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91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过滤领域,特别是涉及到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



背景技术:

真空净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原理而设计的,它由真空加热罐精滤器、冷凝器、初滤器、水箱、真空泵、排油泵以及电气柜组成的。真空泵将真空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有入口管道进入初滤器,清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加热罐内,经过加热等40~75℃的油通过自动油漂阀,此阀是自动控制进入真空罐内的油量进出平衡。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分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连续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排入精滤器通过滤油纸或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机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分、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油处排出机外。

现有加热器加热后的热油会直接进入真空罐,导致喷头喷出的水汽中会含有一些油,这些油经真空泵吸出,排放出去,形成了浪费,而且现有加热器都采用电加热器,会形成局部加热,对油产生破坏,造成死油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解决现有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油加热器直接进入真空罐,导致喷出水汽夹杂很大一部分油,使得过滤效果差的缺陷,以及采用电加热器,形成局部加热,对油有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包括顺序连接的前置过滤装置、加热器和真空罐,所述的前置过滤装置连接到进油口,加热器的出口经一个喷淋头连通到真空罐内部,喷淋头位于真空罐内部的上端,真空罐的底端经一个油泵A连接到后置过滤装置,真空罐的上端连接有一个真空泵A,真空泵A依次经积水器、冷凝器和缓冲罐连接到真空罐中,加热器和真空罐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沉降罐,沉降罐和加热器之间设置设置有一个油泵B。

本装置中,油水混合物先经前置过滤装置滤掉较大的颗粒的机械杂质后进入加热器,乳状油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油的粘度降低,利用油和水的沸点差,使油包水型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子将油分子胀破,利于油水的分离。热油进入沉降罐,油中细小分散的乳状水滴逐渐汇集成越来越大的水珠,在油膜张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下,油中的水珠聚结并沉降到底部,脱除了大量水分的油液由喷淋头喷洒进真空罐,油中的水分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水积累在节水器中,由一个阀门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油泵A排入后置滤油装置中通过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本装置中前置滤油装置是粗过滤,后置滤油装置是精过滤。本装置比起现有技术多了一个沉降罐,使得加热后的混合物先进行沉淀,给予油水充分分离的时间,并减少了进入真空罐中的水蒸气,使得真空罐的水蒸气带出的油大大的减少,而且还增加了油泵B,用于在修理时,将加热器中的油液抽入沉降罐,方便修理。

进一步,上述的真空罐与缓冲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泄压阀。在真空罐中的空气不断被真空泵A抽走,会使得真空罐内气压减小,并导致真空泵A很难从真空罐内抽出水蒸气,所以需要通过泄压阀向真空罐放入空气,保证正常工作。

进一步,上述的真空罐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放气阀,在真空罐使用完后,通过放气阀将其内部的剩余水蒸气放出。

进一步,上述的油泵A和后置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止回阀。防止后置过滤装置中的油液倒流。

进一步,上述的积水器的下方连接有一个水箱,水箱和积水器之间设置有一个排水阀。积水器中除了有水,还有油液中的一些废气,经加热蒸发出来,所以需要放入水箱中沉淀,然后先放出废气,在放出废液,防止造成污染。

进一步,上述的加热器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且平行设置的动侧板和固侧板,固侧板和动侧板之间即设置多个板片,动侧板和固侧板经螺栓连接,动侧板和固侧板夹紧板片,使得板片中的流道与外界没有缝隙,所述的动侧板的两侧都设置有一条滑槽A,固侧板的两侧都设置有滑槽B,两条滑槽A与两条滑槽B一一对应,形成两组滑槽,还包括一个U形片,U形片的两端分别插入该两组滑槽,U形片、动侧板、固侧板和底板构成一个封闭空间,U形片上端还设置有一个真空泵B,真空泵B即连通到封闭空间,底板上在U形片的端头处设置有开槽,U形片的端头即嵌入开槽中,动侧板和固侧板对应U形片的顶部位置都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开槽、滑槽A和滑槽B内设置有橡皮管,橡皮管连通到一个气泵。

本装置中,板式加热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一致,不同是增加了一个U形片,U形片盖住板式加热器,U形片、动侧板、固侧板和底板构成一个封闭空间,板片即位于这个封闭空间内,工作人员不可能碰到该板片,所以避免了烫伤,而且在U形片的上方设置了一个真空泵,其对封闭空间抽真空,一是加强隔热效果,防止U形片也被带动发热,二是抽掉封闭空间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水滴在U形片上端部凝结掉落在板片上,避免了板片加热不均匀。上述的动侧板和固侧板对应U形片的顶部位置都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开槽、滑槽A和滑槽B内设置有橡皮管,橡皮管连通到气泵。因为这些槽连通,所以只需要一根橡皮管即可,这样U形片的沿边都有橡皮管接触压迫,保证了密封性能。

进一步,上述的U形片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手,方便提拿U形片。

进一步,上述的U形片的顶部呈弧形,U形片的内顶即使有凝水,一般也会顺着弧形掉落,不会直接滴落在板片上。

进一步,上述的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用于整个装置的行走,使得维修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加热器和真空罐之间设置了一个沉降罐,使得加热后的混合物先进行沉淀,给予油水充分分离的时间,并减少了进入真空罐中的水蒸气,使得真空罐的水蒸气带出的油大大的减少;

(2)加热器和沉降罐之间设置了一个油泵,用于抽出加热器中的残油,方便加热器的维修;

(3)加热器采用蒸汽加热方式,不仅加热速度增加,而且加热均匀,避免对油局部加热,保证了油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未设置U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的U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的动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实施例1中加热器的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实施例1中设置U形片时动侧板的横向剖视图;

图9 为实施例1中设置U形片时动侧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10 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 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板,2-动侧板,3-固侧板,4-板片,5-U形片,6-凹槽,7-真空泵B,8-橡皮管,9-前置过滤装置,10-加热器,11-真空罐,12-进油口,13-喷淋头,14-后置过滤装置,15-真空泵A,16-积水器,17-冷凝器,18-缓冲罐,19-沉降罐,20-油泵A,21-油泵B,22-放气阀,23-止回阀,24-泄压阀,25-水箱,101-开槽,201-滑槽A,202-进油孔,203-出油孔,301-滑槽B,302-进气孔,303-出气孔,501-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蒸汽加热真空滤油机,包括顺序连接的前置过滤装置9、加热器10和真空罐11,所述的前置过滤装置9连接到进油口12,加热器10的出口经一个喷淋头13连通到真空罐11内部,喷淋头13位于真空罐11内部的上端,真空罐11的底端经一个油泵A20连接到后置过滤装置14,真空罐11的上端连接有一个真空泵A15,真空泵A15依次经积水器16、冷凝器17和缓冲罐18连接到真空罐11中,加热器10和真空罐11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沉降罐19,沉降罐19和加热器10之间设置设置有一个油泵B21。

本装置中,油水混合物先经前置过滤装置滤掉较大的颗粒的机械杂质后进入加热器,乳状油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油的粘度降低,利用油和水的沸点差,使油包水型的乳化油中的水分子将油分子胀破,利于油水的分离。热油进入沉降罐,油中细小分散的乳状水滴逐渐汇集成越来越大的水珠,在油膜张力与重力共同作用下,油中的水珠聚结并沉降到底部,脱除了大量水分的油液由喷淋头喷洒进真空罐,油中的水分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被真空泵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水积累在节水器中,由一个阀门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油泵A排入后置滤油装置中通过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本装置中前置滤油装置是粗过滤,后置滤油装置是精过滤。本装置比起现有技术多了一个沉降罐,使得加热后的混合物先进行沉淀,给予油水充分分离的时间,并减少了进入真空罐中的水蒸气,使得真空罐的水蒸气带出的油大大的减少,而且还增加了油泵B,用于在修理时,将加热器中的油液抽入沉降罐,方便修理。

所述的加热器10包括底板1,以及安装在底板1上的且平行设置的动侧板2和固侧板3,固侧板3和动侧板2之间即设置多个板片4,动侧板2和固侧板3经螺栓连接,动侧板2和固侧板3夹紧板片4,使得板片4中的流道401与外界没有缝隙,所述的动侧板2的两侧都设置有一条滑槽A201,固侧板3的两侧都设置有滑槽B301,两条滑槽A201与两条滑槽B301一一对应,形成两组滑槽,还包括一个U形片5,U形片5的两端分别插入该两组滑槽,U形片5、动侧板2、固侧板3和底板1构成一个封闭空间,U形片5上端还设置有一个真空泵7,真空泵7即连通到封闭空间。

本装置中,板式加热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一致,不同是增加了一个U形片5,U形片5盖住板式加热器,U形片5、动侧板2、固侧板3和底板1构成一个封闭空间,板片4即位于这个封闭空间内,工作人员不可能碰到该板片4,所以避免了烫伤,而且在U形片5的上方设置了一个真空泵7,其对封闭空间抽真空,一是加强隔热效果,防止U形片5也被带动发热,二是抽掉封闭空间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水滴在U形片5上端部凝结掉落在板片4上,避免了板片4加热不均匀。

底板1上在U形片5的端头处设置有开槽101,U形片5的端头即嵌入开槽101中。增强了U形片5与底板1之间的密封性。动侧板2和固侧板3对应U形片5的顶部位置都设置有凹槽6,所述的凹槽6、开槽101、滑槽A201和滑槽B301内设置有橡皮管8,橡皮管8连通到气泵。这样U形片5的沿边都有橡皮管接触压迫,保证了密封性能。气泵即用于橡皮管8的放气和充气,U形片5安装前,橡皮管8中是没有气体的,在U形片5安装完成后,即可以充气,保证了橡皮管8对U形片5的所有沿边进行压迫。因为所有的槽都相连通,即可以通过一个橡皮管8来实现。

本装置中固侧板3固定在底板1上,动侧板2则通过螺栓连接固侧板3,动侧板2和固侧板3都与板片4有接触,所以在板片4与动侧板2、固侧板3之间设置了隔热层,防止板片4向动侧板2、固侧板3传导热量,该隔热层可以是玻璃纤维、石棉等。装置中,板片4内有两条流道,一条为加热气体流道,另一条为被加热油流道,所以在固侧板3上设置了进气孔302和出气孔303,进气孔302和出气孔303分别连接到加热气体流道的两端,动侧板2上设置了进油孔202和出油孔203,进油孔202和出油孔203分别连接到被加热油流道的两端,通过板片,实现通入气体和通入油的热量交换。

U形片5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提手501,方便提拿U形片5。

U形片5的顶部呈弧形,U形片5的内顶即使有凝水,一般也会顺着弧形掉落,不会直接滴落在板片4上。

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02,用于整个装置的行走,使得维修比较方便。

实施例2

如图10,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真空罐11与缓冲罐18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泄压阀24。在真空罐中的空气不断被真空泵A抽走,会使得真空罐内气压减小,并导致真空泵A很难从真空罐内抽出水蒸气,所以需要通过泄压阀向真空罐放入空气,保证正常工作。

真空罐11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放气阀22,在真空罐使用完后,通过放气阀将其内部的剩余水蒸气放出。

油泵A20和后置过滤装置14之间设置有一个止回阀23。防止后置过滤装置中的油液倒流。

实施例3

如图11,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积水器16的下方连接有一个水箱25,水箱25和积水器16之间设置有一个排水阀。积水器中除了有水,还有油液中的一些废气,经加热蒸发出来,所以需要放入水箱中沉淀,然后先放出废气,在放出废液,防止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