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44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染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染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印染设备上的搅拌装置一般为圆筒状,且搅拌杆没有延伸到筒体的底部,会造成筒体底部和侧壁积渣,搅拌不够充分,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染搅拌装置,搅拌充分,筒体的底部和侧壁均不会积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染搅拌装置,包括球面形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面为一圆形的水平底板,筒体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表面中心处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伸入筒体内,所述转轴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下端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的长度与底板的直径相等,底杆的两侧设有上下可调的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胶条,所述胶条的下端形成与底板接触配合的唇边,所述转轴外围位于连接头的上方等间隔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围周向均布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沿设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的外缘与其所在水平面处的筒体内壁为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包括与转轴的末端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下方固定设有方形的卡座,所述卡座的底端中心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直通槽,卡座的两侧外壁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连通直通槽的第一螺纹孔。

作为优选,所述直通槽内插设底杆,所述底杆的上部两侧外壁均设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底杆的下端两侧形成凹平台,所述凹平台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为3行且上下对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骨架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贯穿设有与第三螺纹孔相对应的第四螺纹孔。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凸缘,所述上盖为圆形,上盖压接在凸缘上并通过螺钉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中心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轴承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和底板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加料窗。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部设有进水管,筒体下部设有出液管。

作为优选,所述底杆上设有凸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搅拌充分,采用球面形的筒体,且每一层的搅拌头均与筒体内壁间隙配合,筒体的侧壁不会积渣;筒体的底板上始终接触有唇边61,使得底板上不会积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末端的配合侧视图。

图中:筒体1、底板11、凸缘12、加料窗13、上盖2、电机座21、电机22、轴承组件23、转轴24、连接头3、连接座31、卡座32、直通槽33、第一螺纹孔34、底杆4、凸纹41、第二螺纹孔42、凹平台43、第三螺纹孔44、金属骨架5、第四螺纹孔51、胶条6、唇边61、安装座7、搅拌杆71、搅拌头72、进水管8、出液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印染搅拌装置,包括球面形的筒体1,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筒体1为上下截断的球面形,具体为下部被水平的底板11截断,上部被凸缘12截断,筒体1内壁为球面,相比现有的直筒形在搅拌过程中不易粘料。

所述筒体1的底面为一圆形的水平底板11,所述筒体1和底板11为一体成型,两者厚度相等。

筒体1上端设有上盖2,具体为所述筒体1上端设有向内延伸的凸缘12,凸缘12为圆环状,所述上盖2为圆形,上盖2的直径和凸缘12的外径相等,上盖2压接在凸缘12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该螺钉从上往下穿入上盖2和凸缘12。

所述上盖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电机座21,电机座21用来安装电机22,形状不受限制,只要能实现电机22的安装和供转轴24穿过即可,所述电机座21上设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转轴24伸入筒体1内,所述上盖2的中心设有供转轴24穿过的轴承组件23,轴承组件23包括轴承座和轴承。

所述转轴24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包括与转轴24的末端连接的连接座31,将连接座31套入转轴24直至抵住后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连接座31下方固定设有方形的卡座32,卡座32与连接座31焊接,圆柱形的连接座31的投影完全落入方形的卡座32上且位于卡座32的中心。

所述连接头3的下端连接有底杆4,所述卡座32的底端中心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直通槽33,卡座32的两侧外壁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连通直通槽33的第一螺纹孔34,所述直通槽33内插设底杆4,底杆4为方形杆,厚度与直通槽33的宽度相同,且方形杆的下部超出直通槽33,所述底杆4的上部两侧外壁均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4对应的第二螺纹孔42,通过螺钉穿入第一螺纹孔34和第二螺纹孔42将底杆4固定在卡座32内。

所述底杆4的长度与底板11的直径相等,底杆4的两侧设有上下可调的金属骨架5,底杆4的下端两侧形成凹平台43,凹平台43延伸到底杆4的整个长度,所述凹平台43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第三螺纹孔44,所述第三螺纹孔44为3行且上下对应分布,该3行第三螺纹孔44是指纵向排列;每行的多个第三螺纹孔44为横向排列。所述金属骨架5沿其长度方向等间隔贯穿设有与第三螺纹孔44相对应的第四螺纹孔51,第四螺纹孔51只有1行,金属骨架5位于最高位置时其顶端正好与凹平台43的上端齐平贴合,且整个金属骨架5的外壁与底杆4上部的外壁齐平,金属骨架5的下端超出底杆4的下端,金属骨架5的长度和底杆4的长度相同,此时的第四螺纹孔51对应最上方的一行第三螺纹孔44进行固定,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唇边61有磨损时,唇边61底部无法接触到底板11时,可将整个金属骨架5向下移,使得第四螺纹孔51对应中间的一行第三螺纹孔44进行固定,依次类推,延长了使用寿命。

所述金属骨架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胶条6,胶条6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胶条6的长度和金属骨架5的长度相同,该胶条6的竖直端固定于金属骨架5露出在底杆4的下端处,即无论金属骨架5如何调整位置,胶条6始终不会接触到底杆4的下端部。

所述胶条6的下端形成与底板11接触配合的唇边61,唇边61的厚度较小且倾斜设置,接触时摩擦小,同时两个对称的唇边61可以保证无论电机22正反转均能起到对底板11上的残留料进行清除的作用。

所述转轴24外围位于连接头3的上方等间隔设有安装座7,安装座7随着转轴24转动,所述安装座7的外围周向均布搅拌杆71,搅拌杆71为圆杆且每一层的数量为3~5个,可以是螺旋拧入安装座7的外缘,也可是插入安装座7后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搅拌杆71的外沿设有搅拌头72,搅拌头72起到加强搅拌效果的作用,可以是螺旋扭曲的浆状结构等,所述搅拌头72的外缘与其所在水平面处的筒体1内壁为间隙配合,即每一层的搅拌头72相同,但搅拌杆71的长度不一,因为筒体1内壁为球面形。

所述筒体1的上部设有加料窗13,用于加料。

所述筒体1上部设有进水管8,筒体1下部设有出液管9,进水管8用于搅拌前加水,出液管9用于搅拌后出液。

所述底杆4上设有凸纹41,因底杆4为方向杆,特增设凸纹41以加强筒体1底部的搅拌效果,凸纹41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凸纹41设置在底杆4的三面上,即两侧面和上端面,但在两侧面和上端面设凸纹41时需避开底杆4与卡座32和金属骨架5接触的部分,保证底杆4与卡座32和金属骨架5安装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