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359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釜领域,更具体涉及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520709177.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包括内釜体和外釜体,釜盖盖设于内釜体和外釜体上端,外釜体套设有内釜体外部,内釜体和外釜体之间设有加料管,加料管的下端位于内釜体的下部,加料管的上端穿过釜盖位于釜盖外,内釜体的下部设有入液孔,内釜体与外釜体之间还设有用于堵塞入液孔的环状推块,环状推块的内壁与内釜体的外壁相匹配, 环状推块的外壁与外釜体的内壁相匹配, 环状推块的内壁、外壁分别与内釜体、外釜体滑动连接,环状推块的内壁设有软垫,软垫的内壁设有软塞,本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加液管损伤的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

但是上述专利文件中由于软垫是固定在环状推块的,软塞又是设置在软垫上的,故软塞是随环状推块一起作上下运动的,而软塞是塞在入液孔内的,在随着环状推块作上下运动时,不仅受到入液孔的一个剪切力,内釜体的外壁与软塞之间还存在摩擦力,软塞容易磨损或者断裂,导致内釜体内的液体流出,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更换软塞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用高压气体作推动力,使内釜体和外釜体之间存在相互的推力,容易使釜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节约生产成本,且不会使釜体损坏的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包括内釜体、环状推块和入液孔,所述入液孔的圆周侧壁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环状推块朝向内釜体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磁铁,所述相邻两个磁铁相互吸合,所述内釜体的外壁对应入液孔处开设有若干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大小形状均与磁铁相同,所述容纳槽的数量与磁铁数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磁铁充满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凹槽的底面固定,另一端与磁铁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釜体底部,所述釜体底部设置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与环状推块的环形底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缸至少有两个,所述气压缸在环状推块的环形底面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还包括釜盖,所述釜盖上设置有气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和连接管,所述第一输液管穿过釜盖并伸入环状推块内并与环状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由环状推块的环形底面向环状推块内部延伸并与环状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伸入环状推块的一端高于第一输液管伸入环状推块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液管伸入环状推块的一端和第二输液管伸入环状推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液管内设置有与第一输液管内壁紧贴的密封杆。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杆部分伸出第一输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杆伸入第一输液管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处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环状推块下压将液体压入内釜体内时,此时电磁铁是不通电的,凹槽内的磁铁吸向电磁铁,此时伸缩杆被拉伸一部分,由于容纳槽的大小形状与磁铁完全相同,故容纳槽内的一块磁铁完全钳入容纳槽内,将入液孔封住,环状推块继续下降,会将容纳槽内的磁铁和凹内槽的磁铁卡住分离,这样依次将所有入液孔封住,当环状推块上升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产生磁极且电磁铁和磁铁相对面上的磁极相同,这样电磁铁便对磁铁有一个向外的推力,直接将磁铁推入凹槽内,由于最后一个磁铁和凹槽之间设置有伸缩杆可使磁铁在被推回来的时候不被推倒,接着环状推块继续上升,电磁铁依次将磁铁推回凹槽,由于相邻两个磁铁是相互吸合的,不会被电磁铁推倒,这样便代替了软塞对内釜体进行封闭,使用时只需消耗少量电量,节省成本,且密封效果比软塞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说明:1、气压缸;2、活塞杆;3、内釜体;4、釜体底部;5、第二输液管;6、连接管;7、环状推块;8、气孔;9、第一输液管;10、釜盖;11、入液孔;12、电磁铁;13、容纳槽;14、磁铁;15、伸缩杆;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底部加料的反应搅拌釜,包括内釜体3、环状推块7和入液孔11,所述入液孔11的圆周侧壁内设置有电磁铁12,所述环状推块7朝向内釜体3的一面开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内设置有若干个磁铁14,所述相邻两个磁铁14相互吸合,所述内釜体3的外壁对应入液孔11处开设有若干个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的大小形状均与磁铁14相同,所述容纳槽13的数量与磁铁14数量一致。

当环状推块7下压将液体压入内釜体3内时,本实施例中电磁铁12通正向电使电磁铁12产生朝向磁铁14的磁极可与磁铁14吸合,当电磁铁12不通电或者通正向电时,凹槽16内的磁铁14吸向电磁铁12,由于容纳槽13的大小形状与磁铁14完全相同,故容纳槽13内的一块磁铁14完全嵌入容纳槽13内,将入液孔11封住,本实施例中在环状推块7下降到使凹槽16对应容纳槽13的时候可稍作停滞,使磁铁14能完全嵌入容纳槽13后再继续向下运动,环状推块7继续下降,会将容纳槽13内的磁铁14和凹槽16内的磁铁14卡住分离,这样依次将所有入液孔11封住,当环状推块7上升时,电磁铁12通反向的电时,电磁铁12产生磁极,且电磁铁12和磁铁14相对面上的磁极相同,这样电磁铁12便对磁铁14有一个向外的推力,直接将磁铁14推入凹槽16内,本实施例中环状推块7上升到使凹槽16对应容纳槽13的时候可稍作停滞,使磁铁14被完全推入凹槽16内,这样便代替了软塞对内釜体3进行封闭,使用时只需消耗少量电量,节省成本,且密封效果比软塞好。

本实施例优选的可在磁铁14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可更好的密封入液孔11。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若干个磁铁14充满凹槽16,可防止磁铁14在凹槽16内发生倾斜,影响磁铁14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凹槽16的底面设置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的一端与凹槽16的底面固定,另一端与磁铁14固定,通过伸缩杆15将凹槽16底部的磁铁14定位可有效防止磁铁14受力倾倒,而之后的磁铁14由于受到凹槽16最底部的磁铁14的吸力,故不会倾倒。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釜体底部4,所述釜体底部4设置有气压缸1,所述气压缸1的活塞杆2与环状推块7的环形底面固定连接,通过气压缸1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气体使环状推块7上升下降,其作用力大,效果好,不会使内釜体3和外釜体受压变形,且节省成本,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气压缸1至少有两个,所述气压缸1在环状推块7的环形底面上均匀分布,使环状推块7受力均匀,避免环状推块7受力不均倾斜,同时也保护气压缸1的活塞杆2受不平衡的力断裂。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釜盖10,所述釜盖10上设置有气孔8,可减小气压缸1推动环状推块7时的阻力。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包括第一输液管9、第二输液管5和连接管6,所述第一输液管9穿过釜盖10并伸入环状推块7内并与环状推块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5由环状推块7的环形底面向环状推块7内部延伸并与环状推块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液管5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高于第一输液管9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所述连接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输液管9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和第二输液管5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所述第一输液管9内设置有与第一输液管9内壁紧贴的密封杆,这样不仅可以固定输液管,同时输完液的时候将密封杆插入第一输液管9内,由于第二输液管5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高于第一输液管9伸入环状推块7的一端,液体在受压回流的时候,只对密封杆作用水平的力和向下的力,不会推动密封杆上升,这样将有效的防止液体回流。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密封杆部分伸出第一输液管9,方便工作人员放入和取出密封杆。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密封杆伸入第一输液管9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压缸1的活塞杆2处设置有密封圈,可防止液体泄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