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加热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85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三层加热烘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三层加热烘箱。



背景技术:

涂布是基材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主要过程就是将制作好的糊状浆料,均匀、连续的涂覆在基材上,并保证涂布厚度的一致性,将涂布厚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公差范围内,烘箱是涂布机的部件之一,是一种将涂覆在基材上浆料烘干的装置,涂布机烘箱主要包括烘干室、风道、风机、加热管和控制装置,普通涂布线烘箱主要有顶部热风加热或底部加热管加热,在烘烤产品的时候,产品由于受热不均匀,会出现缩孔、凸起、波纹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三层加热烘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三层加热烘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三层加热烘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底端安装有机架,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设有导热层,导热层内设有第一加热管,导热层的顶端设有多个金属导热块和涂布锟子,所述金属导热块和涂布锟子均匀间隔分布,箱体的顶端设有三个风机,风机嵌入在箱体的顶端侧壁上,风机的底端设有导风管,导风管内设有第二加热管,导风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连接有喷嘴,且导风管和喷嘴均位于箱体的内部,箱体内部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铝基板,铝基板上开有凹槽,凹槽的截面为梯形,凹槽内设有红外加热管,且凹槽与红外加热管之间设有第一反射板,第一反射板安装在凹槽的内壁上,凹槽开口处设有红外透光网板,所述箱体远离铝基板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箱门,箱门靠近铝基板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反射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卡块,卡块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卡环,卡环内活动连接有红外加热管。

优选的,所述涂布锟子包括支架、电机和转锟,所述电机和转锟均安装在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转锟的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壁内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海绵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箱体的顶端设有风机和第二加热管,箱体的内部底端设有第一加热管和金属导热块,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红外加热管和反射层,使涂胶布在上下左右各个方向都能受热均匀,防止涂胶布因为受热不均匀出现缩孔、凸起、波纹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产品的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对涂胶布进行加热烘干,烘干效率高,节约了烘干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层加热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层加热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加热管、3箱体、4导热层、5金属导热块、6涂布锟子、7喷嘴、8第二加热管、9导风管、10风机、11红外加热管、12铝基板、13红外透光网板、14第一反射板、15箱门、16第二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三层加热烘箱,包括箱体3,箱体3的底端安装有机架1,箱体3的内部底端设有导热层4,导热层4内设有第一加热管2,导热层4的顶端设有多个金属导热块5和涂布锟子6,金属导热块5和涂布锟子6均匀间隔分布,箱体3的顶端设有三个风机10,风机10嵌入在箱体3的顶端侧壁上,风机10的底端设有导风管9,导风管9内设有第二加热管8,导风管9远离风机10的一端连接有喷嘴7,且导风管9和喷嘴7均位于箱体3的内部,箱体3内部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铝基板12,铝基板12上开有凹槽,凹槽的截面为梯形,凹槽内设有红外加热管11,且凹槽与红外加热管11之间设有第一反射板14,第一反射板14安装在凹槽的内壁上,凹槽开口处设有红外透光网板13,所述箱体3远离铝基板12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箱门15,箱门15靠近铝基板12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反射板16,凹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卡块,卡块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卡环,卡环内活动连接有红外加热管11,涂布锟子6包括支架、电机和转锟,所述电机和转锟均安装在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转锟的转轴连接,箱体3的侧壁内均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保温海绵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层。

工作原理:将完成涂胶的涂胶布经由匀速转动的涂布辊子6水平平铺在箱体3的中间处,箱体3内部顶端的风机10工作,将外界的冷空气抽入到导风管9中,第二加热管8将冷风加热后,通过喷嘴7喷射到涂胶布上,箱体3侧壁上的红外加热管11开始加热,通过凹槽内的第一反射板14和箱门内的第二反射板16对其不断反射,增强红外加热管11的加热性能,箱体3内部底端的第一加热管开始加热,通过导热层4将热量传递给金属加热块5,金属加热块5对涂胶布进行均匀的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可打开烘箱门15,检查当前涂胶布的烘干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