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161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水利工程大量施工,我国污泥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大多数的污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高含水量的污泥运输十分不便,并且污泥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还会污染环境,不够环保。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抽气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推板装置、位于所述推板装置上方的封闭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万向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上的第一滚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移动框左侧的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上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移动框上方的限定块,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设置于所述框体下壁上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集中框、位于所述集中框下方的密封框、位于所述密封框右侧的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阀门、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所述推板装置包括分隔框、设置于所述分隔框左右壁上的密封板、设置于所述密封板上的推动框、设置于所述推动框上方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分隔框内的弹簧、设置于所述分隔框左右两侧的第三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上的固定框,所述封闭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上方左右两侧的封闭板、位于所述封闭板左右两侧的竖杆、位于所述封闭板上方的卡扣杆、位于所述卡扣杆上方的卡扣架。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横杆枢轴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滚轮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一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左侧,所述抽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固定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内且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集中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的上表面与所述集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集中框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

所述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集中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呈倾斜状,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分隔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分隔框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框的左右表面设有方孔,所述密封板设有两个,所述密封板收容于所述方孔内且与所述分隔框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板上,所述推动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推动框贯穿所述密封板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框的上方,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推动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且处于所述推动框之间,所述弹簧的端部与所述推动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收容于所述框体内且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框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上,所述固定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固定框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框的端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框内且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

所述封闭板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端部顶靠在所述竖杆的侧面上,所述卡扣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封闭板的上方,所述卡扣杆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卡扣架卡扣在左右两侧的卡扣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污泥充分的脱水处理,脱水效率高,并且干化效果好,减少能源的浪费,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装置2、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的抽气装置3、位于所述抽气装置3上方的框体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体装置4内的推板装置5、位于所述推板装置5上方的封闭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万向轮1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2。所述万向轮11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万向轮11可以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21呈长方体。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横杆22、位于所述横杆22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横杆22上的第一滚轮23。所述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杆2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二通孔2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撑杆21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1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上端与所述横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2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滚轮23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221内且与所述横杆2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3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221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3包括第三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31上方的电缸32、位于所述电缸32左侧的推动杆33、位于所述推动杆33左侧的移动框34、收容于所述移动框34内的第一过滤网35、位于所述移动框34左侧的抽气管37、设置于所述抽气管37上的风机38、设置于所述风机38上的第一支架36、位于所述移动框31上方的限定块39。所述第三支撑杆31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1的上端与所述电缸32固定连接。所述电缸32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32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推动杆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推动杆33的右端与所述电缸32连接,使得所述电缸32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33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33的左端与所述移动框34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3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34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34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342,所述第三通孔341呈方形,所述第四通孔342呈圆形,所述第一滚轮23顶靠在所述移动框34的下表面上,从而对所述移动框3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所述第一过滤网3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5收容于所述移动框34内且与所述移动框3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5位于所述第三通孔341的左侧。所述抽气管37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342且与所述移动框3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37的内部与所述移动框34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38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风机38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支架36的下端与所述风机3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6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34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39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39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3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框体41、设置于所述框体41下壁上的第二过滤网42、位于所述框体41下方的集中框43、位于所述集中框43下方的密封框44、位于所述密封框44右侧的管道45、设置于所述管道45上的阀门46、收容于所述集中框43内的隔板47、位于所述隔板47上方的散热框49、收容于所述散热框49内的加热棒48。所述框体4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框体4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框体4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框体4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五通孔411,所述第五通孔411呈方形。所述第二过滤网4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42收容于所述第五通孔411内且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框4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集中框43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集中框43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11且与所述框体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44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密封框44的上表面与所述集中框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框44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34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34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集中框43的右表面设有第六通孔431,所述第六通孔431呈圆形。所述管道45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431且与所述集中框4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45的内部与所述集中框43的内部相通。所述阀门46用于控制所述管道45内气体的流量。所述隔板47呈倾斜状,所述隔板47的上端与所述集中框4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47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移动框34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隔板47可以将集中框43及密封块44内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散热框49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体49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42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48收容于所述散热框49内,所述加热棒48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加热棒48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设置于所述集中框43的外侧,并且通过连接线贯穿所述集中框43及散热框49的内外表表面实现与加热棒48的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

如图1所示,所述推板装置5包括分隔框51、设置于所述分隔框51左右壁上的密封板52、设置于所述密封板52上的推动框53、设置于所述推动框53上方的固定块54、设置于所述分隔框51内的弹簧55、设置于所述分隔框51左右两侧的第三过滤网56、设置于所述第三过滤网56上的固定框57。所述分隔框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分隔框51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分隔框51的纵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分隔框5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411且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通孔411与所述分隔框51的内部相通,所述分隔框51的左右表面设有方孔511,所述方孔511呈方形,所述分隔框5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密封板52设有两个,所述密封板52呈长方体,所述密封板52收容于所述方孔511内且与所述分隔框5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框5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板52上,所述推动框5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推动框53贯穿所述密封板5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框5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框5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固定块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推动框53的上方,所述固定块54的下端与所述推动框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5设有两个且处于所述推动框53之间,所述弹簧55的端部与所述推动框5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5向中间拉动所述推动框53。所述第三过滤网5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框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过滤网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过滤网56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且与所述框体4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56可以在所述框体41内左右移动,所述所述推动框53的侧面顶靠在所述第三过滤网56的侧面上,所述第三过滤网56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框57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固定框57的侧面与所述第三过滤网5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框53的端部收容于所述固定框57内且与所述固定框5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封闭装置6包括位于所述框体41上方左右两侧的封闭板61、位于所述封闭板61左右两侧的竖杆62、位于所述封闭板61上方的卡扣杆63、位于所述卡扣杆63上方的卡扣架64。所述封闭板61设有两个且左右镜像设置,左右两侧的封闭板61相互顶靠在一起,所述封闭板6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框体41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将框体41的上端盖住。所述竖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41的左右两侧,所述竖杆62的下端与所述框体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61的端部顶靠在所述竖杆62的侧面上,从而对封闭板61起到限定作用。所述卡扣杆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封闭板61的上方,左右两侧的卡扣杆63相互顶靠在一起,所述卡扣杆63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61固定连接。所述卡扣架64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卡扣架64卡扣在左右两侧的卡扣杆63上,使得卡扣杆63及封闭板61可以稳定的结合在一起,以便将框体41的上端盖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人工向上取下卡扣架64,然后握住卡扣杆63向上移动,使得封闭板61脱离框体41的上端,然后将污泥倒入到所述框体41内,污泥处于分隔框51的周围。然后将封闭板61盖在所述框体41的上端,且卡扣架64卡扣在卡扣杆63上。然后打开加热棒48的开关,使其开始产生热量,然后热量在集中框43内集中,且经过第二过滤网42的滤孔进入到分隔框51内,使得分隔框51、推动框53、第三过滤网56的稳定升高,进一步使得框体41内的稳定升高,从而可以对框体41内的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然后打开风机38的开关,同时打开电缸32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33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移动框34随之不断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三通孔341不断的移动到所述隔板47的左侧及右侧,所述第三通孔341移动到所述隔板47的左侧时,风机38将外界抽入到移动框34内的空气经过第三通孔341进入到集中框43内,然后经过第二过滤网42的滤孔进入到分隔框51内,由于分隔框51内的气压增大,使得推动框53及第三过滤网56向两侧移动,所述第三过滤网56向两侧移动的过程中,加热后的第三过滤网56亦起到对污泥干化的作用。所述第三通孔341移动到隔板47的隔板47的右侧时,从第三通孔341喷出的空气进入到管道45内,然后打开阀门46,使得热空气排出,同时被拉伸的弹簧55向中间拉动所述推动框53,使得所述推动框53及第三过滤网56向中间移动,从而可以再次对污泥进行搅拌,并且搅拌的同时可以对污泥进行干化,由于移动框34不断的左右移动,使得第三通孔341不断的移动到隔板47的左右侧,然后推动框53及第三过滤网56不断的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加快对污泥的干化,并且起到搅拌的作用,防止污泥堆积在一起,提高干化的效率,直至将污泥干化完毕为止,然后将卡扣架64取下,同时将封闭板61取下,从框体41内取出干化后的污泥即可。至此,本发明环保高效的水利工程用污泥脱水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