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286发布日期:2020-11-13 12:3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污泥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非常大,而且难以处理。目前,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填埋,直接填埋不仅需要填埋场地,而且污染环境;第二种是将污泥进行脱水,与煤进行混合,然后送入锅炉燃烧。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但结构单一传统,污泥脱水效果差、效率低,并没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底部安装固定有分隔筒,所述分隔筒的外侧空间为污泥腔,分隔筒的内侧空间为污水腔,所述污水腔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转管,且所述支撑转管由机体底部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支撑转管的下端转动连通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机体底部设置的气泵连接,所述分隔筒的上侧设有滤水分离盘,所述支撑转管还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斜撑杆与滤水分离盘连接固定,所述机体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配合滑动设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上端安装固定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下侧还设置有多个伸缩缸,伸缩缸的下端固定于机体的顶部,所述进料管的下端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弹簧与按压块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结构,所述分隔筒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分隔筒的下端密封固定于机体的内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转管与机体的底部密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于机体底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固定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三角带与从动带轮连接,从动带轮安装固定于机体下侧的支撑转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通过轴承与支撑转管下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轴承的上侧还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水分离盘的俯视投影为圆形状,且滤水分离盘的俯视投影直径大于分隔筒的外径,滤水分离盘与分隔筒之间为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滤水分离盘为中部向下弧形凹陷的网状结构,所述支撑转管和滤水分离盘共轴线设置,支撑转管的上端与滤水分离盘之间的距离为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转管的上端还安装有单向阀,进料管和支撑转管共轴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压块的下部为半球形结构,按压块的上部为中间向上弧形突出结构,且所述按压块的下部直径为滤水分离盘俯视投影直径的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造纸污泥脱水装置,通过进料斗和进料管可将污泥加入到机体内,污泥落到按压块上,可从按压块上滑落到滤水分离盘内;通过对伸缩缸进行控制伸缩,可通过按压块对滤水分离盘内的污泥弹性按压,利于滤水分离盘内的污泥快速脱水,通过污水腔用于污水的暂存;脱水结束后,通过驱动机构工作可带动支撑转管、斜撑杆和滤水分离盘构成的整体旋转,利于滤水分离盘内的污泥离心到污泥腔内,并配合气泵工作,可从支撑转管上排出高压空气,进一步利于滤水分离盘内的污泥分离到污泥腔内,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水分离盘部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风管和支撑转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伸缩缸,2-进料斗,3-导向套筒,4-进料管,5-弹簧,6-按压块,7-机体,8-滤水分离盘,9-分隔筒,10-污泥腔,11-污水管,12-支撑腿,13-气泵,14-进风管,15-从动带轮,16-三角带,17-主动带轮,18-驱动电机,19-污泥管,20-污水腔,21-支撑转管,22-斜撑杆,23-单向阀,24-轴承,2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造纸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机体7,所述机体7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结构,机体7的底部安装固定有多根支撑腿12,通过支撑腿12可对机体7稳定支撑。

所述机体7的内底部安装固定有分隔筒9,所述分隔筒9为圆柱形筒体结构,分隔筒9的下端密封固定于机体7的内底部,所述分隔筒9的外侧空间为污泥腔10,分隔筒9的内侧空间为污水腔20,所述机体7的底部还分别设有与污泥腔10和污水腔20连通的污泥管19和污水管11,污泥管19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定,通过污泥管19和污水管11分别用于污泥和污水的排放。

所述污水腔20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撑转管21,支撑转管21与机体7的底部密封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转管21由机体7底部设置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于机体7底部的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安装固定有主动带轮17,主动带轮17通过三角带16与从动带轮15连接,从动带轮15安装固定于机体7下侧的支撑转管21上。

所述支撑转管21的下端转动连通设置有进风管14,进风管14的另一端与机体7底部设置的气泵13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进风管14通过轴承24与支撑转管21下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轴承24的上侧还设有密封圈25,通过密封圈25用于进行密封。

所述分隔筒9的上侧设有滤水分离盘8,所述滤水分离盘8的俯视投影为圆形状,且滤水分离盘8的俯视投影直径大于分隔筒9的外径,滤水分离盘8与分隔筒9之间为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滤水分离盘8为中部向下弧形凹陷的网状结构,所述支撑转管21和滤水分离盘8共轴线设置,支撑转管21的上端与滤水分离盘8之间的距离为25cm,所述支撑转管21的上端还安装有单向阀23,通过单向阀23避免水体进入到支撑转管21内,所述支撑转管21还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斜撑杆22与滤水分离盘8连接固定,通过斜撑杆22可对滤水分离盘8稳定支撑。

所述机体7的顶部安装固定有导向套筒3,所述导向套筒3内配合滑动设有进料管4,进料管4和支撑转管21共轴线设置,进料管4的上端安装固定有进料斗2,进料斗2的下侧还设置有多个伸缩缸1,伸缩缸1的下端固定于机体7的顶部,通过伸缩缸1可带动进料斗2和进料管4构成的整体上下移动,所述进料管4的下端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弹簧5与按压块6连接固定,通过按压块6可对滤水分离盘8内的污泥按压,提升脱水效果。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压块6的下部为半球形结构,按压块6的上部为中间向上弧形突出结构,且所述按压块6的下部直径为滤水分离盘8俯视投影直径的1/3,通过按压块6既利于提升脱水效率,又利于进料管4下端落下的污泥从按压块6上滑落。

该造纸污泥脱水装置,伸缩缸1、驱动电机18和气泵13的工作控制采用现有技术(如plc控制器)即可,具体电路连接及控制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时,通过进料斗2和进料管4可将污泥加入到机体7内,污泥落到按压块6上,可从按压块6上滑落到滤水分离盘8内;通过对伸缩缸1进行控制伸缩,可通过按压块6对滤水分离盘8内的污泥弹性按压,利于滤水分离盘8内的污泥快速脱水,通过污水腔20用于污水的暂存;脱水结束后,通过驱动机构工作可带动支撑转管21、斜撑杆22和滤水分离盘8构成的整体旋转,利于滤水分离盘8内的污泥离心到污泥腔10内,并配合气泵13工作,可从支撑转管21上排出高压空气,进一步利于滤水分离盘8内的污泥分离到污泥腔10内,提升工作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