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375发布日期:2018-06-08 20:29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含油污水油水分离的卧式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油品、含油量、处理后排水指标要求,采用不用的分离技术,以实现各个分离技术的产品组合成一个含油污水处理过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旋流分离技术、斜板聚合分离技术、粗粒化聚合技术等,其中,旋流分离技术是根据液体密度差,利用一定的进水压力在旋流管中完成油水分离的技术,斜板聚合分离技术是利用斜板增加液体的导程,使小油珠沾附在斜板上聚集长大,从而使油水分离,粗粒化聚合技术是利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滤芯,捕捉小油珠聚合长大使之与水分离,上述每种技术均能实现油水分离的效果,但能够达到的分离效果各不相同,上述技术在应用时,由于缺乏整体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通用性差,不能连续可靠的运行,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旋流分离技术、斜板聚合分离技术、粗粒化聚合技术进行结合,实现稳定、高效油水分离的卧式油水分离器。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油水分离器,包括,

壳体,具有进液口、外排油口、外排水口和排污口;

设置在壳体内的旋流分离器和波纹板聚结器,

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粗粒化聚合滤芯和高分子吸附滤芯;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一级滤芯腔室和二级滤芯腔室,分别用于安装粗粒化聚合滤芯和高分子吸附滤芯,所述旋流分离器与进液口连通,所述一级滤芯腔室位于旋流分离器和波纹板聚结器之间,其入水口与旋流分离器的出水口连通,其出水口与波纹板聚结器入水口连通;所述二级滤芯腔室的入水口与波纹板聚结器的出水口连通,其出水口与壳体上的外排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旋流腔室和斜板腔室,分别用于安装旋流分离器和波纹板聚结器;在壳体顶部设有浮油收集装置,以收集来自旋流腔室、一级滤芯腔室、斜板腔室和二级滤芯腔室分离出的浮油。

进一步,所述壳体顶部还设有一集油腔,并通过排油管路与浮油收集装置连接,用于暂存浮油,所述壳体上的外排油口与浮油收集装置和/或集油腔连接。

进一步,所述波纹板聚结器由多片波纹板构成,所述的多片波纹板以相同间距排列在斜板腔室内。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出水腔,一级滤芯腔室通过出水腔与壳体上的外排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壳体外的一级引水管路与一级滤芯腔室连通,所述一级滤芯腔室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通道与波纹板聚结器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波纹板聚结器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壳体外的二级引水管路与二级滤芯腔室的入水口连通,二级滤芯腔室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通道与出水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为一组,且并排设置在一级滤芯腔室内,一级引水管路设有的出水口分别对应于一组粗粒化聚合滤芯;所述高分子吸附滤芯为一组,且并排设置在二级滤芯腔室内,二级引水管路设有的出水口分别对应于一组高分子吸附滤芯。

进一步,还包括蒸汽伴热装置,所述蒸汽伴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蒸汽伴热管,所述蒸汽伴热管沿着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其两端贯穿壳体,分别形成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射频导纳液位传感器、压力表、安全阀和温度计。

进一步,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由不锈钢网复合材料组成,所述高分子吸附滤芯由高分子材料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旋流分离技术、斜板聚合分离技术和粗粒化聚合技术进行结合,集成在一个密闭容腔内,实现了对含有污水的连续综合处理,其中,粗粒化聚合滤芯和高分子吸附滤芯分别针对不同颗粒大小的油滴进行聚合分离和吸附,在提高了油水分离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使分离后的含油污水油含量≤50mg/l,满足装置分级控制的要求或后续处理设备的进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波纹板工作原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粗粒化聚合滤芯的结构原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高分子吸附滤芯的结构原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连接原理图;

其中:1、壳体2、旋流分离器3、波纹板聚结器4、粗粒化聚合滤芯5、高分子吸附滤芯6、进液口7、外排油口8、外排水口9、浮油收集装置10、电动阀11、射频导纳液位传感器12、PLC电控箱13、安全阀14、温度计15、一级引水管路16、二级引水管路17、排油管路18、蒸汽伴热管19、排污口31、波纹板41、不锈钢网51、高分子材料100、旋流腔室101、斜板腔室102、一级滤芯腔室103、二级滤芯腔室104、出水腔105、集油腔18a、蒸汽入口18b、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卧式油水分离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旋流分离器2、波纹板聚结器3、粗粒化聚合滤芯4和高分子吸附滤芯5;所述壳体1为封闭式容器,并具有进液口6、外排油口7、外排水口8和排污口19;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4的滤油尺寸大于高分子吸附滤芯5,具体地,粗粒化聚合滤芯4作为对于15-20微米的细小油粒的聚合分离,高分子吸附滤芯5作为对10-15微米的细小油粒的吸附。

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有旋流腔室100、斜板腔室101、一级滤芯腔室102和二级滤芯腔室103以及出水腔104,在壳体1顶部设有浮油收集装置9和集油腔105,所述旋流腔室100用于安装旋流分离器2,所述斜板腔室101用于安装波纹板聚结器3,所述一级滤芯腔室102用于安装粗粒化聚合滤芯4,所述二级滤芯腔室103用于安装高分子吸附滤芯5,所述旋流腔室100、斜板腔室101、一级滤芯腔室102和二级滤芯腔室103中分离出的油滴汇集至浮油收集装置9,并通过设置在壳体1外的排油管路17输送至集油腔105内存储,所述外排油口7与浮油收集装置9和/或集油腔105连接,已将收集后的油排出壳体1,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4通过把小直径的油滴聚结变成大直径,然后使油滴上浮与水分离,而高分子吸附滤芯5则直接吸收油滴,使油滴与水中分离,因此,高分子吸附滤芯5需要定期更换,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二级滤芯腔室103内也会形成部分浮油,并通过浮油收集装置9收集。

优选地,所述外排油口7形成在排油管路17上,在排油管路17上设有电动阀10,用于控制外排油口7的打开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旋流腔室100、一级滤芯腔室102、斜板腔室101、二级滤芯腔室103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旋流分离器2与进液口6连通,其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壳体1外的一级引水管路15与一级滤芯腔室102的入水口连接,其出油口与浮油收集装置9连接;所述一级滤芯腔室102的出水口通过壳体1内部的通道与波纹板聚结器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波纹板聚结器3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壳体1外的二级引水管路16与二级滤芯腔室103的入水口连通,二级滤芯腔室103通过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通道与出水腔104连通,所述壳体1上的外排水口8设置在出水腔104一侧,并与出水腔104连通,所述壳体1上的排污口19位于旋流腔室100的底部,并与旋流分离器2的底部连接,用于排出分离出的污泥。

如图4所示,图中大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小箭头代表油滴运动方向,具体地,所述波纹板聚结器3由多片波纹板31构成,所述的多片波纹板31以相同间距排列在斜板腔室101内。优选地,所述波纹板31为不锈钢W型波纹板。由于波纹板31表面是亲油憎水的,因此,首先在波纹板31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随着水流的不断经过,油膜逐渐加厚,借助油的表面张力形成一定大小油珠之后,受油珠本身浮力及水流的冲力使油珠脱落,随水流经波峰处浮油孔上浮,达到了油水分离的目的。所述波纹板聚结器3具有均匀布水、增长污水流动距离、缩短油粒上浮距离、增大油滴的聚合机率、加速油水聚合分离的时间,可确保后续分离效果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4为一组,且并排设置在一级滤芯腔室102内,一级引水管路15设有出水口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粗粒化聚合滤芯4,使得各粗粒化聚合滤芯4能够同时工作。所述高分子吸附滤芯5也为一组,且并排设置在二级滤芯腔室103内,二级引水管路16设有的出水口分别对应于相应的高分子吸附滤芯5,且各高分子吸附滤芯5同时工作。

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冬季不同工况使用要求,所述卧式油水分离器还包括蒸汽伴热装置,所述蒸汽伴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蒸汽伴热管18,所述蒸汽伴热管18沿着壳体1长度方向延伸,其两端贯穿壳体1,分别形成蒸汽入口18a和蒸汽出口18b,所述蒸汽入口18a用于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

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PLC电控箱12、射频导纳液位传感器11、压力表(图中未示出)、安全阀13和温度计14,PLC电控箱12与射频导纳液位传感器11和电动阀10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粗粒化聚合滤芯4由不锈钢网41组成,所述高分子吸附滤芯5由高分子材料51组成,小油滴在遇到不锈钢网41时会聚结为大油滴,并在浮力作用下与水分离,而遇到高分子材料51时则会被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含油污水首先由污水输送泵输入至卧式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6,然后进入旋流腔室100内的旋流分离器2中,含油污水在旋流分离器2内依靠液力流动产生低速旋转,由于油与水的不同密度差而产生的离心力场不同,利用该离心力对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污水在旋流分离器2中可产生二次上升液流,因此其分离速率比常用的静置分离的斜板分离快几十倍以上,且体积小、效率高。

通过上述分离的污水含油量可确保在100mg/l左右。然后污水经过均匀布水后通过一级引水管路15输入至经过特殊加工、用不锈钢螺旋网制作的粗粒化聚合滤芯4中,该粗粒化聚合滤芯可捕捉到水中15-20微米以上的细小油粒,使其逐渐变大后脱离粗粒化聚合滤芯。

经过粗粒化聚合滤芯4处理的污水再靠压力自动流入斜板腔室101内,含油污水在波纹板聚结器3中经过曲折的流道后,使液体在实现层流的同时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同时将一级滤芯腔室102中脱离粗粒化聚合滤芯4的油珠继续碰撞长大,使其从水中分离出来,然后再通过二级引水管路16进入高分子吸附滤芯5中,该高分子吸附滤芯5主要是吸附10-15微米的小油珠,最终保证出水油含量稳定在50mg/h以下。最后进入出水腔104,排出壳体1进入下道后续单元。

被分离出的油在壳体1中积累到一定厚度(油层)后,由第三浮油收集装置309自动将油收集排至集油腔105内,当集油腔105内的油层达到一定液位时,由设置在集油腔105内的射频导纳液位传感器11将信号送至PLC电控箱12,PLC电控箱12自动控制电动阀10打开(同时也具备有人工手动开启功能),将油排出壳体1。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