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922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变容式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 层组。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在先前己开发出如专利申请案号090117283、专利名称"气压 式空气除水装置"的产品,其让空气在高压状态下流经内部具有多个气室 且呈阶梯状的导升管,并利用导升管内部为阶梯状的特征,让空气产生多 次碰撞与改变流速,故空气内的水分便会凝结于导升管内,达到对空气除 水的效果,可知在环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导升管其气室与阶梯状的结构 越多,除水效果越佳;
此种只需让空气保持在高压状态下便能除水的产品,确实得到各家企 业的好评而订单不断,但本发明人发现,并非所有客户的需求都一致,有 些客户需要几近干燥的空气,有些客户反而需要有适当湿度的空气,但导 升管其气室与阶梯状结构的数量在制作上乃是统一规格,因此必须配合客 户的需求去重新制作不同尺寸的导升管,这不仅会延误出品的时间,更会 增加导升管的制作成本,乃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它可 以通过改变隔层结构的数量来改变除水效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的技术解决方 案为
该隔层组设置在气压式空气除水装置内,该各隔层组由若干隔层结构 可拆卸地叠设而成,该各隔层结构一端设一凹陷空间,该各隔层结构上并 开设一贯穿其凹陷空间与凹陷空间相对端的透孔,叠设的各隔层结构间又 以透孔与另一隔层结构的凹陷空间连通,如此改变该隔层组所叠设的隔层 结构数量,便可改变空气通过的凹陷空间数量以改变空气的除水效能;
此外,该各隔层装置的在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还可设一凸部,该各隔 层装置的凸部与凹陷空间相配合,以方便该各隔层结构以其凸部与另一隔 层结构的凹陷空间配合而叠设;且该各隔层装置的凸部可成型为锥状。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通过改变该隔层组所叠设的隔层结构数量,便可改变空气通过的凹陷 空间数量以改变空气的除水效能,省去配合不同除水效能必需重新制作的 成本与时间。
该各隔层装置的凸部成型为锥状,可让空气更容易受导引而通过该各 隔层结构的透孔,且凝结于该凸部的水滴也更容易滴落收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与气压式除水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与气压式除水装置的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设置在气压式除水装置上的空气流动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隔层结构具内外螺纹的示意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各隔层结构以螺纹相互锁合的示意图。
图中,A筒体,Al凸垣,A2排水管,B顶盖,Bl外螺纹,B2入口通道, B3出口通道,C锁件,Cl收縮部,C2内螺纹,D导气件,Dl通孔,D2螺孔, D3内螺纹,E隔管,F螺丝,IO隔层结构,11凹陷空间,111内螺纹,12 凸部,121外螺纹,13透孔,14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该隔层组设置 在气压式除水装置内,该气压式除水装置包括筒体A、顶盖B、锁件C、导 气件D及隔管E,筒体A—端开放具一凸垣A1而另一端具一排水管A2,顶 盖B设置在筒体A的开放端且具外螺纹Bl ,顶盖B并具一出口通道B2及一 入口通道B3 ,入口通道B2及出口通道B3分别以一端向顶盖B的侧面开放, 又分别以另一端向顶盖B的一端开放并与筒体A连通,锁件C具收縮部Cl 及内螺纹C2,锁件C以其收縮部Cl限位该筒体A的凸垣Al又以其内螺纹 C2与顶盖B的外螺纹B1螺合,以结合筒体A与顶盖B,导气件D具一通孔 Dl,且导气件D—端设置于顶盖B入口通道B2的另一端,使导气件D的通 孔D1与入口通道B2连通,导气件D并位于筒体A内,隔管E设置于导气 件D的另一端且亦位于筒体A内;
该隔层组由若干隔层结构10可拆卸地叠设而成,该各隔层结构10 — 端设一凹陷空间ll,另一端设一凸部12,该凸部12与该凹陷空间11配合而成型为相似形(此实施例中该凸部12成型为锥状),该各隔层结构上又
开设一贯穿其凹陷空间11与凸部12的透孔13(该透孔13的直径以3厘米 至10厘米的范围较佳),其中一隔层结构10便以其凸部12配合导气件D 的另一端而组配在导气件D上,其余隔层结构10依次以凸部12配合另一 隔层结构10的凹陷空间11而叠设成该隔层组(此实施例中导气件D另一 端开设四螺孔D2,该各隔层结构10设置四穿孔14,并以四螺丝F分别贯 穿该各隔层结构10的四穿孔14后与导气件D的螺孔D2锁合,以此结合该 各隔层结构10成该隔层组,并将该隔层组组配在导气件D上),且组配在 导气件D上的隔层结构10其透孔13与导气件D的通孔Dl连通,相叠设的 该些隔层结构10则分别以透孔13与另一隔层结构10的凹陷空间11连通; 当高压的空气由顶盖B的入口通道B3进入时,如图4所示,依次进入 筒体A及隔管E内,空气在通过筒体A及隔管E时,会让部分的水分初步 凝结于筒体A及隔管E的内壁,接着空气又由隔管E经该各隔层结构10的 凹陷空间11通过其透孔13而进入下一隔层结构10的凹陷空间11,空气便 在不断与该各隔层结构10碰撞的过程中,以及在该各透孔13与该各凹陷 空间11内流速相异的状况下,让其内的水分渐渐凝结于该各隔层结构10 上,最后空气又依次通过导气件D的通孔Dl及顶盖B的出口通道B2后向 外排出,如此让空气经过前述多重除水的步骤而达到去除水分的效果,且 凝结于该些隔层结构10、隔管E及筒体A形成的水滴,并由筒体A的排水 管A2排出。
另外,该各隔层结构10还可如图5所示,在该凹陷空间11内设置内螺纹lll,在该凸部12设置外螺纹121,且导气件D上亦设置内螺纹D3, 该各隔层结构IO便可如图6所示,分别以其内螺纹111与另一隔层结构10 的外螺纹121锁合,而将该各隔层结构10组装叠设成该隔层组,该隔层组 并以其一隔层结构10的外螺纹121锁合于导气件D的内螺纹D3。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气压式除水装置内,所述气压式除水装置包括筒体及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筒体的一端,所述顶盖又具一入口通道及一出口通道,且该二通道分别向外及向所述筒体内开放;所述隔层组由若干隔层结构可拆卸地叠设而成,该各隔层结构一端设有凹陷空间,该各隔层结构上并开设一贯穿其凹陷空间与凹陷空间相对端的透孔,其中一隔层结构以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组配在所述顶盖,且与所述顶盖组配的隔层结构其透孔又与所述顶盖的入口通道连通,与所述顶盖组配的隔层结构和其余隔层结构则叠设形成所述隔层组,相叠设的该些隔层结构并分别以透孔与另一隔层结构的凹陷空间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隔层结构的透孔直径范围为3厘米至10厘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隔层装置在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设一凸部,所述各凸部并被所述各透 孔贯穿,所述各隔层装置的凸部与凹陷空间配合成型为相似形,使所述各 隔层装置可以其凸部配合另一隔层装置的凹陷空间而叠设成所述隔层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隔层结构的凸部为锥状。
5、 一种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气压式除水装 置内,所述气压式除水装置包括筒体、顶盖及导气件,所述顶盖设置于所 述筒体的一端,所述顶盖又具一入口通道及一出口通道,且该二通道分别向外及向所述筒体内开放,所述导气件具一通孔,且所述导气件一端设置 于所述顶盖并与所述入口通道连通,且所述导气件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隔层组由若干隔层结构可拆卸地叠设而成,所述各隔层结构一端 设有凹陷空间,所述各隔层结构上并开设一贯穿其凹陷空间与凹陷空间相 对端的透孔,其中一隔层结构以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组配在所述导气件的 另一端,且与所述导气件组配的隔层结构其透孔又与所述导气件的透孔连 通,与所述顶盖组配的隔层结构和其余隔层结构则叠设成所述隔层组,相 叠设的该些隔层结构并分别以透孔与另一隔层结构的凹陷空间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隔层装置在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设一凸部,所述各凸部并被所述各透 孔贯穿,所述各隔层装置的凸部与凹陷空间配合成型为相似形,使所述各 隔层装置可以其凸部配合另一隔层装置的凹陷空间而叠设成所述隔层组。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各隔层结构的凸部为锥状。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气件上另设置一隔管,所述隔管又套于所述隔层组外。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气件开设若干螺孔,所述各隔层结构亦设置若干穿孔,且以若干螺丝 分别贯穿所述各隔层结构的该些穿孔并与所述导气件的该些螺孔锁合,以 此结合所述各隔层结构成所述隔层组,并将所述隔层组组配在所述导气件 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设置内螺纹,所述各隔层装置在其凹陷空间的相对端设一凸部, 所述各凸部并被所述各透孔贯穿,所述各隔层装置的凸部与凹陷空间配合 成型为相似形,所述各隔层结构在凹陷空间设置内螺纹,在所述凸部设置 外螺纹,所述各隔层结构分别以其内螺纹与另一隔层结构的外螺纹锁合, 而将所述各隔层结构组装叠设成所述隔层组,所述隔层组并以其一隔层结 构的外螺纹锁合于所述导气件的内螺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压式除水装置的隔层组,其设置在该气压式除水装置内,且该隔层组由若干隔层结构可拆卸地叠设而成,该各隔层结构一端设一凹陷空间,另一端设一凸部,并开设一贯穿其两端的透孔,且该各隔层结构可以其凸部配合另一隔层结构的凹陷空间叠设,藉此能视使用需求改变该些隔层结构的数量,省去各种尺寸皆需重新制作的成本与时间。
文档编号B01D53/26GK101513581SQ200810043109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9日
发明者李志民 申请人:陈栢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