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440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主要由硬质固定管1和软质拉动管2组成,所述硬质固定管1上有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4,所述软质拉动管2的端头或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较现有方法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力,可以应用到反渗透和纳滤膜元件损伤渗漏的快速测定。
【专利说明】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反渗透膜法和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电力、水力、药业、食品等水处理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但由于进水水质复杂和预处理不充分,进水中可能含有未去除的颗粒物质随进水流入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系统,颗粒物质将直接与膜片接触,可能发生膜片划伤。当进水水质较差时,污堵物质在膜片表面被不断截留,导致系统运行压差增大,膜元件可能在高压差作用下发生望远镜现象,此时膜片和格网发生相对位移,可能发生膜片损伤。
[0003]为了确定膜元件渗漏位置,通常采用现有检测工具,如发明专利快速判断压力膜管内反渗透膜漏点的方法(申请号201310248916.4)中所公开的,在膜元件端头从橡胶密封中心位置插入一根软质检测管,由于膜元件产水管较长,软质检测管很难插入膜元件产水管内。使用时,检测管淡水出水口和电导仪电极放到检测水箱中,开启膜系统,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检测管内的淡水流入检测水箱中,观察水箱中淡水导电率的变化,由于水箱有一定容量体积,因此当膜元件发生漏点后异常出水流入水箱并置换水箱内的水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膜元件的漏点检出需要更多水量和时间。检测时,通常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堵住橡胶密封并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检测管位置,另一名操作人员检测记录淡水电导率的变化;如果为了加快测试速度,则检测管内流出的淡水不直接流入检测水箱,第三名操作人员采用烧杯进行淡水取样,可避免淡水置换水箱内的水所需的大量时间。因此现有装置的操作方法需要2-3人同时进行测试。
[0004]而且,操作人员检测记录的淡水电导率需要在检测完成后,再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减少在膜元件检测过程中人力资源的耗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结构简单的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仅一人操作,快捷、可靠地检测膜元件是否发生渗漏,并有效地确定渗漏位置。即节约了人力,也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主要由硬质固定管I和软质拉动管2组成,所述硬质固定管I上有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4,所述软质拉动管2的端头或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硬质固定管I固定在膜元件产水管3内,软质拉动管2在硬质固定管I内,且软质拉动管2可沿硬质固定管I内壁移动。所述的硬质固定管I更容易插入膜元件产水管3内。硬质固定管I的测试端头有密封圈8,对所述的密封圈8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密封圈8为外部宽、内部窄、断面为楔形的结构。楔形断面的密封圈8在产生密封作用的同时,在软质拉动管2上产生的摩擦作用较小,更便于软质拉动管2的移动。而且当软质拉动管2上有标记拉动位置的凹槽10时,密封圈8的楔形的内窄部分可卡入凹槽10内,起到标记拉动位置的作用。密封圈8外有膜元件产水管端头9,对膜元件产水管端头9与压力容器端板的产水口 7使用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螺纹丝扣连接,螺纹丝扣的连接性稳定,避免了传统橡胶塞封堵时,大量产水外流的问题。膜元件产水管端头9上有孔,软质拉动管2从膜元件产水管端头9的孔中穿出。另外,可根据测试需要,在硬质固定管I上打水质测试孔4若干。
[0007]软质拉动管2插入硬质固定管I的一端端头密封,该密封端头的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由于从软质拉动管2的侧壁位置的水质测试孔6内流入的淡水更稳定,可避免产水水流互混而导致进入拉动管的淡水水质变化,所以优选软质拉动管2的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
[0008]为了节约人力,优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的位置上固定电导率探头5。电导率探头5的传输线11从软质拉动管2的另一端穿出,与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13相连,且在软质拉动管2的拉动端连接三通12将测试时流入管内的淡水排出。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13可根据收到的电导率值信号自动生成在膜元件内部各点的淡水电导率曲线。
[0009]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其主要特点在于:①采用硬质固定管I和软质拉动管2相嵌套的结构,硬质固定管I便于插入膜元件产水管3。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膜元件渗漏检测,只需一名操作人员在膜元件的压力容器端口拉动软质拉动管2至测试位置即可。较现有方法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力。③该装置的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13可自动生成膜元件内部各点的淡水电导率曲线,减少测试后的数据整理所需时间。本实用新型方便操作、结构简单,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动管2的端头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动管2的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软质拉动管2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和管内电导率探头5固定位置不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膜元件内渗漏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动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硬质固定管
[0018]2:软质拉动管
[0019]3:膜元件产水管
[0020]4: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
[0021]5:电导率探头
[0022]6: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
[0023]7:压力容器端板的产水口
[0024]8:密封圈
[0025]9:产水管端头[0026]10:凹槽
[0027]11:传输线
[0028]12:软质拉动管三通
[0029]13: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使用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检测膜元件是否发生渗漏时,先旋开膜元件压力容器端头的堵头。然后将固定电导率探头5的软质拉动管2密封的端头插入硬质固定管I中。如图1所示。再将硬质固定管I和软质拉动管2整体插入膜元件产水管3至底部。在软质拉动管2上装入密封圈8,然后将膜元件产水管端头9的孔套上软质拉动管2,并与压力容器端板的产水口 7用螺纹连接。
[0031]测试时,先开启系统待运行稳定后,操作人员拉动软质拉动管2至测试位置,测试位置可在软质拉动管2外壁上进行标记,标记可以采用标记线,也可采用管外壁凹槽10。当软质拉动管2到达测试位置时,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4和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相重合,此时膜元件产水管3中的淡水通过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4和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进入软质拉动管2。稳定数秒后,固定在软质拉动管2内的电导率探头5测试出数据,并通过传输线11将电导率值信号传输至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13。逐一拉动软质拉动管2至测试位置,并测试数据。测试后淡水通过软质拉动管三通12直接排放或回流至系统原水箱内。测试完成后,电导率自动记录控制装置13自动生成在膜元件内部各点的淡水电导率曲线。通过该曲线电导率的突变即可判断膜元件内部的渗漏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硬质固定管(I)和软质拉动管(2)组成,所述硬质固定管(I)上有硬质固定管水质测试孔(4),所述软质拉动管(2)的端头或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拉动管(2)的侧壁位置有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元件渗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软质拉动管水质测试孔(6)的位置上固定电导率探头(5)。
【文档编号】B01D65/10GK203540354SQ20132071366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王丽华, 杨瑜芳 申请人: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