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5093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它包括位于地面下的储水容器,其内有液下泵,液下泵的送水管路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口连通,水环式真空泵的高温循环水出口管路与储水容器连通,将高温循环水流回储水容器中。在水环式真空泵附近配置该设备的独立循环水系统。正常生产时,通过液下泵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泵入水环式真空泵进口,由水环式真空泵出口排出的水自流进储水容器中,如此实现水环式真空泵水的循环水。当出现循环水温度过高及水质被污染的状况时,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泵送至主工艺系统矿浆贮槽开路,再补充新水进储水容器,以保证水质要求。
【专利说明】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与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的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1、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的应用
[0003]锌湿法冶炼工艺中产出的冶炼渣过滤常采用厢式压滤机压滤和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由于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具有单位面积过滤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和能实现进料、过滤、洗涤、吸干、卸渣、滤布清洗等作业连续等特点,因此,在湿法锌冶炼中,过滤直接浸出渣、还原硫渣、针铁矿渣等常采用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
[0004]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原理为渣浆由从动滚筒端通过专用布料器均匀地分布到作水平运动的滤布上,粗粒级的固体颗粒首先自然沉降在滤布表面。在真空箱内负压的作用下,滤液透过滤布进入真空箱中,通过管道进入气液分离器,滤液从气液分离器排出;不凝气(主要是空气)则由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进入真空泵,由真空泵排入大气。滤带继续向前水平运动,进入洗涤段,洗涤水均匀喷淋到滤饼上部,在真空箱内负压的作用下,穿过滤饼和滤布后,进入真空箱内,然后进入洗涤液气液分离器中,洗涤液从气液分离器中排出;洗涤后的滤饼进入脱水段,在真空箱内负压的作用下,滤饼中的残余液体被吸入真空箱,使滤饼中的滤液含量降低。经过脱水段的滤饼随滤带和滤布到达过滤机驱动辊筒后,滤布与滤带分离,滤布檇带滤饼继续向前运动,到达卸料辊后滤布改向使滤饼脱离滤布,由排料系统排出,粘附在滤布上的渣料由卸料刮刀刮净。滤布继续向下运动,进入滤布再生区域,由高压喷嘴组成的喷射冲洗装置对滤布进行冲洗再生,冲洗滤布后的水,可用作洗涤液进行滤饼洗涤。经过清洗再生后的滤布继续在滤带下方,向回运动,当到达过滤机从动滚筒一侧时与滤带再次贴敷,进入布料区,进行下一个过滤、洗涤、脱水的固液分离循环过程。
[0005]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是靠负压真空抽吸矿浆中的溶液或洗液,负压常靠水环式真空泵提供。当生产操作不当时,会将滤液(母液)吸入真空泵中,混入循环水系统。由于滤液多为含酸液体,因此将污染循环水系统。
[0006]2、锌冶炼厂循环水系统的常规设计
[0007]在锌冶炼厂循环水系统设计中,通常将厂区所有循环水分区统一考虑,即冶炼渣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水环式真空泵的循环水与其它设备的循环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水系统。
[0008]例如某锌冶炼循环水系统包括软化水循环和副水循环、工业水循环三部分:软化水循环水量为2500m3/d,副水循环水量为3400m3/d,工业净循环水量共为56000m3/d,其中硫回收设置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I台、铁渣过滤设置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2台,其每台真空泵的循环水量为10?20m3/h。
[0009]软化水经浸出车间的机械密封和锌电积车间的导电棒设备后分别由软水循环泵
1、2加压输送至板式换热器1、2,软化水量分别为700m3/d、1800m3/d,经板换冷却后进入设备进行闭式循环。工业水循环泵一部分供给至板式换热器,对软化水进行换热冷却,换热后的循环回水靠余压进入冷却塔冷却。另一部分经整流所、精矿仓及磨矿、浸出、硫回收、铁渣过滤、锌熔铸等设备后,回水靠余压进入冷却塔冷却后自流进入循环水池。
[0010]现有技术中,当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出现吸入母液进入真空泵时,含酸母液混入真空泵循环水中,进入到全厂循环水系统里,对整个循环水水质及相关运转设备会造成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的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下的储水容器,储水容器内有液下泵,液下泵的送水管路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口连通,给水环式真空泵供循环冷却水,水环式真空泵的高温循环水出口管路与储水容器连通,将高温循环水流回储水容器中。
[0013]所述液下泵的送水管路包括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水环式真空泵连通,该支路上有两个球阀和一个过滤器组成,球阀分别连接于过滤器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另一条支路与主系统的矿浆贮槽连通,该支路上有球阀。
[0014]所述液下泵的送水管路与水环式真空泵连通的支路还连接有配置与其相同的旁通管路,还连接有将多余的供水回流至所述储水容器的回收管。
[0015]所述储水容器连接有新水补充管路,该管路上有截止阀。
[0016]本实用新型将涉及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水环式真空泵的循环水从全厂循环水系统中独立出,在水环式真空泵附近配置该设备的独立循环水系统。该系统由位于地面下的储水容器、液下泵及连接管路组成。正常生产时,通过液下泵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泵入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水环式真空泵进口,由真空泵出口排出的水自流进储水容器中,如此实现真空泵水的循环水。当出现循环水温度过高及水质被污染的状况时,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泵送至主工艺系统矿浆贮槽开路,再补充新水进地坑,以保证水质要求。避免了现有技术当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污染时,进入锌冶炼循环水系统,引起整个水循环系统水质污染,从而影响全厂循环水系统的水质,还存在腐蚀其它使用循环水设备的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下的储水容器1,储水容器内有液下泵2,液下泵2的送水管路3与水环式真空泵10的进口连通,给水环式真空泵10供循环冷却水,水环式真空泵10的高温循环水出口管路4与储水容器I连通,将高温循环水流回储水容器I中。
[0019]液下泵2的送水管路3包括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水环式真空泵10连通,该支路上有两个球阀5和一个过滤器6组成,球阀5分别连接于过滤器6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另一条支路与主系统的矿浆贮槽连通,该支路上有球阀5。
[0020]液下泵2的送水管路3与水环式真空泵10连通的支路还连接有配置与其相同的旁通管路7,以保证给水环式真空泵10供水的支路出现故障时的安全供水。该支路还连接有将多余的供水回流至储水容器I的回水管11。
[0021]储水容器I连接有新水补充管路8,该管路上有截止阀9。
[0022]储水容器I可以采用防腐的地坑,其容积大小根据水环式真空泵的需求确定。液下泵2的流量视水环式真空泵10的循环水供水量确定。
[0023]各管路中的连接管道采用316不锈钢管道。
[0024]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新水补充管路8加入新水进储水容器I,加水量约80%。然后启动液下泵2,通过液下泵2与水环式真空泵10连通的送水支路给水环式真空泵10提供循环水,多余的供水经回收管11流回到储水容器I中;水环式真空泵10的高温循环水出口管路4与储水容器I连通,将高温循环水流回储水容器I中。生产时,如此不间断的运转,形成了水环式真空泵10的循环水系统。
[0025]当出现循环水温过高时,可通过液下泵2与主系统的矿浆贮槽连通的送水支路将储水容器I中的部分水送往主生产系统的矿浆贮槽回收利用再通过
[0026]新水补充管路8补充新水进储水容器1,达到降温的目的。当出现循环水中混入了含酸母液时,先停止水环式真空泵10的工作,再启动液下泵2,将储水容器I中的水送往主生产系统的矿浆贮槽回收利用,再通过新水补充管路8加入新水进储水容器1,重新开始循环水系统的工作。
[0027]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锌冶炼厂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的循环水系统,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有污染的介质采用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过滤时,其配套水环式真空泵的循环水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下的储水容器,储水容器内有液下泵,液下泵的送水管路与水环式真空泵的进口连通,给水环式真空泵供循环冷却水,水环式真空泵的高温循环水出口管路与储水容器连通,将高温循环水流回储水容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下泵的送水管路包括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水环式真空泵连通,该支路上有两个球阀和一个过滤器组成,球阀分别连接于过滤器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另一条支路与主系统的矿浆贮槽连通,该支路上有球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下泵的送水管路与水环式真空泵连通的支路还连接有配置与其相同的旁通管路,还连接有将多余的供水回流至所述储水容器的回收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配套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连接有新水补充管路,该管路上有截止阀。
【文档编号】B01D33/60GK203556200SQ201320744642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邓孟俐, 吴桂荣, 舒见义, 彭福民 申请人: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