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974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测井行业,具体涉及一种石油测井行业模拟地下钻井环境以
检测测井仪器性能的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高压釜试验装置是石油测井行业模拟地下钻井环境以检测测井仪器性能的
一种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工作时需产生高温高压环境,目前高温获得的方式,国内外均利
用导热油的对流换热来实现,导热油使用过程中有如下缺点 ①油管细、长、油的粘性大,因而工作压力大( lMPa),容易泄露; ②油温高、油压高,一旦密封受损,可燃、有污染; ③对釜体加热时,需要有专门的加热油罐,从罐体到釜体,油程长,因而热损失较大,热效率低; ④油加热需要较多辅助设备,管道、阀门、密封、高压等维修点较多、可控性较差;[0007] ⑤炉温均匀性差、升温慢、降温慢、综合性能参数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过空气的对流换热的温均匀性好、升温速度快,可快速降温、综合性能参数较好、维修点较少、可控性较强的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釜体、加热器、风机、保温层、导风筒;所述的保温层包括外壳、中间保温棉、内层板;所述的釜体设置在装置的中心轴线上,釜体与外部的保温层之间设置有风道,风道通过导风筒分为内侧风道、外侧风道,外侧风道内设置加热器;所述的内侧风道的出风口与外侧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层一侧的下端,并通过风机连通,构成热风循环通道。 上述的风机设置在保温层外部的下端。 上述的加热器通过绝缘固定在保温层的内层板上。 上述的釜体与加热炉体上下部位采用采用径向密封压紧连接,通过釜体的压紧盘与保温层上端面的壳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5] ①风道在炉内直接设置,工作压力为常压(0. 1 0. llMPa);[0016] ②工作时炉内即使密封受损,也是空气外溢,无燃烧、污染;[0017] ③风道在炉内直接设置,近风机外置,因而热损失小,热效率低;[0018] ④风加热方式仅需风机辅助设备,维修点较少、可控性较强;[0019] ⑤温均匀性好、升温速度快,可快速降温、综合性能参数较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1、加热器4、风机5、保温层2、导风筒3,保温层2包括外壳、中间保温棉、内层板,釜体1设置在装置的中心轴线上,釜体1与外部的保温层2之间设置有风道,风道通过导风筒3分为内侧风道、外侧风道,外侧风道内设置加热器4。[0023] 内侧风道的出风口与外侧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层2 —侧的下端,并通过风机5连通,构成热风循环通道,风机5设置在保温层2外部的下端,外侧风道加热空气,内侧风道与釜体l换热。 加热器4通过绝缘固定在保温层2的内层板上。 釜体1与加热炉体上下部位采用采用径向密封压紧连接,从内到外依次为保温块、压环、密封填料、压环、密封填料、压环、压紧盘,通过釜体1的压紧盘与保温层2上端面的壳体固定, 升温时,炉内加热器4通电对外侧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形成热气流,热气流高速掠过釜体1外表面,通过对流换热对釜体1表面加热,釜体1又通过自身热传导对釜内介质进行加热;降温时,外部冷空气直接吸入炉内,冷气流高速吹过釜体1的外表面,直接带走釜体l热量,可以快速降温。
权利要求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加热器(4)、风机(5)、保温层(2)、导风筒(3);所述的保温层(2)包括外壳、中间保温棉、内层板;所述的釜体(1)设置在装置的中心轴线上,釜体(1)与外部的保温层(2)之间设置有风道,风道通过导风筒(3)分为内侧风道、外侧风道,外侧风道内设置加热器(4);所述的内侧风道的出风口与外侧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层(2)一侧的下端,并通过风机(5)连通,构成热风循环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5)设置在保温层(2)外部的下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4)通过绝缘固定在保温层(2)的内层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1)与加热炉体上下部位采用采用径向密封压紧连接,通过釜体(1)的压紧盘与保温层(2)上端面的壳体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高压釜风加热装置。目前高温获得的方式,国内外均利用导热油的对流换热来实现,有如下缺点容易泄露,热效率低,可控性较差,炉温均匀性差,升温慢,降温慢,综合性能参数较差。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加热器、风机、保温层、导风筒,保温层包括外壳、中间保温棉、内层板;釜体设置在装置的中心轴线上,釜体与外部的保温层之间设置有风道,风道通过导风筒分为内侧风道、外侧风道,外侧风道内设置加热器;内侧风道的出风口与外侧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层一侧的下端,并通过风机连通,构成热风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热损失小,热效率低,维修点较少,可控性较强,温均匀性好,升温速度快,可快速降温,综合性能参数较好。
文档编号B01J19/00GK201529524SQ20092003473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左国刚, 樊新战, 马全良 申请人: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