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化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31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化工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化工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传统的反应釜上釜体与下釜体之间一般是采用螺栓固定,需要人工进行拆装,且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维护时,往往需要将螺栓全部松掉,将上釜体抬起后才能进行维护,这种维护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化工反应釜,可以实现上釜体与下釜体的自动化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上釜体8和下釜体10;所述上釜体8和下釜体10通过企口方式连接,且在位于下釜体10的企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下釜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5与出料口13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3;所述下釜体10的外侧以及其中部分别设置有外加热机构11和内加热机构12;所述下釜体10上设置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与下支撑板19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19的上端间距设置有上支撑板16;所述上支撑板16与下支撑板19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杆17;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活动设置在导向杆17上;所述升降板18上设置有滚珠丝杆20;所述滚珠丝杆20的上端与第二电机15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固定在电机支架14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板16在位于上釜体8的上方对应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为环形箱体结构,并与下釜体10一体设置;所述内加热机构12呈圆柱状,且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与内加热机构12共用一个热油输入管道2;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上设置有热油输出管道9;所述内加热机构12设置在搅拌器3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加热机构12包括环形内筒1201和环形外筒1202;所述环形内筒1201与环形外筒1202的顶部均设置有圆顶;所述环形内筒1201与环形外筒1202之间形成热油通道1204;所述环形内筒1201的上端设置有过油孔1203;所述热油通道1204与外加热机构11的内部相互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油孔1203为均匀分布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器3由第一电机1、轴封6、连接轴301、转盘302、支杆303和搅拌棒304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固定在上釜体8顶部的第一电机座7上;所述连接轴301与第一电机1连接;所述转盘302与连接轴301为同轴设置;所述支杆303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转盘302的下端;所述搅拌棒304的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布置在支杆303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化工反应釜,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滚珠丝杆旋转,从而带动升降板与上釜体上下运动,实现了上釜体与下釜体的自动化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1、设置有导向杆,实现了拆装的精准定位。

2、搅拌器的相关结构,提高了搅拌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反应釜内外同时加热的方式,提高了反应釜内温度的传导效率,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釜体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釜体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第一电机;2、热油输入管道;3、搅拌器;4、支撑座;5、进料口;6、轴封;7、第一电机座;8、上釜体;9、热油输出管道;10、下釜体;11、外加热机构;12、内加热机构;13、出料口;14、电机支架;15、第二电机;16、上支撑板;17、导向杆;18、升降板;19、下支撑板;20、滚珠丝杆;301、连接轴;302、转盘;303、支杆;304、搅拌棒;1201、环形内筒;1202、环形外筒;1203、过油孔;1204、热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上釜体8和下釜体10;所述上釜体8和下釜体10通过企口方式连接,且在位于下釜体10的企口处固定有密封圈;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下釜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5与出料口13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3;所述下釜体10的外侧以及其中部分别设置有外加热机构11和内加热机构12;所述下釜体10上设置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与下支撑板19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板19的上端间距设置有上支撑板16;所述上支撑板16与下支撑板19之间设置有多个导向杆17;所述上釜体8上设置有升降板18;所述升降板18活动设置在导向杆17上;所述升降板18上设置有滚珠丝杆20;所述滚珠丝杆20的上端与第二电机15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固定在电机支架14上。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板16在位于上釜体8的上方对应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为环形箱体结构,并与下釜体10一体设置;所述内加热机构12呈圆柱状,且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与内加热机构12共用一个热油输入管道2;所述外加热机构11上设置有热油输出管道9;所述内加热机构12设置在搅拌器3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内加热机构12包括环形内筒1201和环形外筒1202;所述环形内筒1201与环形外筒1202的顶部均设置有圆顶;所述环形内筒1201与环形外筒1202之间形成热油通道1204;所述环形内筒1201的上端设置有过油孔1203;所述热油通道1204与外加热机构11的内部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过油孔1203为均匀分布的多个。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3由第一电机1、轴封6、连接轴301、转盘302、支杆303和搅拌棒304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固定在上釜体8顶部的第一电机座7上;所述连接轴301与第一电机1连接;所述转盘302与连接轴301为同轴设置;所述支杆303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的设置在转盘302的下端;所述搅拌棒304的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布置在支杆303上。

反应釜的拆装,如图1-2所示,第二电机带动滚珠丝杆顺时针旋转,使升降板与上釜体向上移动,实现了上釜体与下釜体的自动拆卸,方便了维护;第二电机带动滚珠丝杆逆时针旋转,使升降板与上釜体向下移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与下釜体实现自动对接,压合后即可完成安装。

反应釜加热时,如图1所示,热油从热油传入管道2进入到环形内筒1201内,经过油孔1203流入到热油通道1204内,再由热油通道1204向下流入到外加热机构11内,最后由热油输出管道9流出,完成温度的传递,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由内而外进行温度传递,提高了反应釜内温度的传导效率,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