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尘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790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部尘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是涉及处理外部尘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外部尘源是指煤炭、矿石等物料在无密封状态下破碎、堆掺混合时所产生的扬尘。 目前采用的控制方式是在工作场所的墙体上安装排风扇,直接将室内的气体抽至室外,用 换气的方式进行除尘。这样的方式下,使粉尘的流动范围大大增加,很容易污染室内的设 备、仪器和电器等,直接排至室外的粉尘也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清理且除尘效果好的外部尘源控制
直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外部尘源控制装置,其主体为中空箱状体,且 主体相邻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带进风口的控制风门和连接除尘主管道的出风口。控制风门和出风口分别位于主体相邻两个侧面上,且进风口的尺寸明显小于主体 尺寸,这样进入主体内的气流会明显减速,并与主体内壁发生碰撞转向,气流携带的较大颗 粒物因此会沉降在主体内,得到有效的清除,除尘效果良好,清洗也容易。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网。进一步清除较小的颗粒物,提高过滤的效果。所述进风口为条缝式,可以提高进风口处的气流速度,延长其有效吸尘距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将外部尘源集中定点输入除尘主管道进行处理,并对 外部尘源进行预脱除,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1、主体,2、控制风门,3、进风口,4、出风口,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2,一种外部尘源控制装置,设置在外部尘源和除尘主管道之间,其主 体1为中空箱状体,且主体1相邻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带进风口 3的控制风门2和连接除 尘主管道的出风口 4,出风口 4处设有过滤网5。进风口 3为条缝式设计。其主体1为箱状体,从进风口 3进入的气流在主体1内部需要转向后才能从出风 口 4流出,而且进风口 3的尺寸明显小于主体1的尺寸,进入的气流会明显减速,并与主体1 内壁发生碰撞,其携带的颗粒物因此被沉降下来,得到有效的清理,经过过滤网5后的气流 中,较小的颗粒物也被清除,这样排入除尘主管道的气体中含尘较小,不会增加主除尘设备 的负担,同时没有向周围环境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新的污染。[0014]控制风门2可以铰接设置,可在清洗主体内部时打开,将主体内沉降的颗粒物取 出。主体1为整体箱式设计,结构紧凑,可重复使用。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 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 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外部尘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为中空箱状体,且主体相邻两个侧面 上分别设有带进风口的控制风门和连接除尘主管道的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尘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部尘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条缝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部尘源控制装置,其主体为中空箱状体,且主体相邻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带进风口的控制风门和连接除尘主管道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将外部尘源集中定点输入除尘主管道进行处理,并对外部尘源进行预脱除,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1921614SQ20102061372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正, 张宏亮, 文胜, 李智, 杨培秀, 林木松, 罗建文, 钟丁平, 陈刚 申请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