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7056发布日期:2018-08-21 10: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由该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和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迫使炼油界更加注重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未来市场车用燃料趋向于“超低硫”,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燃料将无法进入市场。加氢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脱硫手段,在清洁车用燃料的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效加氢催化剂则是加氢技术的核心技术,因此,开发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新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则成为炼油工业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加氢精制催化剂通常采用浸渍法制备,即用含有所需活性组分(如ni、mo、co、w等)的溶液,浸渍某种载体,之后进行干燥、焙烧或不焙烧的方法。cn103551162a公开一种柴油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催化剂的组成包括载体、助剂、活性金属;载体为al2o3-zro2-tio2-sio2多元氧化物复合载体;助剂为磷;以镍、钴、钼和钨为活性组分;各组分以催化剂为基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以氧化物计,氧化钴1~6wt%;氧化镍1~15wt%,氧化钼2~12wt%,氧化钨12~35wt%,助剂五氧化二磷1.5~5wt%;催化剂的孔容≮0.2ml/g,比表面积为≮140m2/g,机械强度≮15n/mm;复合载体中各组分在载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氧化钛占2~15wt%,氧化硅占2~20wt%,氧化锆占5~15wt%;余量为氧化铝。该催化剂通过分步浸渍法来制得:将共浸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两步浸渍载体,并且在每一步浸渍完成后都进行了焙烧。cn103657667a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孔结构重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铝溶胶的制备;2)将沥青残渣粉末与铝溶胶混合制备大孔结构催化剂载体;3)将成型后的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分部的两步浸渍法浸渍;最后制得催化剂。该制备方法的两步浸渍法具体为:第一步先浸渍mo,第二步浸渍ni,并且,浸渍液中不包含有机络合剂。由现有技术提供的两步浸渍法使得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有限。cn100469440c、cn102909027a公开了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向载体中引入有机分散剂或络合剂(如乙二醇、草酸、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氨三乙酸等)制备了ni-w-mo三元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与现有方法提供的催化剂相比,其所得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加氢精制性能。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由该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明显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活性稳定性。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络合浸渍技术,通过在浸渍过程中引入络合剂,并在低温下干燥,可以减弱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提高金属分散度、改变金属硫化顺序,形成更多的高活性的活性相并提高活性中心数目。但是,由于在络合浸渍技术中采用了低温干燥,并没有经过高温焙烧的过程,金属化合物仍然以金属盐类的形式存在于载体表面,活性组分与载体作用力较弱,致使在高温高压以及恶劣原料的加氢反应条件下,金属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聚集,助剂化效应减弱,活性中心数目减少,本征活性下降,因此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下降。而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的催化剂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活性组分与载体作用力较强,活性中心的本征活性较低,由于没有络合剂的分散和阻隔作用,活性组分片晶较大,活性中心数目较少,活性很低。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通过两步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第一步浸渍和第二步浸渍分别用于引入加氢金属活性组分和有机络合剂,在第一步浸渍过程中加入有机络合剂并使之通过焙烧转化为炭,不仅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能够有效地长时间保持催化剂的高活性,从而大大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第一步浸渍过程中加入的有机络合剂,有机络合剂的存在阻碍了焙烧过程中活性金属的聚集,使其分散的更加均匀;同时,第一步浸渍后焙烧能够使金属化合物转化为金属氧化物,使有机络合剂转化为炭,从而使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而在第二步浸渍过程中加入的有机络合剂覆盖在催化剂表面,能够有效防止活性金属在硫化过程中的聚集,提高金属分散度,更有利于形成具有更高活性的ⅱ类活性相以及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从而进一步挺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因此,该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浸渍法与现有络合浸渍法的技术缺陷。由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浸渍法将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和有机络合剂负载到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焙烧,得到半成品催化剂,所述焙烧条件使得以半成品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半成品催化剂中炭含量为0.03-0.5重量%;(2)以含有有机络合剂的溶液作为浸渍液,对步骤(1)所得半成品催化剂进行浸渍,然后进行干燥且不进行焙烧;(3)将作为助剂的镁元素和磷元素负载到载体上;其中,步骤(3)在步骤(1)之前、之中和之后且在步骤(2)之前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进行。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活性稳定性。例如,采用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s3处理后的汽油硫、氮含量均低于0.5微克/克,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常规浸渍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d2处理后,汽油的硫含量高达68微克/克,氮含量为2.6微克/克。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明显更高的脱硫脱氮活性。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浸渍法将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和有机络合剂负载到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焙烧,得到半成品催化剂,所述焙烧条件使得以半成品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半成品催化剂中炭含量为0.03-0.5重量%;(2)以含有有机络合剂的溶液作为浸渍液,对步骤(1)所得半成品催化剂进行浸渍,然后进行干燥且不进行焙烧;(3)将作为助剂的镁元素和磷元素负载到载体上;其中,步骤(3)在步骤(1)之前、之中和之后且在步骤(2)之前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进行。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步骤(1)所述焙烧条件使得以半成品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半成品催化剂中炭含量为0.04-0.4重量%。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控制焙烧条件中的焙烧温度和可燃性气体的通入量来获得上述炭含量,所述可燃性气体可以为各种氧气含量不低于20体积%的气体,如空气、氧气以及它们的混合气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对于每克载体,所述可燃性气体的通入速率优选为不低于0.2升/小时。所述可燃性气体的通入,一方面满足燃烧的条件,使得活性金属组分的盐转化为氧化物,使有机络合剂转化为炭;另一方面也能将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其他成分排放出去,以避免沉积在催化剂上造成对活性相的空位阻碍。优选情况下,相对于每克载体,可燃性气体的通入速率为0.2-20升/小时,优选为0.3-10升/小时。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步骤(1)所述焙烧的温度为350-500℃,优选为360-450℃,焙烧的时间为0.5-8h,优选为1-6h。控制焙烧温度在上述范围内即可保证有机络合剂能以上述含量范围将炭形成于载体上,得到半成品催化剂。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步骤(1)所述有机络合剂与金属活性组分的摩尔比为0.03-2:1,优选为0.08-1.5:1,进一步优选为0.1-1.4:1,更进一步优选为0.2-1.3:1。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有机络合剂的摩尔比为1:0.25-4,优选为1:0.5-2。在本发明中,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有机络合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有机络合剂选自含氧和/或含氮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氧的有机物优选选自有机醇、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醇优选为二元以上的多元醇,更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2-6的多元醇或其低聚体或多聚体,如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优选为200-1500。所述有机酸优选为c2-c7的含一个或多个cooh基团的化合物,具体可以为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氮的有机物优选选自有机胺、有机铵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胺优选为c2-c7的含一个或多个nh基团的化合物,可以是伯胺、仲胺或叔胺,特别优选为乙二胺。所述有机铵盐优选为edta。具体地,本发明特别优选所述有机络合剂为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分子量优选为200-1500)、二乙二醇、丁二醇、乙酸、马来酸、草酸、氨基三乙酸、1,2-环己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乙二胺和edt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络合剂选自有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步骤(1)所述有机络合剂选自c2-c7的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有机酸作为步骤(1)的有机络合剂,可以获得具有更高活性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本发明对所述干燥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种干燥条件,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干燥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步骤(1)所述干燥温度为100-250℃,时间为1-12h。优选地,步骤(2)所述干燥温度为100-200℃,时间为1-12h。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用量使得,以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为10-60重量%,优选为15-50重量%,所述助剂为磷和镁;助剂的含量优选为0.5-5.5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磷和镁的摩尔比为0.5-3,优选为1.0-2.5。根据本发明,优选地,以金属元素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的浓度为0.2-8mol/l,优选为0.2-5mol/l,更进一步优选为0.2-2mol/l。此处的浓度为各种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各自的浓度,而非总浓度。所述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可以是各种溶解度满足负载要求或者在助溶剂的存在下能够在水中形成溶解度满足要求的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硝酸盐。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加氢金属活性组分至少一种选自第vib族金属元素、至少一种选自第viii族金属元素。根据本发明,所述第vib族金属元素优选为钼和/或钨。根据本发明,所述第viii族金属元素优选为钴和/或镍。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含第vib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选自钼酸铵、仲钼酸铵、偏钨酸铵、氧化钼和氧化钨中的一种或多种。含第viii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选自第viii族金属的硝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氯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硫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甲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乙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磷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柠檬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草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碳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碱式碳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氢氧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磷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磷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硫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铝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钼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钨酸盐和第viii族金属的水溶性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含第viii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选自第viii族金属的草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硝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硫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醋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氯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碳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碱式碳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氢氧化物、第viii族金属的磷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钼酸盐、第viii族金属的钨酸盐和第viii族金属的水溶性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含第viii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选自但不限于硝酸镍、硫酸镍、醋酸镍、碱式碳酸镍、硝酸钴、硫酸钴、醋酸钴、碱式碳酸钴、氯化钴和氯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发明,对所述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负载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负载是通过浸渍法将加氢金属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上。根据本发明,对加氢金属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上的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通过含有多种水溶性盐的溶液浸渍载体,将所有加氢金属活性组分共同负载到载体上,也可以分别配制含有水溶性盐的溶液分步浸渍载体,将加氢金属活性组分依次负载到载体上。当采用分步浸渍的时候,优选在每次浸渍后均进行干燥并优选进一步焙烧。干燥和焙烧的方式和条件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选择。根据本发明,对所述有机络合剂的负载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有机络合剂可以与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水溶性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同配制成浸渍液浸渍载体,也可以单独配制成浸渍液浸渍载体,优选前者。根据本发明,所述助剂的引入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可以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也可以在载体制备后通过各种方式如浸渍的方式引入,还可以是既在载体制备过程中引入,又通过载体制备后引入。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浸渍载体的方法引入时,需要在引入镁助剂后进行焙烧的步骤,所述焙烧温度为250-600℃,优选为350-500℃,焙烧时间为2-8h,优选为3-6h。根据本发明,所述镁助剂的引入需在步骤(2)之前进行,以确保步骤(2)引入的有机络合剂不经历焙烧过程。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采用浸渍法时,助剂镁在步骤(1)之前负载到载体上,在步骤(1)中助剂磷与金属活性组分和有机络合剂一起引入载体中。助剂可以使用助剂的各种可溶性化合物,如镁的水溶性盐优选硝酸镁、磷的水溶性化合物例如磷酸、偏磷酸或其盐类。根据本发明,所述浸渍法可以为等体积浸渍,也可以为过饱和浸渍,对所述浸渍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浸渍液所能达到的各种温度,对浸渍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负载上所需量的所需组分即可,例如:浸渍的温度可以为15-60℃,浸渍时间可以为0.5-5小时。负载镁过程的干燥温度优选为100-150℃,时间优选为2-6小时,焙烧温度优选为350-450℃,时间优选为2-6小时。根据本发明,所述载体可以为各种无机耐热氧化物。根据本发明,术语“无机耐热氧化物”是指在氧气或含氧气氛下,分解温度不低于300℃(例如:分解温度为300-1000℃)的无机含氧化合物。根据本发明,所述无机耐热氧化物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无机耐热氧化物。所述无机耐热氧化物例如可以选自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硅-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钍、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无机耐热氧化物为氧化铝,进一步优选为一种水合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复合物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与常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由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一个优选的制备氧化铝的方法,是将氧化铝和/或氧化铝的前身物混合、焙烧得到。所述载体视不同要求可制成各种易于操作的成型物,例如微球、球形、片剂或条形等。成型可按常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是将所氧化铝和/或其前身物挤条成型并焙烧的方法制备。其中,所述氧化铝的前身物可以选自各种水合氧化铝、铝溶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挤出成型时可以加入适量助挤剂和/或胶粘剂,然后挤出成型。所述助挤剂、胶溶剂的种类及用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赘述。所述的焙烧采用本领域惯用的方法和条件,如焙烧温度可以为350-650℃,优选为400-600℃;焙烧时间为2-6小时,优选为3-5小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使用之前,通常优选在氢气存在下,于140-370℃的温度下用硫、硫化氢、二硫化碳、dmds、多硫化物或含硫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预硫化,这种预硫化可在器外进行也可在器内原位硫化,将其转化为硫化物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用于高硫含量、高氮含量原料加氢处理时,能够在高空速、低氢油比、低压及较低温度下取得较高的加氢脱硫、脱氮以及烯烃饱和活性,特别适合用于轻质馏分油和中间馏分油如掺炼掺混焦化汽油原料以及其他工艺来源的原料的重整装置进料的加氢精制过程,可在任意的馏分油加氢精制反应装置中实现,对此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一段加氢精制,其操作条件可根据原料油性质和对油品质量的要求在下述范围内调整:反应温度200-400℃、体积空速4-15h-1优选8-12h-1、氢分压0.8-6.0mpa优选1-2mpa、氢油体积比50-800:1优选50-150:1。加氢处理后的产物硫和氮降低至0.5μg/g以下,符合重整进料要求。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和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在,但不能对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构成任何限定。以下实施例中,氧化铝载体为购自中石化长岭催化剂分公司的rpb-90牌号的氧化铝。以下实施例中采用日本理学电机工业株式会社3271e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催化剂中各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催化剂半成品中炭含量使用日本horiba公司生产的emia-320v碳硫分析仪进行分析测定。催化剂载体的吸水率的测量方法是:将载体(以重量g计)在水(以体积ml计)中浸渍2小时,载体(以重量计)与水(以体积计)的比为1:3,之后将吸水后的载体与水分离,计算载体的吸水体积,载体吸水率=载体吸水体积/载体重量。制备例1称取250克硝酸镁,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加去离子水至850毫升,饱和浸渍1000克氧化铝载体2小时,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400℃焙烧4小时,得到吸水率为0.85ml/g的含镁氧化铝载体z1。制备例2称取80克硝酸镁,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加去离子水至850毫升,饱和浸渍1000克氧化铝载体2小时,然后在100℃干燥2.5小时,350℃焙烧6小时,得到吸水率为0.85ml/g的含镁氧化铝载体z2。制备例3称取165克硝酸镁,加入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加去离子水至850毫升,饱和浸渍1000克氧化铝载体2小时,然后在100℃干燥3小时,450℃焙烧2小时,得到吸水率为0.85ml/g的含镁氧化铝载体z3。实施例1分别称取40克三氧化钼、19克碱式碳酸钴、11克磷酸、20克柠檬酸放入140克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得到澄清浸渍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200克含镁氧化铝载体z1,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接着将其在通入空气流的状态下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400℃,时间为2小时,相对于每克载体,空气的通入速率为2升/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z2-s1,z2-s1的炭含量见表1;将5克乙醇加入150克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澄清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z1-s1,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10℃干燥3个小时,得到催化剂s1。以s1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不同的是,将实施例1所制得加氢精制催化剂s1在400℃焙烧3小时,得到催化剂d1,催化剂d1中,以d1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实施例2分别称取40克三氧化钼、21克碱式碳酸镍、13克磷酸、30克柠檬酸放入140克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得到澄清浸渍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200克含镁氧化铝载体z2,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50℃干燥2小时,接着将其在通入空气流的状态下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360℃,时间为3小时,相对于每克载体,空气的通入速率为10升/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z2-s2,z2-s2的炭含量见表1;将30克柠檬酸加入150克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澄清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z2-s2,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50℃干燥3个小时,得到加氢精制催化剂s2。以s2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实施例3分别称取30克硝酸镍、55克偏钨酸铵(水合物,分子量为3037,以下相同)、10克磷酸和10克二甘醇放入140克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澄清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200克氧化铝载体z3,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接着将其在通入空气流的状态下进行焙烧,焙烧温度为450℃,时间为4小时,相对于每克载体,空气的通入速率为0.3升/小时,得到半成品催化剂z3-s3,z3-s3的炭含量见表1;将10克二甘醇放入150克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澄清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z3-s3,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20℃干燥6个小时,得到催化剂s3。以s3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对比例2分别称取30克硝酸镍、55克偏钨酸铵、10克磷酸和10克二甘醇放入140克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澄清溶液,采用饱和浸渍法用上述溶液浸渍200克氧化铝载体z3,浸渍时间为2小时,然后,在120℃干燥2小时,得到催化剂d2。以d2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对比例3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不同的是,氧化铝载体z3由相同重量的未负载镁的氧化铝载体代替,得到催化剂d3。以d3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实施例4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不同的是,金属活性组分浸渍到载体后,对其进行焙烧时,焙烧温度为480℃,时间为6小时。得到的催化剂半成品中炭含量见表1,得到的催化剂s4中,以s4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实施例5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不同的是,焙烧时,相对于每克载体,空气的通入速率为1.0升/小时,得到的催化剂s5中,以s5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实施例6采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备加氢精制催化剂,不同的是,步骤(1)和步骤(2)有机络合剂的用量比由10克:10克改为5克:15克,得到的催化剂s6中,以s6的总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加氢金属活性组分的含量见表1。表1试验例1在本试验例中,对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对比例提供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表3所示。用镇海常顶汽油掺安庆焦化汽油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原料油性质见表2。评价装置为50ml固定床加氢反应器,氢气采用一次通过。反应前,催化剂首先进行预硫化,硫化油为含2重量%cs2的镇海常顶汽油。硫化条件是:压力1.6mpa、氢油体积比200:1、体积空速2.0h-1、温度为290℃、时间3小时。将进料切换为镇海常顶汽油,稳定30小时之后,将进料切换成原料油反应,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280℃,液时空速(lhsv)10h-1,反应压力1.6mpa,氢油比100v/v。反应24小时后取样分析,结果列于表3中。表2试验编号原料密度(20℃),g/cm30.7226硫,μg/g1660总氮,μg/g16.8溴价,gbr/100g5.8二烯值,gi2/100g<0.2胶质,mg/100ml4族组成,v%饱和烃89.4烯烃3.7芳烃6.9馏程,℃初馏点3550%115干点164表3表3的结果显示,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高空速、低氢油比、低压及较低温度下,加氢处理高硫、高氮含量的原料油,可以将硫和氮降低至0.5μg/g以下,符合重整进料要求。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