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79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砂型铸造行业内,树脂砂的制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以及有害气体。由于树脂砂铸造工艺是用树脂作为粘接剂,酸类作为固化剂。当型砂混入树脂后,飞扬起来的粉尘带有树脂内含有的甲醛、甲苯、糠醇等有毒物质。随着抛砂、成型、固化、浇铸等一系列工艺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严重的污染了工作环境,造成工人皮肤过敏、咳嗽、流涕、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工作时间长了还会造成指甲灰化。

并且回用砂中经常残留粉末等细微颗粒,影响树脂砂的生产质量,进而影响制芯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实现自动除尘,增强除尘效果,提高树脂砂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除尘器主体包括过滤室和设于过滤室下端的灰斗组件;所述灰斗组件包括灰斗、卸料器,以及设于灰斗左、右两侧的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振动器;所述除尘器主体的下部侧端面设有含尘气体入口;所述除尘器主体与含尘气体入口对应位置设有倾斜放置的斜板,该斜板与含尘气体前进方向成40-50°的夹角;以及所述除尘器主体的顶部与一风机的进气端连通,该风机的出气端为净化后气体出口;所述过滤室包括由隔仓板隔开形成的四个过滤分室;每个过滤分室内均设有一过滤袋;每个过滤分室的顶部对应设有一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脉冲阀,所述的电磁脉冲阀的出口连接喷吹管,所述喷吹管通过文氏管与过滤袋内腔连通;以及每个过滤分室的顶部还对应设有一由提升气缸控制打开/关闭的提升阀;所述提升阀设于提升气缸的正下方,且所述提升阀与提升气缸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提升气缸通过导杆与连接板相连,连接板与提升阀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杆;以及所述提升阀呈长方体结构,且所述提升阀的底部边缘向上凸起形成一圈挡板,内部形成空腔;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一层橡胶密封层。

进一步,所述提升气缸包括分别与四个过滤分室的提升阀对应的内置第一磁环的第一提升气缸、内置第二磁环的第二提升气缸、内置第三磁环的第三提升气缸,以及内置第四磁环的第四提升气缸;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提升气缸的端部分别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磁感应开关、第二磁感应开关、第三磁感应开关和第四磁感应开关;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感应开关接近时,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感应开关的闭合信号发出对应的脉冲信号给每个过滤分室的电磁脉冲阀;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提升气缸还分别通过一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电磁阀适于根据控制模块发出的驱动信号驱动相应提升气缸的运动。

进一步,所述电磁脉冲阀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气包结构,该气包结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气水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过滤袋为涤纶针刺毡滤袋。

进一步,所述除尘器主体的右侧还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所述净化后气体出口与一排气管相连;该排气管的管口处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上部且位于空气净化装置的上部设有气体质量检测口;以及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还设有雨帽。

进一步,所述的四个过滤分室内分别设有一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湿度感应装置;以及该四个过滤分室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电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净化后气体出口还与一消音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与含尘气体前进方向成40-50°的夹角斜板,能够防止因为气流冲击而扬尘;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各过滤分室轮流进行清灰,当某一过滤分室进行喷吹清灰时,过滤气流被切断,避免了喷吹清灰产生粉尘二次飞扬;脉冲喷吹工序采用定时法,当除尘主体的差压值达到设定值时,即由差压送器发出信号,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按规定的程序逐个过滤分室清灰;各过滤分室轮流清灰的模式使得检修更换过滤袋可以在不停止系统风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过滤分室进行;通过设置的控制模块控制除尘装置的工序进程,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节约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提升气缸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的提升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过滤室1、灰斗2、卸料器3、振动器4、含尘气体入口5、斜板6、风机7、过滤袋8、电磁脉冲阀9、喷吹管10、提升气缸11、提升阀12、排气管13、气体质量检测口14、雨帽15、文氏管16、湿度感应装置17、电加热装置18、连接板19 、导杆20、支杆21、挡板22、空腔23、橡胶密封层2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树脂砂除尘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和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除尘器主体包括过滤室1和设于过滤室1下端的灰斗组件;所述灰斗组件包括灰斗2、卸料器3,以及设于灰斗2左、右两侧的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振动器4;所述除尘器主体的下部侧端面设有含尘气体入口5;所述除尘器主体与含尘气体入口5对应位置设有倾斜放置的斜板6,该斜板6与含尘气体前进方向成40-50°的夹角;以及所述除尘器主体的顶部与一风机7的进气端连通,所述风机7的出气端为净化后气体出口;所述过滤室1包括由隔仓板隔开形成的四个过滤分室;每个过滤分室内均设有一过滤袋8;每个过滤分室的顶部对应设有一由控制模块控制的电磁脉冲阀9,所述的电磁脉冲阀9的出口连接喷吹管10,所述喷吹管10通过文氏管16与过滤袋8内腔连通;以及每个过滤分室的顶部还对应设有一由提升气缸11控制打开/关闭的提升阀12;所述提升阀12设于提升气缸11的正下方,且所述提升阀12与提升气缸11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提升气缸11通过导杆20与连接板19相连,连接板19与提升阀12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杆21;以及所述提升阀12呈长方体结构,且所述提升阀12的底部边缘向上凸起形成一圈挡板22,内部形成空腔23;所述挡板22的底部设有一层橡胶密封层24。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采用例如但不限于PLC控制器。所述提升气缸11包括分别与四个过滤分室的提升阀12对应的内置第一磁环的第一提升气缸11、内置第二磁环的第二提升气缸11、内置第三磁环的第三提升气缸11,以及内置第四磁环的第四提升气缸11;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提升气缸11的端部分别设有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一磁感应开关、第二磁感应开关、第三磁感应开关和第四磁感应开关;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感应开关接近时,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磁感应开关的闭合信号发出对应的脉冲信号给每个过滤分室的电磁脉冲阀9;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提升气缸11还分别通过一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电磁阀适于根据控制模块发出的驱动信号驱动相应提升气缸11的运动。

具体的,所述橡胶密封层24的厚度为 5-15cm,以保证密封效果。所述导杆20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9上。呈长方体结构的阀盖较于传统的圆形阀盖能更充分盖紧过滤分室。

所述电磁脉冲阀9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气包结构,该气包结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气水分离器。

所述过滤袋8为涤纶针刺毡滤袋。

所述除尘器主体的右侧还设有检修门。

所述净化后气体出口与一排气管13相连;该排气管13的管口处设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适用于净化除尘后的气体,以使不会排入大气后污染空气。

所述排气管13的上部且位于空气净化装置的上部设有气体质量检测口14;所述气体质量检测口14用于检测除尘后的气体的质量参数;以及所述排气管13的顶部还设有雨帽15。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一报警模块,适于当某一个过滤分室出现运行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检修以排除故障。

所述的四个过滤分室内分别设有一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湿度感应装置17;以及该四个过滤分室内还分别设有一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电加热装置18。设置的湿度感应装置17和电加热装置18,当除尘器装置作在低温或者负压状态下,过滤袋8受潮时,通过湿度感应装置17进行感应,通过电加热装置18进行加热烘干,用于避免灰尘黏在滤袋上而降低除尘效率的问题的产生。

所述净化后气体出口还与一消音器相连。所述消音器用于降低净化后气体出口的噪音,以避免噪音对车间工作人员的干扰。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