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187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反应釜即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部分化学反应需要冷却析出晶体。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放热现象,同时,反应物在反应釜中被搅拌桨搅拌发生摩擦生热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反应釜内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化学反应的有效进行,还会使反应釜本身过热,从而会加速反应釜寿命的终结故反应釜析晶冷却装置是反应釜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目前,公告号为CN2038995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中设有加料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冷凝器、冷却箱、过滤器、循环泵,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箱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加料管穿过所述冷凝器且加料管的出口通向反应釜内部,能够用于过滤冷却水中的杂质,过滤成净水,随后流入水箱再次循环利用,能多次循环利用,经过实践表明,加入过滤器后,能节约大量水资源,并能收集回收废气中的可用单体,经处理后再次使用。

但是,该冷却装置中水的冷却过程在反应釜内完成,而反应釜中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将会直接影响到冷凝器,而启动冷凝器将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以及设于反应釜外表面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下方设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箱底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固定有呈锥形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顶端位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正下方,所述蓄水箱上设有将蓄水箱内的水输送到冷却腔内的输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冷却腔内注入冷水将对反应釜起到冷却的作用,水流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将使冷却腔内的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水经出水管排放出来,水流在分流板的作用下摊派开来,增加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中的热量更加容易的散发出去,起到对水流进行冷却的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将蓄水箱内经过冷却的水输送到冷却腔,可以对水进行循环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上固定有呈半球面状的引流盘,所述引流盘的开口方向向上且位于所述分流板的正下方,所述分流板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引流盘的最大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分流板上流下来的水将落入到引流盘内,引流盘能够延长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进而使水流的冷却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引流盘的内壁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阻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环将减缓水流在引流盘内的流速,进一步延长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引流盘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盘内的部分水流经通孔落入到蓄水箱内,使下落的水流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进而达到对水流进行降温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使引流盘上的水流入到蓄水箱的引流管以及连接引流盘和分流板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能够将引流盘底部的水流引入到蓄水箱内,且能够对引流盘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杆能够对分流板起到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侧壁开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内设有贯穿引流孔的引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引流管内的水流,其中部分的水流将沿引水槽排出,此时水流排出引水槽后与通孔排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进一步增强了水流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引水槽自入水端到出水端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入引水槽内的水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引水槽向下流动。

优选的,所述引水槽的入水端呈半倒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倒锥形的引水槽入水口,方便水流落入到引水槽。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滤罩对蓄水箱内的水进行过滤,减少水中的杂质进入输送装置对其造成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过滤罩呈圆筒状,且朝向蓄水箱内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筒状的过滤罩,能够增大过滤罩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滤水效率;由于过滤罩朝蓄水箱内凸出,水中的杂质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回落到蓄水箱内,提高了蓄水箱流入输送装置内水的洁净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往冷却腔内注入冷水将对反应釜起到冷却的作用,水流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将使冷却腔内的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水经出水管排放出来,水流在分流板的作用下摊派开来,增加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中的热量更加容易的散发出去,起到对水流进行冷却的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将蓄水箱内经过冷却的水输送到冷却腔,可以对水进行循环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反应釜和冷却腔的剖面图。

图中:1、反应釜;2、冷却腔;3、出水管;4、蓄水箱;51、引流管;52、支撑杆;6、分流板;7、输送装置;71、输水管;72、循环泵;8、引流盘;9、阻挡环;10、通孔;11、引流孔;12、引水槽;13、过滤罩;14、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节能型析晶冷却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腔2,冷却腔2安装在反应釜1的外表面,且包围在反应釜1的底部和侧壁,往冷却腔2中注入水,将对反应釜1起到冷却作用。

冷却腔2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3,出水管3的下方安装有蓄水箱4,蓄水箱4的箱底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引流管51,引流管51的侧壁开有若干个引流孔11,引流孔11内安装有引水槽12,引水槽12的入口处呈半倒锥形,方便进入引流管51内的水流流入引水槽12内,引水槽12自入口处向下倾斜设置。

引流管51的顶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引流盘8,引流盘8呈半球面状且开口方向向上,引流盘8的盘底开有漏孔14,漏孔14与引流管51相连通,引流盘8的内壁向上凸起有阻挡环9,阻挡环9有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引流盘8的内壁,阻挡环9将减缓水流在引流盘8内的流速,进而延长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水流的冷却效果;引流盘8的侧壁开有若干个通孔10,通孔10位于阻挡环9的上方,阻挡环9在对水流进行阻挡的过程中,能够使更多的水流经通孔10落入到蓄水箱4内,使下落的水流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同时,从通孔10下落的水流与从引水槽12流出的水流在空中发生碰撞,进一步增强了水流的冷却效果。

引流盘8的盘底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支撑杆52,支撑杆52的顶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有分流板6,分流板6呈锥形,分流板6的顶端位于出水管3的出水口正下方,水流经出水管3排放出来,水流在分流板6的作用下摊派下来,增加了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流中的热量更加容易的散发出气,其中,分流板6的最大直径小于引流盘8的最大直径,使得从分流板6上落下的水流能够进入到引流盘8内,这样能够延长水流从分流板6进入到蓄水箱4的路径,进而延长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进一步对水流进行冷却。

蓄水箱4的出水口安装有过滤罩13,过滤罩13呈圆筒状,且朝向蓄水箱4内凸出,能够增大过滤罩13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滤水效率;由于过滤罩13朝蓄水箱4内凸出,水中的杂质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回落到蓄水箱4内,提高了蓄水箱4流入输送装置7内水的洁净度;蓄水箱4和冷却腔2之间通过输水管71连接,在输水管71上安装有循环泵72,通过循环泵72能够将蓄水箱4内的水输送到冷却腔2内,能够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