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部进风电改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47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部进风电改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部进风电改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国内的钢厂、电厂、玻璃厂等相关企业的出口烟尘浓度含量要求低于50mg/m3以下,有些地区要求烟尘浓度含量低于30mg/m3以下,各个企业原先所采用的电除尘器已不能够达到新的排放要求。

在此背景情况下,对除尘系统的升级已势在必行。新上布袋除尘器投资成本高,施工周期长,且场地紧张,很多企业不具备新上袋除尘的条件,由此将原有电除尘改造成布袋除尘已成为第一选择。

目前,普遍的电改袋形式大多为大通风结构,将电除尘内部阴阳极拆除,在原壳体大梁上设置高净气室,此种形式优点:结构简单,施工快速;但是此种电改袋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布袋直接面对烟气冲刷,且所有布袋均在一个大仓内,如有个别布袋破损需更换,就必须停炉,影响效率;且喷吹清灰形式只能采用在线喷吹形式在喷吹过程中烟气仍在运行,清灰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侧部进风形式电改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改袋结构能够克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电改袋缺陷,能够实现在线、离线清灰方式的切换,实现了部分仓室离线检修功能,实现了设备不停炉的情况下完成布袋更换,且改进了进风形式,减少了对布袋的冲刷,提高了布袋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侧部进风电改袋结构,其包括除尘壳体,所述除尘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烟道和出风烟道,

所述除尘壳体的顶部设有上部烟箱,所述除尘壳体的底部设有下部烟箱,所述除尘壳体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除尘壳体的内部分为若干单独的仓室,所述仓室中设有若干布袋;

所述除尘壳体的侧部设有外挂的上侧部烟道和下侧部烟道,所述上侧部烟道靠近所述上部烟箱,所述下侧部烟道靠近所述下部烟箱;

所述进风烟道通过管路连接至通气道,所述通气道通过管路连接至下侧部烟道,所述下侧部烟道的出气口连接有异径管,所述异径管连接有进风弯头,所述进风弯头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弯头与所述进风管连接处设有手动风量调节阀,所述异径管、进风弯头、进风管、手动风量调节阀组成切换阀组件,所述切换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下部烟箱中,所述下部烟箱中设有若干所述切换阀组件;

所述上部烟箱中设有若干喷吹系统,所述喷吹系统上设有离线装置和旁路装置,所述上部烟箱还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通气道上,所述通气道通过管路连接至上侧部烟道;

含尘烟气由所述进风烟道进入所述通气道中,经过所述通气道进入所述下侧部烟道,再通过所述手动风量调节阀分别将烟气输送至所述除尘壳体内部的各个仓室中,经过所述布袋过滤,洁净烟气进入所述上部烟箱中,所述离线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洁净烟气通过所述上部烟箱回到所述通气道中,经过所述通气道回到所述上侧部烟道,再经过所述出风烟道排出。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除尘壳体内壁上,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的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装置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通过垫板固定于所述除尘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钢板上设有若干导流叶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通过加强焊管固定于所述钢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若干灰斗,所述灰斗设置在所述下部烟箱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侧部进风电改袋装置的流程为,含尘烟气由所述进风烟道进入通气道中,经过通气道进入下侧部烟道,再通过手动风量调节阀分别将烟气输送至除尘壳体内部的各个仓室中,经过布袋过滤,洁净烟气进入上部烟箱中,离线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洁净烟气通过上部烟箱回到通气道中,经过通气道回到所述上侧部烟道,再经过出风烟道排出。

在除尘壳体里设置隔板,将每个仓室都独立隔开,通过离线阀及切换阀,可以实现单仓室离线,可实现单仓室离线检修或喷吹清灰。单仓离线检修可实现不停炉对某个仓室破损的布袋进行更换,离线喷吹能够提升清灰效率,在离线状态下对布袋进行清灰,能够达到更好的清灰效果。还设置的临时旁路装置,在出现异常情况或锅炉点火时开启旁路装置,保护布袋不受损害,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在进风处设置导流装置,既起到导流烟气作用又起到挡风作用,避免布袋直接受到冲刷,保证了布袋的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带有外挂烟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除尘壳体,11-上部烟箱,12-下部烟箱,13-布袋,14-上侧部烟道,15-下侧部烟道,101-进风烟道,102-出风烟道,110-喷吹系统,2-通气道,3-切换阀组件,301-异径管,302-进风弯头,303-手动风量调节阀,304-进风管,4-导流装置,401-钢板,402-垫板,403-导流叶片,404-加强焊管,5-旁路装置,6-离线装置,7-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侧部进风电改袋结构,该结构在原来的电除尘壳体一侧设计一个外挂烟箱,进风口处设置的连接烟道将烟气完全引出来,相当于原来的电除尘壳体外加一条烟路,其结构具体参照图1-4所示。

其包括一个除尘壳体1,上述除尘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部烟箱11,上述除尘壳体1的底部设有下部烟箱12,上述下部烟箱12的底端设有灰斗7,在上述除尘壳体1的侧部设有外挂的上侧部烟道14和下侧部烟道15,上述上侧部烟道14靠近上述上部烟箱11,上述下侧部烟道15靠近上述下部烟箱1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上侧部烟道14和下侧部烟道15组成了设置在原来的壳体一侧的外挂式烟箱。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除尘壳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隔板,上述隔板将上述除尘壳体的内部分为若干单独的仓室,上述仓室中设有若干布袋13;在除尘壳体里设置隔板,将每个仓室都独立隔开,通过离线阀及切换阀,可以实现单仓室离线,可实现单仓室离线检修或喷吹清灰。

在原来的除尘壳体1的喇叭进口处设有进风烟道101,在与上述进风烟道10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出风烟道102。

上述进风烟道101通过管路连接至通气道2,上述通气道2通过管路连接至下侧部烟道15,上述下侧部烟道15的出气口连接有异径管301,上述异径管301连接有进风弯头302,上述进风弯头302连接有进风管304,上述进风弯头302与上述进风管304连接处设有手动风量调节阀303,上述异径管301、进风弯头302、进风管304、手动风量调节阀303组成切换阀组件3,上述切换阀组件3设置在上述下部烟箱12中,上述下部烟箱12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有若干上述切换阀组件3。

并且,在上述进风处设置了导流装置4,上述导流装置4设置在上述除尘壳体1内壁上,上述导流装置4设置在上述进风管304的位置处;如图5所示,上述导流装置4包括:钢板401,上述钢板401的一端通过垫板402固定于上述除尘壳体1的内壁上,上述钢板401上设有若干导流叶片403,并且,上述导流叶片403通过加强焊管404固定于上述钢板401上。

在进风处设置导流装置,既起到导流烟气作用又起到挡风作用,避免布袋直接受到冲刷,保证了布袋的寿命。

并且,在上述上部烟箱11中设有若干喷吹系统110,上述喷吹系统110上设有离线装置5和旁路装置6,上述上部烟箱11还通过管路连接至上述通气道2上,上述通气道2通过管路连接至上侧部烟道14。

单仓离线检修可实现不停炉对某个仓室破损的布袋进行更换,离线喷吹能够提升清灰效率,在离线状态下对布袋进行清灰,能够达到更好的清灰效果。还设置的临时旁路装置6,在出现异常情况或锅炉点火时开启旁路装置,保护布袋不受损害,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含尘烟气从原来的喇叭口由上述进风烟道101进入上述通气道2中,经过上述通气道2进入上述下侧部烟道15,再通过上述手动风量调节阀303分别将烟气输送至上述除尘壳体1内部的各个仓室中,经过设置在各个仓室中的上述布袋13过滤,洁净烟气进入上述上部烟箱11中,打开上述离线装置5,洁净烟气通过上述上部烟箱11回到上述通气道2中,经过上述通气道2回到上述上侧部烟道14,再经过上述出风烟道102回到除尘壳体1中,再经过除尘壳体1原有的喇叭出口排出,完成烟气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电改袋结构能够克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电改袋缺陷,能够实现在线、离线清灰方式的切换,实现了部分仓室离线检修功能,实现了设备不停炉的情况下完成布袋更换,且改进了进风形式,减少了对布袋的冲刷,提高了布袋的寿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