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油墨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70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油墨搅拌机。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因此,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印刷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油墨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油墨混合均匀需要使用搅拌装置对油墨进行搅拌操作。

现有的油墨搅拌装置,无法对油墨进行充分的搅拌,容易出现由于搅拌不均匀而导致的油墨色彩不纯,降低了生产质量,增加了不合格产品占有的比例,增加成本的同时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印刷油墨搅拌机,解决了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印刷油墨搅拌机,包括机架、搅拌箱、搅拌装置、清洗装置和出墨装置;所述的搅拌箱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搅拌装置安装在搅拌箱内侧;所述的清洗装置安装在搅拌箱右侧;所述的出墨装置固定安装在搅拌箱右侧,且位于清洗装置的前方;所述的搅拌装置由电机、连轴器、搅拌杆Ⅰ、搅拌杆Ⅱ、齿轮Ⅰ、齿轮Ⅱ和搅拌桨组成;所述的电机和搅拌杆Ⅰ之间通过连轴器连接;所述的齿轮Ⅰ固定安装在搅拌杆Ⅰ的右端;所述的齿轮Ⅰ和齿轮Ⅱ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的搅拌杆Ⅱ固定安装在齿轮Ⅱ上;所述的搅拌桨套接在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上,且相互错开;所述的搅拌杆Ⅰ和搅拌杆Ⅱ为中空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洗装置由旋转接头、水泵机组、过滤器和管道组成;所述的旋转接头旋接在中空转轴上;所述的旋转接头、水泵机组和过滤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墨装置由出墨泵、进墨管和出墨管组成;所述的进墨管一端固定连接搅拌箱,一端连接在出墨泵右侧;所述的出墨管安装在出墨泵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箱上设有一个进料口、一个出墨口和一个排废口;所述的排废口处固定连接一个铜球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油墨进行充分的搅拌,避免了由于搅拌不均匀而导致的油墨色彩不纯,提高了生产质量,减少了不合格产品占有的比例,降低成本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同时通过搅拌环的改良,避免了由于阻力过大而导致的电机严重过载,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搅拌装置维护的成本,降低成本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标号说明:机架1、搅拌箱2、搅拌装置3、清洗装置4、出墨装置5、进料口21、排废口23、铜球阀24、电机31、连轴器32、搅拌杆Ⅰ33、搅拌杆Ⅱ34、齿轮Ⅰ35、齿轮Ⅱ36、搅拌桨37、旋转接头41、水泵机组42、过滤器43、管道44、出墨泵51、进墨管52、出墨管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所示:印刷油墨搅拌机,包括机架1、搅拌箱2、搅拌装置3、清洗装置4和出墨装置5;所述的搅拌箱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的搅拌装置3安装在搅拌箱2内侧;所述的清洗装置4安装在搅拌箱2右侧;所述的出墨装置5固定安装在搅拌箱右2侧,且位于清洗装置的前4方;所述的搅拌装置3由电机31、连轴器32、搅拌杆Ⅰ33、搅拌杆Ⅱ34、齿轮Ⅰ35、齿轮Ⅱ36和搅拌桨37组成;所述的电机31和搅拌杆Ⅰ32之间通过连轴器32连接;所述的齿轮Ⅰ35固定安装在搅拌杆Ⅰ33的右端;所述的齿轮Ⅰ35和齿轮Ⅱ56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的搅拌杆Ⅱ34固定安装在齿轮Ⅱ36上;所述的搅拌桨37套接在搅拌杆Ⅰ33和搅拌杆Ⅱ34上,且相互错开;所述的搅拌杆Ⅰ33和搅拌杆Ⅱ34为中空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洗装置4由旋转接头41、水泵机组42、过滤器43和管道44组成;所述的旋转接头41旋接在中空转轴上;所述的旋转接头41、水泵机组42和过滤器43之间通过管道4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墨装置5由出墨泵51、进墨管52和出墨管53组成;所述的进墨管52一端固定连接搅拌箱2,一端连接在出墨泵52右侧;所述的出墨管53安装在出墨泵51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搅拌箱2上设有一个进料口21、一个出墨口和一个排废口23;所述的排废口23处固定连接一个铜球阀2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把原料通过进料口21倒入搅拌箱2中,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杆Ⅰ33和搅拌杆Ⅱ34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桨对油墨进行搅拌混均,最后通过出墨泵51抽出使用(进墨管52上设有过滤装置进行进一步过滤),当搅拌箱2中的油墨使用完,启动清洗装置4抽取酒精并从转轴的通孔喷向搅拌箱2内进行对搅拌箱2进行清洗,为下依次搅拌做号准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