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R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583阅读:1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ABR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厌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br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abr厌氧反应器abr被称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其不仅生物固体截留能力强,而且水力混合条件好。随着厌氧技术的发展,其工艺的水力设计已由简单的推流式或完全混合式发展到了混合型复杂水力流态。第三代厌氧反应器所具有的特点包括: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这些反应器通过构造上的改进,使其中的水流大多呈推流与完全混合流相结合的复合型流态,因而具有高的反应器容积利用率,可获得较强的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固体的截留能力,并使一个反应器内微生物在不同的区域内生长,与不同阶段的进水相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物相的分离,从而可稳定和提高设施的处理效果;通过构造上改进,延长水流在反应器内的流径,从而促进废水与污水的接触。

abr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应器的第一格室要承受的负荷远大于平均负荷,局部负荷过载导致vfa在第一格室内大量积累,内部环境ph值降低,抑制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种群与活性。

其次,反应器前部格室营养过度集中,而后部格室有机物又较为匮乏,相应生物种群量不足且活性不高,致使系统的效率偏低。

再次,由于整个反应室是推流态,abr厌氧并不设置三相分离器,势必导致前几个格的反应室的污泥推流到末端,采用污泥回流并不能实现整个反应器污泥均化。

以上问题,目前都是针对单格反应室结构的优化控制,只是减缓以上问题的发生,但不能避免发生,本专利从实现每个反应室交替成为串联中的任意段,定期更改水流走向,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abr厌氧反应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abr厌氧反应器,包括abr进水室、多个abr厌氧反应室,所述的abr进水室位于整个厌氧反应器的中央并由多个abr厌氧反应室包围;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均设有进水管和出水三通管,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内的进水管上连接有布水管,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一端与abr进水室相连接,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与逆时针方向的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接;每个abr厌氧反应室与abr进水室之间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均设有出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abr厌氧反应室的底部设有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abr厌氧反应室的中下部设有滤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abr进水室为方形结构时,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均以方形结构将其包围,使得整个abr厌氧反应器为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abr进水室为圆形结构时,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均以弧形结构将其包围,使得整个abr厌氧反应器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滤料层为固载微生物的多孔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abr厌氧反应室大于等于三个,其结构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与abr进水室相连接的一端高于进水管与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相连接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反应室包裹进水室的设计形式,利于整个反应器的保温,仅需在进水室加热,各反应室外层做好保温层,实现热量最小损失。

2、该abr厌氧反应器的特定结构能够让每个反应室为串联序列中的每一段,使每一个反应室的污泥量均化,及更高的抗冲击能力。

3、该abr厌氧反应器的特定结构能够让每个反应室依次为串联序列中的第一段,从而提高整个abr厌氧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

4、abr每段反应室增加了生物滤料,进一步提高了每个反应室的生物浓度,从而增加了反应器的污泥浓度,提高了整个反应器的容积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为方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为圆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abr厌氧反应器,包括abr进水室1、四个结构形状相同的abr厌氧反应室,分别为第一abr厌氧反应室2、第二abr厌氧反应室3、第三abr厌氧反应室4、第四abr厌氧反应室5,所述的abr进水室和四个abr厌氧反应室均为方形,所述的abr进水室位于整个厌氧反应器的中央并由四个abr厌氧反应室包围,使整个abr厌氧反应器呈方形结构;

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均设有进水管和出水三通管,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一端与abr进水室相连接,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与逆时针方向的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另一端相连接,具体的结构为第一abr厌氧反应室2设有第一进水管21和第一出水三通管22,第二abr厌氧反应室3设有第二进水管31和第二出水三通管32,第三abr厌氧反应室4设有第三进水管41和第三出水三通管42,第四abr厌氧反应室5设有第四进水管51和第四出水三通管52,所述第一进水管21、第二进水管31、第三进水管41以及第四进水管51的一端分别与abr进水室相连接;第一出水三通管22的一出水支管与第二进水管3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出水三通管32的一出水支管与第三进水管41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出水三通管42的一出水支管与第四进水管51的另一端相连,第四出水三通管52的一出水支管与第一进水管21的另一端相连,使得每个厌氧反应室形成一个串联结构;

每个abr厌氧反应室与abr进水室之间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均设有出水阀;具体结构为,第一进水管21与abr进水室之间设有第一进水阀211,第一出水三通管22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出水阀221、第二出水阀222以及第三出水阀223;第二进水管31与abr进水室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阀311,第二出水三通管32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分别对应设有第四出水阀321、第五出水阀322以及第六出水阀323;第三进水管41与abr进水室之间设有第三进水阀411,第三出水三通管42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七出水阀421、第八出水阀422以及第九出水阀423;第四进水管51与abr进水室之间设有第三进水阀511,第四出水三通管52的三条出水支管上分别对应设有第十出水阀521、第十一出水阀522以及第十二出水阀523。

如图2所示,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abr进水室为圆形,四个abr厌氧反应室均为弧形,所述的abr进水室位于整个厌氧反应器的中央并由四个abr厌氧反应室包围,使整个abr厌氧反应器呈圆形结构;

所述厌氧反应器形状不局限于矩形、圆形、正多边形。

如图3所示,每个abr厌氧反应室内的进水管上连接有通往底部的布水管6;每个abr厌氧反应室顶部均设有气室7,气室连接管道并由阀门控制;中下部设有滤料层8,不局限于活性炭、陶粒、火山岩等,底部设有排泥管9,并由阀门控制;所述每个abr厌氧反应室的进水管与abr进水室相连接的一端高于进水管与abr厌氧反应室的出水三通管相连接的另一端。

实施例1

整个abr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方法)如下:

每个厌氧反应室可交替为串联中的任意一段,以第一abr厌氧反应室为开始段,设置第一进水管21的第一进水阀211开通,第二进水阀311、第三进水阀411、第四进水阀511关闭,第一出水阀221、第二出水阀222、第四出水阀321、第五出水阀322、第七出水阀421、第八出水阀422、第十出水阀521以及第十二出水阀523开启,第三出水阀223、第六出水阀323、第九出水阀423以及第十一出水阀522关闭,实现厌氧反应器从进水室到第一厌氧反应室反应,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厌氧反应室、第三厌氧反应室、第四厌氧反应室反应,最后出水排放,污泥从第四厌氧反应室污泥管排出;

以第二abr厌氧反应室为开始段,设置第二进水管31的第二进水阀311开通,第三进水阀411、第四进水阀511、第一进水阀21关闭,第四出水阀321、第五出水阀322、第七出水阀421、第八出水阀422、第十出水阀521、第十一出水阀522、第一出水阀221、第三出水阀223开启,第六出水阀323、第九出水阀423、第十二出水阀523、第二出水阀222关闭,实现厌氧反应器从进水室到第四厌氧反应室反应,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厌氧反应室、第三厌氧反应室、第一厌氧反应室反应,最后出水排放,污泥从第四厌氧反应室污泥管排出;

以第三abr厌氧反应室为开始段,设置第三进水管41的第三进水阀411开通,第四进水阀511、第一进水阀211以及第二进水阀311关闭,第七出水阀421、第八出水阀422、第十出水阀521、第十一出水阀522、第一出水阀221、第二出水阀223、第四出水阀321以及第六出水阀323开启,第九出水阀423、第十二出水阀523、第三出水阀222以及第五出水阀322关闭,实现厌氧反应器从进水室到第四厌氧反应室反应,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厌氧反应室、第三厌氧反应室、第一厌氧反应室反应,最后出水排放,污泥从第四厌氧反应室污泥管排出;

以第四abr厌氧反应室为开始段,设置第四进水管51的第四进水阀511开通,第一进水阀211、第二进水阀311、第三进水阀411关闭,第十出水阀521、第十一出水阀522、第一出水阀221、第二出水阀222、第四出水阀321、第五出水阀322、第七出水阀421、第九出水阀423开启,第十二出水阀522、第三出水阀223、第六出水阀323、第八出水阀422关闭,实现厌氧反应器从进水室到第四厌氧反应室反应,然后依次经过第二厌氧反应室、第三厌氧反应室、第一厌氧反应室反应,最后出水排放,污泥从第四厌氧反应室污泥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