性;环形的污泥沉淀槽有利于污泥的充分排放。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混合区,3、第一厌氧区,4、下三相分离器,5、第二厌氧区,6、上三相分离器,7、沉淀区,8、气液分离器,9、提升管,10、检查孔,11、温度计,12、爬梯,13、锥形罐底,14、进水管,15、回流管,16、锥形管口,17、沉淀槽,18、排泥管,19、循环泵,20、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罐体1,设在罐体1下端的混合区2,依次设在混合区2上侧的第一厌氧区3、下三相分离器4、第二厌氧区5、上三相分离器6和沉淀区7,在罐体1的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8,该气液分离器8通过提升管9分别与下三相分离器4、上三相分离器6相连接,罐体1的侧壁设有检查孔10、温度计11和爬梯12,所述混合区2包括锥形罐底13、设在锥形罐底13上侧的进水管14、设在进水管14上端的回流管15,所述回流管15的下端设有锥形管口16、上端与气液分离器8相连。

所述锥形罐底13的周边设有环形的沉淀槽17,该环形的沉淀槽17的侧壁设有多个排泥管18。

所述罐体1的外部设有循环泵19,该循环泵19的两端分别通过循环管20与回流管15和沉淀区7相连。

工作原理:将外循环的循环管20与回流管15相连,以此将沉淀区7的污水再次的通过回流管15与进水管14的污水充分的混合,进行厌氧反应;将回流管15和罐底13设置成相配合的锥形,提高了布水的均匀性;环形的污泥沉淀槽17有利于污泥的充分排放。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混合区,第一厌氧区、下三相分离器、第二厌氧区、上三相分离器和沉淀区,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通过提升管分别与下三相分离器、上三相分离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包括锥形罐底、设在锥形罐底上侧的进水管、设在进水管上端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下端设有锥形管口、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所述锥形罐底的周边设有环形的沉淀槽,该环形的沉淀槽的侧壁设有多个排泥管;所述罐体的外部设有循环泵,该循环泵的两端分别通过循环管与回流管和沉淀区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水均匀,且沉降下的污泥分布在锥底周围,环形排泥方便排净设备内部污泥。

技术研发人员:宋新军;高四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贝特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6
技术公布日:2017.0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