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536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浓度抗生素类有机废水经过混凝沉淀、水解酸化、EGSB厌氧生物处理后,其污染指标 BOD、COD、SS、NH3-N 浓度依然很高,B0D=1000-1500mg/l, C0D=3000_4000mg/l,氨氮=600-800mg/l, SS=400_500mg/l,远远不能满足排放要求,还必须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即A/0活性污泥法处理,通过高效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确保污水中污染物能够进一步被降解消除。
[0060]厌氧出水进入(A/0)好氧系统,A为缺氧池,O为好氧池。异养型微生物即好氧微生物在O池里面有游离氧的前提下,以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稳定。同时自养型微生物在此进行硝化作用,把NH3氧化成亚硝酸盐,再氧化成硝酸盐。在A池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和氧化亚氮。A池搅拌,O池供氧,从A池前端进水,O池末端出水回流到A池,混合液进入生物沉淀池沉淀,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并脱水后外运,上清液溢流进入深度治理系统。通过高效微生物降解功能,将污染物降解到极限,即除了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除外,全部被降解完成。
[0061]本发明中的抗生素废水因其污染浓度高,可生化性强,在经过微生物处理技术(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后,虽然各类污染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解,其污染指标基本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即 BOD5 ^ 60mg/l,COD ^ 300mg/l,氨氮写 50mg/l,SS=100mg/l。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对污染物治理排放必须坚持“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的号召下,福建省环保局于2008年9月下发相关文件,即福建省环保局关于下发严格执行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通知,严格要求各制药企业在2010年7月I日前污水排放必须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即:B0D5 ^ 30mg/l,COD ^ 100mg/l,氨氮兰 25mg/l,SS=60mg/l。
[0062]所以,在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结束后,还必须结合深度治理工艺,即高级氧化技术------四相催化氧化技术。该工艺技术集固、液、气等多相位一体,通过控制各种反应条件(如合金催化剂、药剂浓度、反应强度、药剂添加点、反应时间等),在电、磁、气等微观综合场条件下完成常温常压下调动羟基自由基.0H,是基于氧化电位高达2.80V的羟基自由基.0H的强氧化作用及随之产生的各种自由基(.0.02.H20等)的链式反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氧化(AOP)氧化速度大大提高,可以实现有机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的高效去除。将生化出水接入到催化氧化器(装有合金催化剂),同时加入强氧化剂、脱色剂,曝气I小时,出水投加液碱、PAC和PAM,在化学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污泥引入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溢出进入污水站污水标准排放口,由在线监测仪监测达标排放。
[0063]废水在经过厌氧及好氧生物处理后再通过化学强氧化深度治理工艺一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污水排放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即:B0D5 ^ 30mg/l,COD ^ 100mg/l,氨氮兰 25mg/l,SS=60mg/l。
[0064]通过以上工艺技术,彻底对抗生素类制药行业各类污染进行有效处理,确保能够实施达标排放,为企业高速发展扫平障碍,解除后顾之忧。
[0065]本发明的处理工艺综合水解酸化、(EGSB)厌氧、(A/0)好氧、四相催化氧化技术,该处理工艺技术能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能得到有效治理,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实施达标排放,同时该系统运行高效稳定、操作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低,效果好,能彻底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并符合国家当前节能减排的政策。
[006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i)原水收集:将生产区内所有污水依靠重力流进行收集到调节池,通过水下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调匀水质水量,确保系统能够连续均匀进水; (s2)混凝沉淀预处理:污水进入混凝沉淀反应器,在混凝沉淀反应器里,先将PH范围调节至6.5-7.0,再依次投加调配好的PAC和PAM,通过调pH、投加混凝剂PAC、高分子助凝剂PAM,沉淀污水中大部分悬浮固体杂质,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 (s3)水解酸化:在水解酸化池底部设置潜水推流搅拌机,防止污泥的沉积;在池中上部设置组合填料,用以附着污泥,增加池内污泥浓度,并降低出水悬浮物SS值,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并且减弱工业废水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OD/COD比,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s4 )配水:在配水池中,将回流污泥、EGSB厌氧出水、水解酸化出水以1: 1:4进行混合配比,同时调整PH值至6.0-6.5 ; (s5)厌氧处理:配水池的出水从EGSB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进入,在该反应器中,在合适的pH (6.8-7.2)及温度下进行中温(33-35°C)厌氧,高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挥发性有机酸和甲烷,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菌分解利用,将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最后通过反应器内的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进行分离,沼气由气室收集,固体颗粒污泥通过重力沉淀返回到反应区继续降解反应,上清液即处理好的出水一部分返回配水池进行稀释配比后由布水器再次进入厌氧系统,另一部分进入下一阶段好氧处理阶段; (s6)好氧处理:厌氧出水进入好氧系统,好氧微生物在O池里面的游离氧以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稳定,同时自养型微生物进行硝化作用,把NH3氧化成亚硝酸盐,再氧化成硝酸盐,在A池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和氧化亚氮,A池搅拌,O池供氧,从A池前端进水,O池末端出水回流到A池,混合液进入生物沉淀池沉淀,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并脱水后外运,上清液溢流进入深度治理系统; (s7)深度处理:上清液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四相催化氧化装置,投加催化剂硫酸亚铁和氧化剂双氧水,产生羟基自由基.0H,并鼓风曝气I小时,所述四项催化氧化装置中含有合金催化剂;四相催化氧化装置的反应出水进入到催化氧化反应池中,通过微孔曝气继续氧化反应,彻底氧化分解不可生物降解COD及色度,并形成大量黄褐色絮状体,悬浮于混合液中;催化氧化反应池的混合液进入化学沉淀池,在混合液中中投加浓度为30%的碱液,将混合液PH调至中性,再投加混凝剂PAC和高分子助凝剂PAM,将所述絮状体进行拦截、收集,污泥进入浓缩池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催化剂以导流墙形式布置于所述四相催化氧化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若干组穿孔布水器,该池通过竖向折流板分成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布所述组合填料,所述潜水推流搅拌机分别布置在第2、3区和第4、5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由一个主分离器及围绕该主分离器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次分离器构成,每个分离器呈圆柱状,分离器的内部设有一呈倒扣的漏斗状的隔离部件,该隔离部件下方设有反射板,通过该隔离部件,将反应器的上部空间分隔成气体通道、气室、沉淀区,所述反应器上方两侧均设有溢流堰槽,并且在主分离器与每个次分离器相对的面上分别开设有污泥回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呈伞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呈15°夹角,板中间具有直径300mm孔洞,该反射板边缘通过若干支不锈钢管焊接在分离器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为可拆卸式,其由若干根穿孔布水管均匀分布于底部组成,并且两端伸出于反应器外部,每根布水管的两端均设有阀门,待处理的污水经由布水器一端进入反应器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分离器为8个,每个之间并联后与主分离器串联,每个分离器独立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由8根独立的穿孔布水管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先将废水混凝沉淀预处理,酸化处理后的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在配水池中,将回流污泥、厌氧出水、水解酸化出水混合配比,同时调整PH值;调整后的废水进入厌氧处理阶段,在厌氧器中将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进行分离,沼气由气室收集,污泥返回反应区,上清液一部分返回配水池进行配比,另一部分依次进入好氧处理阶段、深度处理。经过该工艺处理的抗生素废水彻底达标排放,各类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并且设施简单、操作简便。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104671597
【申请号】CN201510045760
【发明人】姚武松, 郑品龙
【申请人】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