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79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愈来愈低。目前已出现多种污水厂污水处理的方法及装置。而这些方法及装置中脱氮除磷工艺为单一污泥生物系统,即利用混合微生物种群完成有机物氧化、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单一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存在很多缺点:(1)除磷菌与硝化菌的泥龄矛盾导致无法使得两种菌种发挥出最大的除磷和硝化效果;(2)传统单一污泥脱氮除磷工艺中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工况不利于硝化菌的生长;(3)碳源不足条件下,反硝化菌和释磷菌对碳源的竞争导致反硝化和除磷效果较差。

在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基础上发展的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比如DEPHANOX 工艺和A2N-SBR工艺虽然可分别控制除磷菌及反硝化菌的泥龄,进而进行优化培养,但超越污泥携带的氨氮在后续处理单元不能被完全去除,对于总氮及氨氮含量高、有机物浓度低的生活污水,现有双泥法脱氮除磷工艺不能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处理方式既能解决硝化菌和除磷菌的泥龄矛盾,又能解决不同菌种的固定化培养以及反硝化除氮和除磷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同时解决硝化菌和除磷菌的泥龄问题以及反硝化菌和除磷菌对于碳源的竞争问题,其除磷-脱氮效果好,且处理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反应池,对污水进行除磷菌的释磷处理;

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一反应池相连,对所述第一反应池中的处理液进行分层处理;

第二反应池,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相连,对所述第一沉淀池中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进行硝化反应;

第三反应池,与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反应池相连,对所述第一沉淀池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和所述第二反应池中经硝化反应的处理液进行反硝化和除磷处理。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第一反应池中进行除磷菌的释磷处理,第二反应池中进行硝化处理,采用两个处理池避免了由于除磷菌和硝化菌的泥龄矛盾而导致两种菌种无法发挥出最大的除磷及硝化脱氮效果;第一反应池中培养除磷菌,第二反应池中培养硝化菌,第三反应池中培养反硝化菌除磷菌,第二反应池中的硝化液进入第三反应池中提供碳氧化菌,各菌种定向培养互不干扰从而能发挥最大的除磷-硝化脱氮效果,且处理效率高;同时碳氧化菌的提供将解决了除磷和脱氮之间对碳源的竞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反应池1,与第一反应池1相连的第一沉淀池2,与第一沉淀池2相连的第二反应池3,与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反应池 3皆相连的第三反应池4。第一反应池1用于对污水进行除磷菌的释磷处理,第一沉淀池2用于对第一反应池1中的处理液进行分层处理,第二反应池3用于对第一沉淀池2中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进行硝化反应,第三反应池4用于对第一沉淀池2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和第二反应池3中经硝化反应的处理液进行反硝化和除磷处理。

第一反应池为厌氧池,污水在第一反应池1中停留0.5~3小时,第一反应池 1的厌氧环境为除磷菌提供释磷环境。经过第一反应池1处理的处理液在进入第一沉淀池2进行分层处理,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进入放置有硝化菌的第二反应池3中停留0.5~3小时进行硝化反应。第一沉淀池2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和第二反应池3硝化反应后的硝化液一起进入第三反应池4中,第二反应池3 硝化反应后的硝化液进入第三反应池4中因为硝化反应的产物从而为第三反应池4提供了碳氧化菌,第三反应池4为缺氧环境并同时放置有反硝化除磷菌,下层泥水混合物和硝化液在第三反应池4中停留0.5~3小时从而进行反硝化和生物除磷。

第一沉淀池1优选为竖流式沉淀池,处理液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21,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清液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图中未示出)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在根据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提升泵8,与第二反应池3和第三反应池4相连,用于将第二反应池4中经硝化反应的处理液输送至第三反应池3。第二反应池3中经硝化反应的处理液输送至第三反应池4采用主管加支管的布水结构,其主管91插入第三反应池4内部,与主管92垂直的支管91平行并靠近于第三反应池4底面,通过支管91将污水混合物和硝化液均匀分布至第三反应池中以进行除磷-硝化脱氮反应,同时此种布水结构还可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

在根据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反应池3中填充有填料,填料优选为聚氨酯泡沫,可固定第二反应池3中的硝化菌,防止硝化菌的流失。

在根据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沉淀池5,与第三反应池4相连,用于对第三反应池4进行反硝化和除磷处理后的处理液进行分层处理。第二沉淀池5优选为竖流式沉淀池,处理液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51,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清液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图中未示出)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第二沉淀池5和第二反应池3通过第二提升泵9相连,以将第二沉淀池5 中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输送至第二反应池3进行硝化反应。其中,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再进入与第二沉淀池一体化的侧流除磷池(图中未示出),除磷剂采用石灰,经除磷后上清液再进入放置有硝化菌的第二反应池3中进行硝化反应,另外因为石灰的加入还可为后续的硝化反应提供碱性条件还加强了硝化反应。

在根据本申请污水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池6,与第二沉淀池5相连,用于对第二沉淀池5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有机物分解处理。

第二沉淀池5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送至曝气池6进行有机物分解处理,曝气池6利用活性污泥法对下层泥水混合物进行处理,下层泥水混合物在曝气池6中停留时间为2~6小时,满足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下层泥水混合物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从而使有机物进行充分分解。

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曝气池6相连的第三沉淀池7,用于对曝气池6经有机物分解处理后的处理液进行分层处理。分层后的上层上清液达排放标准可进行排放,下层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三提升泵10输送至第一反应池1进行除磷菌的释磷处理,第三提升泵10与第三沉淀池7和第一反应池1相连。第三沉淀池7 优选为竖流式沉淀池,处理液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71,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清液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图中未示出)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第三沉淀池7中分层后的下层泥水混合物输送至第一反应池1采用主管加支管的布水结构11,布水结构11的主管112插入第一反应池1内部,与主管112 垂直的支管111平行并靠近于所述第一反应池1的底面,通过支管111将第三沉淀池7的污水混合物和后续输入的污水均匀分布至第一反应池1中以进行除磷菌的释磷处理,同时此种布水结构还可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

采用本申请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硝化菌、除磷菌、碳氧化菌均为定向培养,相互之间互补干扰,从而解决了相互之间的泥龄问题而导致的污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三级沉淀池的泥水分离,并通过上清液的回流分别形成三个循环,污水处理效果好且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