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冷水净化装置、急冷水净化系统及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3633发布日期:2020-11-25 14:3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急冷水净化装置、急冷水净化系统及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冷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急冷水净化装置、急冷水净化系统及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甲醇制烯烃工艺中,急冷水循环系统是以急冷水为媒介、将mtp(甲醇制丙烯)反应器产物经余热回收系统冷却、经预急冷塔及急冷塔两级冷却后,产物中所含的稀释蒸汽被冷凝形成急冷水。大部分急冷水承担了回收反应工段热量并将其输送至精馏工段各再沸器的重要能量循环,对于甲醇制烯烃装置能量平衡以及余热回收来讲至关重要。小部分急冷水一部分用于产生工艺蒸汽的工艺水,另一部分进入甲醇回收塔。在mtp反应器沸石基催化剂的作用下,除了生成烯烃和大量工艺水外,反应还生成少量的有机酸,如乙酸和丙酸。由于酸的水溶液有腐蚀性,且精馏工段以急冷水为热源的再沸器均为碳钢换热器,因此急冷水ph的控制就尤为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急冷水ph过高会发生乳化,导致油水分离困难。急冷水作为换热器热源时,容易使换热器结垢,影响换热效果。急冷水作为工艺水时因油含量升高,影响蒸汽发生系统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得发生的稀释蒸汽量减少,造成外补的中压蒸汽量增加,稀释蒸汽系统的排污量增大,增加了装置的能耗,并且进入稀释蒸汽发生系统后,致使稀释蒸汽带油,带油的稀释蒸汽进入原料气加热炉时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焦质,导致炉管严重结焦。急冷水ph过低,反应生成的有机酸将腐蚀设备,增大了装置设备泄漏的风险。因此,急冷水ph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装置能否安全、平稳运行。

工艺操作中,通过碱液泵将浓度约10%的naoh溶液输送至急冷塔和预急冷塔的急冷水进水管进行中和。急冷水ph值的控制指标为7~9。碱液的注入量是否合适,急冷水ph值控制是否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需要参照预急冷塔底部的ph在线分析仪。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急冷水中油、固含量高,急冷水在线ph分析仪显示误差大、波动幅度大而无法正常工作。而急冷水的离线分析是每天1次,因而未能及时掌握急冷水的ph值变化情况,从而导致对急冷水的调整相对滞后,容易造成急冷水系统ph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急冷水水质差而影响ph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进而导致碱液的添加量不准确,使急冷水ph值无法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装置、急冷水净化系统及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该急冷水净化装置、急冷水净化系统及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能对急冷水进行很好的净化,进而使ph分析仪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以保证后续添加的碱液量更准确,使急冷水系统ph值能够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装置,其包括依次串联以使急冷水能够顺次流通的第一油水分离器、过滤器、聚结器以及第二油水分离器,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设置为用于初步分离所述急冷水中的油和杂质,所述过滤器设置为用于进一步过滤所述急冷水中的杂质,所述聚结器设置为用于将所述急冷水中残存的油分子聚结形成较大的油珠,并实现油、水分离,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设置为用于进一步分离所述急冷水中残存的油。

优选地,所述急冷水净化装置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沿所述急冷水流动方向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一排污口和用于排出固体杂质的第二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急冷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下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腔以及用于限定所述过滤腔的壳体、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的顶盖和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开口处的底盖,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丝网,所述过滤器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过滤器的急冷水出口位于所述底盖上。

优选地,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聚结器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四排污口和用于与ph分析仪连通的取样口。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系统,其包括急冷塔和如上所述的急冷水净化装置,所述急冷塔的急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的急冷水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其包括ph分析仪和如上所述的急冷水净化装置,所述ph分析仪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连通,所述ph分析仪设置为用于检测经所述急冷水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所述急冷水的ph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水分离器可以初步分离急冷水中的油和杂质颗粒,减缓急冷水的流速,降低油水分离难度;过滤器可以过滤掉急冷水中的杂质;聚结器可以将急冷水通过过滤、破乳、油分子长大、聚结的过程,最终形成较大的油珠,并实现油、水分离;最后通过第二油水分离器,进一步分离急冷水中残存的少量油,从而对急冷水进行很好的净化,使ph分析仪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及时掌握急冷水的ph值变化情况,使后续添加的碱液量更准确,使急冷水系统ph值能够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以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急冷水净化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却器;2、第一油水分离器;3、过滤器;4、聚结器;5、第二油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顶、底”等方位词通常是根据附图所示的方位而言。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装置,其包括依次串联以使急冷水能够顺次流通的第一油水分离器2、过滤器3、聚结器4以及第二油水分离器5,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设置为用于初步分离所述急冷水中的油和杂质,所述过滤器3设置为用于进一步过滤所述急冷水中的杂质,所述聚结器4设置为用于将所述急冷水中残存的油分子聚结形成较大的油珠,并实现油、水分离,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设置为用于进一步分离所述急冷水中残存的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油水分离器可以初步分离急冷水中的油和杂质颗粒,减缓急冷水的流速,降低油水分离难度;过滤器3可以过滤掉急冷水中的杂质;聚结器4可以将急冷水通过过滤、破乳、油分子长大、聚结的过程,最终形成较大的油珠,并实现油、水分离;最后通过第二油水分离器,进一步分离急冷水中残存的少量油,从而对急冷水进行很好的净化,使ph分析仪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及时掌握急冷水的ph值变化情况,使后续添加的碱液量更准确,使急冷水ph值能够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安全、平稳地运行。

优选地,所述急冷水净化装置包括冷却器1,所述冷却器1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沿所述急冷水流动方向的上游。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器1、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所述过滤器3、所述聚结器4以及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器1的急冷水进口和急冷水出口均位于所述冷却器1的顶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一排污口和用于排出固体杂质的第二排污口。如图1所示,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顶端,相应的第一油水分离器2顶端设置有与第一排污口连通的排污线,用于将自急冷水中聚集的油排出;第二排污口位于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底端,相应的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污口连通的排污导淋,用于将自急冷水中析出的固体杂质排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下部位置。以使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出口低于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进口,避免还未进行充分分离油就被排出的情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器3包括过滤腔以及用于限定所述过滤腔的壳体、盖设于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处的顶盖和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开口处的底盖,所述过滤腔内填充有丝网,所述过滤器3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过滤器3的急冷水出口位于所述底盖上。以使经过所述过滤器3的急冷水能够被充分过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以使过滤器3内部填充的丝网可根据工况进行更换,丝网无须特殊工艺、材质制造,简单易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结器4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三排污口。所述第三排污口位于所述聚结器4的顶端,相应的所述聚结器4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排污口连通的排污线。所述聚结器4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聚结器4的顶端,所述聚结器4的急冷水出口位于所述聚结器4的底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上设置有用于排油的第四排污口和用于与ph分析仪连通的取样口。其中,第四排污口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器5的顶端,相应的第二油水分离器5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排污口连通的排污线,用于将自急冷水中聚集的油排出。所述取样口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器5的底端,用于抽取一定量的经所述急冷水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急冷水进行ph值检测。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的急冷水进口位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系统,其包括急冷塔和如上所述的急冷水净化装置,所述急冷塔的急冷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进口连通。具体地,所述急冷塔的急冷水出口通过所述冷却器1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器2连通设置。所述急冷塔的急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器1的急冷水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急冷水净化检测系统,其包括ph分析仪和如上所述的急冷水净化装置,所述ph分析仪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连通,所述ph分析仪设置为用于检测经所述急冷水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所述急冷水的ph值。具体地,所述ph分析仪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器5的取样口连通,以对净化后的急冷水进行取样并检测。

工作时,自急冷塔底部来的0.12mpa、96℃、2065t/h的急冷水在冷却器1中被0.5mpa、25℃的冷却水降温至30℃左右,以使最终进入ph分析仪的急冷水的温度符合检测温度。被冷却后的急冷水进入第一油水分离器2中,初步分离急冷水中的油和杂质颗粒,通过第一油水分离器2减缓急冷水流速,降低油水分离难度,急冷水中聚集的油自第一油水分离器2顶部的排污线排出,急冷水中携带的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第一油水分离器2底部,自排污导淋排出。经过第一油水分离器2的急冷水进入过滤器3,过滤器3内部填充的丝网进一步将急冷水中的杂质过滤出来,当丝网达到最大的吸附量时,可将过滤器3下线拆除顶盖对内部的丝网进行更换。聚结器4将急冷水通过过滤、破乳、油分子长大、聚结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较大的油珠,并进行油、水分离。仍携带部分油珠的急冷水进入至第二油水分离器5中,进一步分离急冷水中残存的少量油,将聚集的油自第二油水分离器5顶部的排污线排出。通过本急冷水净化装置,能够显著降低净化前的急冷水中的杂质及油的携带量,使急冷水水质达到分析用、试验用的要求,解决了由于急冷水水质差导致的多种在线ph分析仪表显示误差大、波动幅度大而无法正常工作,工艺参数无法得到实时监控、调节的问题,确保了平稳生产。

急冷水在脱除油类物质后,急冷水中油含量可以降低至10ppmwt以下。急冷水在脱除固体杂质类物质后可达到分析用、试验用要求。急冷水在脱固除油后,急冷水ph分析仪的运行良好,与化验分析数据对比,显示误差小、波动幅度小。在现有的急冷水ph分析仪不变的情况下,本急冷水净化装置能有效提高进入在线ph分析仪的急冷水水质,大大降低了因急冷水水质差、流速大而影响ph分析仪测量的准确性,以确保后续添加碱液的准确性,能够对急冷水ph实时监控、随时调节,以确保整个工序的正常运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例如,可以将顶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改变为底盖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等。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