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61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工艺,又称内电解法。经常采用铁碳作为微电解材料,一般是将铁碳和碳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利用Fe-C两级之间形成的电位差,使电解装置中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这些微原电池是以电位低的铁为阳极,电位高的碳为阴极,在酸性电解质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能形成1.2V左右的电位差。

其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Fe):Fe-2e→Fe 2+ ,

阴极(C):2H+2e→2[H]→H 2 ,

反应中,产生了初生态Fe 2+ 和新生态原子H,它们均具有高化学活性,如[H]能与废

水中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染料中间分子的发色基团(如偶氮基团),使其脱色,

还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以达到提高废

水可生化降解性,部分去除COD的目的。若同时采用曝气充氧措施,还发生下面反应:

O 2 +4H + +4e→2H 2 O;Eo(O 2 )=1.23V

O 2 +2H 2 O+4e→4OH - ;Eo(O 2 /OH - )=0.41V

4Fe 2+ +O 2 +4H + →2H 2 O+4Fe 3+ 。

微电解工艺对废水脱色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以废制废,运行费用低,因此在我国将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最近几年,微电解处理工业废水发展十分迅速,现已用于石油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煤气洗涤、印刷电路板生产等工业废水及含砷、含氟废水的处理工程,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目前国内外微电解设备多是采用固定床,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推流性好,但是,存在不少实用性方面的问题:一是填料床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填料表面会形成钝化膜,另外

废水中的悬浮颗粒也会部分沉积在填料表面,阻隔了填料与废水的有效接触,导致铁床处

理效果降低,反应速度下降;二是床体流态差,易板结,传质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短路和死区,形成沟流,使处理效果降低,同时也使填料更换难度大大增加;三是铁屑消耗快,补充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途广泛,结构简单的微电解装置,该微电解发生器能够通过稳定污水处理负荷而使充氧和使填料-废液-空气三相充分接触,不仅提高了微电解效果,而且提高传质效果,从而降低填料钝化、板结的问题。同时该微电解装置还可以实现方便更换填料。

技术方案:

一种微电解装置,包括筒体、进水口、曝气管,出水堰、至少三个柱状填料装置、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位于筒体的下端,出水堰位于筒体的侧壁,所述曝气管和填料装置位于筒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筒体内从进水口向前依次为:柱状填料装置,出水堰;所述柱状填料装置通过支架竖直地固定在筒体内部;所述柱状填料装置分为第一柱状填料装置、第二填料装置和第三填料装置; 所述第一填料装置固定在筒体的底部,第二填料装置固定在筒体的上端,所述第三填料装置固定在筒体的下端,所述三个填料装置高低错落将筒内的液体形成矩形波式的水流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柱状填料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填料套筒,可以插入或者拔出的填料管;所述填料套筒的侧壁为网状结构。

所述筒体顶部开孔,通过螺纹盖盖住,所述螺纹盖上面开孔通气。螺纹盖上的开孔可以作为通气孔,也可以作为观察口。通过观察筒体内部水流通过填料筒的流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填料。如果需要更换填料筒,只需要将螺旋盖打开进行相应的更换。

所述填料管的侧壁外侧设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可以方便的将填料管从填料套管中拔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布水器,布水器与入水口相连,与筒壁平行。所述布水器为圆柱形,侧壁均匀开孔。该部分与填料装置交错设置,使筒体内的该部分空间形成矩形波式的水流通道,有助于液体的电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至少三个填料装置将所述微电解装置池划分为若干个电解区;有效的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 进一步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稳定流速,并且可以通过多次的电解增强了电解的效果。同时本装置通过采用方便拆除的填料装置,使更换填料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图

1为曝气管,2为入水口,3为柱状填料装置,5为出水堰,6为盖子,8为支架,10为淤泥斗,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微电解装置,包括筒体、布水器、曝气管,出水堰、至少三个柱状填料装置、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位于筒体的下端,出水堰位于筒体的侧壁,所述布水器、曝气管和填料装置位于筒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罐体内从进水口向前依次为:布水器,柱状填料装置,出水堰;所述布水器,柱状填料装置通过支架竖直地固定在筒体内部;所述柱状填料装置分为第一柱状填料装置、第二填料装置和第三填料装置; 所述第一填料装置一端固定设置在底部中间位置,另一端沿靠近调节池顶部的方向延伸将所述调节池划分为第一电解区和第二电解区;所述第二填料装置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区顶部的池壁上,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区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柱状填料装置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解区顶部的池壁上,另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二电解区底部的方向延伸。

下面仅仅对采用三个填料装置的本装置处理废水的过程进行举例:废水从布水器均匀地进入筒体,此时的布水器为竖直放置的开孔的布水器,废水与第一填料套筒与第二填料套筒接触,依次进入第一电解区和第二电解区,废水通过网状填料套筒进入填料管,在流经填料管的过程中,废水与铁碳接触反应,再由填料管前部流出出,最后,当液面高于出水堰时,排出筒体。在微电解装置筒体的底部通过曝气装置对废水进行曝气,增加废水的含氧量。运行过程中,部分填料反应后分解成细小微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填料管底部的网格槽进入污泥斗,最后通过污泥泵排出。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