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360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细化工废气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处理方法有三种1、直接排空,2、采用排火炬进行排气,3、采用膜回收。由于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包括氮气和小分子有机物等,如丙烯、丙烷等。如果直接排放对大气产生污染,并带来安全隐患;排火炬则增加成本;而采用现在一般的膜回收技术较前两种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未采用低温冷凝,导致分离效率不高、或需要更大的膜分离装置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聚丙烯生产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柜,所述的气柜通过管道依次与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及膜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出口端分成两路,一路将分离出来的氮气送至火炬线,另一路与气柜之间的管道相通。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包括冷凝器I和低温冷凝器II,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I和气液分离器II,所述的冷凝器I进口与压缩机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连接,所述的低温冷凝器II进口与气液分离器I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II设有上、下两个出口,上出口与膜分离装置连接,下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I底部出口与液相烃收集罐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聚丙烯生产装置出来的尾气通过气柜收集,再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经冷凝器冷凝,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冷凝的液态烃进入液相烃储罐内,进行回收利用。未冷凝的气体再经低温冷凝器冷凝,气体中部分烃类冷凝成液体后回收利用;而此时气体中的烃含量由于低温冷凝大大降低,使进入膜分离的气体能够高效分离,且使膜组件运行的负荷大大降低,即相对提高了膜分离装置的处理量。分离后的富氮流去火炬线,富烃流又回至气柜中,可以继续压缩、冷凝等进行回收。该技术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的单耗,保护了环境并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该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性好且分离完全,利于回收利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_气柜,2-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I,4_冷凝器I,5_低温冷凝器II,6-气液分离器II,7-膜分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与聚丙烯生产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柜1,所述的气柜I通过管道依次与压缩机2、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及膜分离装置7连接,所述的膜分离装置7出口端分成两路,一路将分离出来的氮气送至火炬线,另一路与聚丙烯生产装置及尾气收集器I之间的管道相通,所述的冷凝器包括冷凝器I 4和低温冷凝器II 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I 3和气液分离器II 6,所述的冷凝器I 4进口与压缩机2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 3连接,所述的低温冷凝器II 5进口与气液分离器I 3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 6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II 6设有上、下两个出口,上出口与膜分离装置7连接,下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 6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I3底部出口与液相烃收集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聚丙烯生产装置出来的尾气包括氮气和烃,通过管道进入气柜1,气柜I内的尾气再通过压缩机2送至冷凝器I 4,冷凝器I 4为常温冷凝,尾气经冷凝器I 4冷凝后进入气液分离器I 3,液态烃保存在气液分离器I 3内,未冷凝的气体从顶部进入低温冷凝器II 5,低温冷凝器II 5的温度为-10 _5°C,为深度冷凝,使未冷凝气体中部分烃类冷凝,并在气液分离器II 6内分离,气液分离器II 6通过泵输送至气液分离器I 3,与气液分离器I 3内的液态烃混合,从底部出口送至液相烃收集罐收集,回收利用;气液分离器II 6顶部未冷凝的气体,进入膜分离装置7,将该气体内的氮气与烃类气体的烃分离,分离出来的烃排放至气柜,继续回收利用,氮气送去火炬线。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装置,尾气经气柜收集、压缩机压缩后,经冷凝器、气液分离罐、低温冷凝器及膜分离装置达到分离目的。进入膜分离前先采用低温冷却,将气液分离罐来的气体强制冷却,使烃类冷凝回收,降低进入膜分离气体的烃含量,降低膜组件运行负荷,提高分离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经过膜分离的气体分成两路,一路排放至火炬,另一路排放至气柜继续经压缩机回收。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聚丙烯生产装置出来的尾气通过气柜收集,再通过压缩机压缩后,经冷凝器冷凝,进入气液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冷凝的液态烃进入液相烃储罐内,进行回收利用。未冷凝的气体再经低温冷凝器冷凝,气体中部分烃类冷凝成液体后进入到气液分离罐再回收利用;而此时气体中的烃含量由于低温冷凝大大降低,使进入膜分离的气体能够高效分离,且使膜分离装置运行的负荷大大降低,即相对提高了膜分离装置的处理量。分离后的富氮流去火炬线,富烃流又回至气柜中,可以继续压缩、冷凝等进行回收。该技术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的单耗,保护了环境并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该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性好且分离完全,利于回收利用。
权利要求1.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聚丙烯生产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柜(I ),所述的气柜(I)通过管道依次与压缩机(2)、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及膜分离装置(7)连接,所述的膜分离装置(7)出口端分成两路,一路将分离出来的氮气送至火炬线,另一路与气柜(I)之间的管道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包括冷凝器I (4)和低温冷凝器II (5),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I (3)和气液分离器II (6),所述的冷凝器I (4)进口与压缩机(2)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 (3)连接,所述的低温冷凝器II (5)进口与气液分离器I (3)连接,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 (6)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II (6)设有上、下两个出口,上出口与膜分离装置(7)连接,下出口与气液分离器II (6)连接,所述的气液分离器I (3)底部出口与液相烃收集罐连接。
专利摘要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回收利用装置,属于精细化工废气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气柜、压缩机、冷凝器、气液分离罐、低温冷凝器及膜分离装置。经过膜分离的气体分成两路,一路排放至火炬,另一路排放至气柜继续回收。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聚丙烯生产装置产生的尾气通过气柜收集,再通过压缩、冷凝器、气液分离,使液态烃进入液相烃储罐进行回收。未冷凝的气体再经低温冷凝器部分冷凝成液体后回收;此时气体中的烃含量降低,使进膜气体能高效分离且降低了膜组件运行负荷。分离后的氮气排至火炬,烃类气体回收至气柜,可以继续回收利用。该技术降低了装置的单耗,保护了环境,还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且分离完全,利于回收等特点。
文档编号B01D5/00GK202892961SQ20122054737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郑碧磊, 陆培华, 孙亮, 张飞虎, 雷安华, 陈秀平, 曲文江 申请人:浙江鸿基石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