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113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制药、化工及其他相关行业中,常使用到反应釜,为了加速釜内物料的反应和使物料均匀化,通常在物料反应的同时对釜内物料进行搅拌。

传统的反应釜通常是在釜体内设置转轴,在转轴上安装有搅拌叶轮,通过电机带动搅拌叶轮旋转,实现对反应物质的混配功能。这种搅拌方式的反应釜由于搅拌杆悬伸在反应釜内腔,且由于搅拌叶轮的设置,使得搅拌杆的负载过大,搅拌杆会发生变形,进而直接影响后续的搅拌效果;传统的反应釜内在搅拌杆和搅拌叶轮的匀速搅拌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搅拌旋涡,不利于反应物的混合,需要长时间搅拌才能把物料搅拌均匀,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设有两个支撑板墙和主电机,两个支撑板墙相互对称设置在底座的左右两侧,主电机设在两个支撑板墙之间,主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两个支撑板墙之间设有釜体,釜体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板墙之间转动连接,釜体上在两个支撑板墙之间套设有与主动齿轮相配合的从动齿圈,釜体内设有搅拌筒,搅拌筒的外圆面左右两端对称套设有支撑板,搅拌筒通过第二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支撑板是圆环形结构,支撑板的外圆端固定连接在釜体内腔壁上,支撑板上设有通孔,搅拌筒的左右两端均为敞口结构设计,搅拌筒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搅拌叶,搅拌筒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釜体的左右侧端分设有出料管和进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搅拌筒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12个或14个第一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搅拌筒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8个或10个第二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搅拌叶的宽度大于第二搅拌叶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出料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进料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釜体作主旋转运动,进而带动搅拌筒旋转,搅拌筒作副旋转运动,使得搅拌筒内外形成两个搅拌旋涡,且两个搅拌旋涡的旋转速度不一,产生压力差,促进两个搅拌旋涡相互连通搅拌,提高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板墙,3-主电机,4-搅拌筒,5-釜体,6-进料管,7-第一控制阀,8-出料管,9-第二控制阀,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圈,12-支撑板,13-第一轴承,14-通孔,15-第一搅拌叶,16-第二搅拌叶,17-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筒式桨叶反应釜,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两个支撑板墙2和主电机3,两个所述支撑板墙2相互对称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主电机3设在两个支撑板墙2之间,主电机3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主动齿轮10,两个所述支撑板墙2之间设有釜体5,所述釜体5通过第一轴承13与支撑板墙2之间转动连接,釜体5上在两个支撑板墙2之间套设有与主动齿轮10相配合的从动齿圈11,釜体5内设有搅拌筒4,所述搅拌筒4的外圆面左右两端对称套设有支撑板12,搅拌筒4通过第二轴承17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2是圆环形结构,支撑板12的外圆端固定连接在釜体5内腔壁上,支撑板12上设有通孔14,所述搅拌筒4的左右两端均为敞口结构设计,所述搅拌筒4的外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搅拌叶15,搅拌筒4的内圆面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搅拌叶16,所述第一搅拌叶15的宽度大于第二搅拌叶16的宽度,所述釜体5的左右侧端分设有出料管8和进料管6,所述出料管8上设有第二控制阀9,所述进料管6上设有第一控制阀7。

釜体5内通过进料管6加入一定量的原料和添加剂,然后通过第一控制阀7密封,启动主电机3,主电机3通过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圈11配合,带动釜体5高速旋转,釜体5旋转带动内部液体转动,流动的液体通过推动第二搅拌叶15带动搅拌筒4旋转,且高度转动的釜体5通过支撑板12与搅拌筒4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推动搅拌筒4旋转,搅拌筒4通过第二搅拌叶16搅拌搅拌筒4内的液体,这使得搅拌筒4内外各形成一个旋转速度不一的搅拌旋涡,使得原料与添加剂快速混合,提高搅拌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