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73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茶叶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已有几千年的产茶史,今天已形成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压紧茶等多类茶叶和茶叶、袋泡茶、饮料茶、速溶茶等多种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速溶茶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产品,给人们饮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经查有关资料,目前世界上生产速溶茶,均采用茶粉多次用水提取茶水,再将低浓度的茶水进行浓缩、干燥而成。虽然也有将茶水浓缩后进行冷冻干燥,但能耗大、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只好采用低价低质地茶叶或茶叶末来加工,现有的茶叶粉碎机粉碎效率较低,同时粉碎后茶叶温度较高,不适合后续工序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茶叶粉碎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粉碎仓内的粉碎叶片对茶叶进行粉碎,实现自动控速粉碎,提高了粉碎的效果,再将粉碎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得到的茶叶粉碎颗粒大小合格率更高;通过在收集箱内设置若干个错位设置的冷却挡板,减缓了茶叶粉碎颗粒饲料的流速,延长了冷却路径,通过在冷却挡板内设置冷却水管,大大提高茶叶粉碎颗粒的冷却速度,冷却挡板上的减速板进一步降低茶叶粉碎颗粒的流速,大大提升了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茶叶粉碎装置,包括支架和机体,所述机体固定设置于支架上,所述机体上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通过进料管连接至机体内部,所述进料管下端连接至粉碎仓,所述粉碎仓通过吸风管与抽风机连通,所述吸风管靠近粉碎仓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通风阀,所述粉碎仓内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转轴的粉碎刀片,所述转轴与控速电机连接,所述机体内位于粉碎仓的下端设置筛网,所述筛网下端两侧通过导料板连接至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设置有若干个上下错位设置的冷却挡板,所述冷却挡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向下的减速板,所述收集箱下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收集斗,所述收集箱上右侧壁上端设置有排气管。

所述进料斗内设置有称重平台,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

所述粉碎刀片为螺旋形叶片,所述螺旋形叶片上设置有若干回转粉碎器。

所述粉碎刀片靠近粉碎仓的一端与粉碎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32-40mm。

所述粉碎仓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层。

所述冷却挡板内设置有弯曲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两端伸出冷却挡板端部与外部循环冷却水源连接。

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控制排气量的电磁阀。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粉碎仓内的粉碎叶片对茶叶进行粉碎,实现自动控速粉碎,提高了粉碎的效果,再将粉碎后的茶叶进行筛分,得到的茶叶粉碎颗粒大小合格率更高;通过在收集箱内设置若干个错位设置的冷却挡板,减缓了茶叶粉碎颗粒饲料的流速,延长了冷却路径,通过在冷却挡板内设置冷却水管,大大提高茶叶粉碎颗粒的冷却速度,冷却挡板上的减速板进一步降低茶叶粉碎颗粒的流速,大大提升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冷却挡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茶叶粉碎装置,包括支架1和机体2,所述机体2固定设置于支架1上,所述机体2上端设置有进料斗3,所述进料斗3内设置有称重平台5,所述称重平台5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6,所述进料斗3通过进料管4连接至机体1内部,所述进料管4下端连接至粉碎仓7,所述粉碎仓7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垫层,所述粉碎仓7通过吸风管11与抽风机12连通,所述吸风管11靠近粉碎仓7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通风阀13,所述粉碎仓7内部设置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转轴9的粉碎刀片8,所述粉碎刀片8为螺旋形叶片,所述螺旋形叶片上设置有若干回转粉碎器,所述粉碎刀片8靠近粉碎仓7的一端与粉碎仓7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32-40mm,所述转轴9与控速电机10连接,所述机体2内位于粉碎仓7的下端设置筛网14,所述筛网14下端两侧通过导料板15连接至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下方设置有收集箱17,所述收集箱17内设置有若干个上下错位设置的冷却挡板18,所述冷却挡板18内设置有弯曲的冷却水管23,所述冷却水管23两端伸出冷却挡板18端部与外部循环冷却水源连接,所述冷却挡板1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倾斜向下的减速板19,所述收集箱17下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收集斗20,所述收集箱17上右侧壁上端设置有排气管21,所述排气管21上设置有控制排气量的电磁阀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