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548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用于驱动所述的搅拌轴的电机,所述的搅拌轴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叶组、第二搅拌叶组和第三搅拌叶组,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一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二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三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的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三搅拌叶组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缩小结晶粒径分布范围、提高结晶颗粒粒径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专利说明】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甲磺胺的制备的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
目.0

【背景技术】
[0002]糖精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于1878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快就被食品工业界和消费者接受。糖精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到500倍,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缺点是风味差,有后苦,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0003]在甲磺胺的制备领域中,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也被称为甜味剂,其以苯酐为原料通过胺化降解、酯化、重氮化、置换氯化、环合、酸析、干燥步骤得到。在酸析结晶的过程中,晶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粒径大小与搅拌速度、物料浓度、混合程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甲磺胺制备的结晶的反应釜搅拌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小结晶粒径分布范围、提高结晶颗粒粒径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用于驱动所述的搅拌轴的电机,所述的搅拌轴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叶组、第二搅拌叶组和第三搅拌叶组,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一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二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三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的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三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的叶面、第二搅拌叶的叶面和第三搅拌叶的叶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0°?50°,第一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一 U型管连接,第二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二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二 U型管连接,第三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三U型管连接,所述的第一 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底部分别与搅拌轴的末端连接。
[0006]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 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端部分别设有盖板。
[0007]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 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0008]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 U型管的管体直径、第二 U型管的管体直径和第三U型管的管体直径均为70?80mm。
[0009]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的轴线、第二搅拌叶的轴线和第三搅拌叶的轴线与搅拌轴的夹角均为55°?65°。
[0010]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搅拌轴的直径为100?110mm。
[0011]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和第二搅拌叶组的高度差为390?410mm,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和第三搅拌叶组的高度差为390?410mm。
[0012]在上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中,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的直径、第二搅拌叶组的直径和第三搅拌叶组的直径均为1400?1450mm。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搅拌叶组和对应的U型管来达到在控制搅拌速度的同时,提高结晶粒度的目的,具体原理在于,在搅拌过程中,通过设置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0°?50°的搅拌叶叶面来降低含有晶体颗粒和原液的搅拌程度,防止过于剧烈的搅拌降低颗粒粒径,此外,通过U型管来达到对搅拌叶面的固定的目的,因为要达到一定的粒径分布,其转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会太低,太低颗粒太大并且分布不均匀,也不会太高,太高颗粒粒径太小,因此需要一根U型管在比较高的转速下固定叶片,防止叶片变形和颤振,并且U型管在固定的同时并不会扰乱流体的流动,主要还是因为其U型结构和管体本身为圆弧形,在固定搅拌叶面的同时,降低了搅拌的剧烈程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侧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I和用于驱动所述的搅拌轴I的电机2,所述的搅拌轴I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叶组3、第二搅拌叶组4和第三搅拌叶组5,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3、第二搅拌叶组4和第三搅拌叶组5之间的夹角均为60°,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3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I上的两片第一搅拌叶31组成,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4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I上的两片第二搅拌叶41组成,所述的第三搅拌叶组5由对称连接在所述的搅拌轴I上的两片第三搅拌叶51组成,所述的第一搅拌叶31的叶面、第二搅拌叶41的叶面和第三搅拌叶51的叶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0°?50°,优选为45°,第一搅拌叶组3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搅拌叶组3下方的第一 U型管32连接,第二搅拌叶组4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二搅拌叶组4下方的第二U型管42连接,第三搅拌叶组5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组5下方的第三U型管52连接,所述的第一 U型管32、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52的底部分别与搅拌轴I的末端连接,所述的第一 U型管32、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52的端部分别设有盖板6,所述的第一U型管32、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52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的第一 U型管32的管体直径、第二 U型管的管体直径和第三U型管52的管体直径均为70?80mm,在本实施例中为75mm。在图1中第二 U型管的管体直径和第三U型管52重合无法分辨,在图2中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三根第一 U型管32、第二 U型管42和第三U型管52的结构布局。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搅拌叶31的轴线、第二搅拌叶41的轴线和第三搅拌叶51的轴线与搅拌轴I的夹角均为55°?65°,优选为60°。所述的搅拌轴I的直径为100?110mm,优选为105mm,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3和第二搅拌叶组4的高度差为390?410mm,优选为400mm,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4和第三搅拌叶组5的高度差为390?410mm,优选为400mm,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3的直径、第二搅拌叶组4的直径和第三搅拌叶组5的直径均为1400?1450mm,优选为1420mm。
[002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用于驱动所述的搅拌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叶组、第二搅拌叶组和第三搅拌叶组,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一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二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三搅拌叶组由对称连接在所述的搅拌轴上的两片第三搅拌叶组成,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的叶面、第二搅拌叶的叶面和第三搅拌叶的叶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0°?50°,第一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一 U型管连接,第二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二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二 U型管连接,第三搅拌叶组的自由端通过设置在第三搅拌叶组下方的第三U型管连接,所述的第一 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底部分别与搅拌轴的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端部分别设有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型管、第二 U型管和第三U型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型管的管体直径、第二 U型管的管体直径和第三U型管的管体直径均为70?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的轴线、第二搅拌叶的轴线和第三搅拌叶的轴线与搅拌轴的夹角均为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的直径为100?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和第二搅拌叶组的高度差为390?410mm,所述的第二搅拌叶组和第三搅拌叶组的高度差为390?410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甜味剂反应釜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搅拌叶组的直径、第二搅拌叶组的直径和第三搅拌叶组的直径均为1400?1450mm。
【文档编号】B01D9/02GK204219829SQ20142063810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少龙, 王小龙, 凡一帆 申请人:湖北诺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