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10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酸化尾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酸化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利用铜蚀刻液生产硫酸铜的工艺中,需要对铜蚀刻液洗涤过滤得到的铜泥浆料,加入浓硫酸进行酸化处理。而在酸化处理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产生温度很高的酸性尾气。该酸性尾气的处理十分重要,目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酸性尾气采用吸收液吸收处理,然而由于酸性尾气的温度较高,导致吸收液对酸性尾气的吸收效果和效率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吸收效果和工作效率的酸化尾气处理系统。

一种酸化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设备、射流泵及喷淋吸收装置,所述换热设备用于与酸化尾气进行热交换以使所述酸化尾气降温,所述射流泵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换热设备及所述喷淋吸收装置,以将降温后的酸化尾气输送至所述喷淋吸收装置进行吸收处理。

上述酸化尾气处理系统,通过换热设备先与酸化尾气进行热交换,使酸化尾气降温,然后通过射流泵将降温后的酸化尾气输送至喷淋吸收装置进行吸收处理。如此利用换热设备来降低酸化尾气的温度,不仅避免了酸性尾气的温度较高导致吸收液对酸性尾气的吸收效果差的问题,且利用喷淋吸收装置吸收酸化尾气,从而提高了对酸性尾气的吸收效果。此外射流泵的结构简单,且通过换热设备解决了射流泵中的工作液温度快速升高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前端板、后端板、支柱、底部支撑杆、顶部支撑杆及换热片组件,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前端板及所述支柱,所述换热片组件和所述后端板设于所述底部支撑杆上,且所述换热片组件位于所述前端板及所述后端板之间,所述顶部支撑杆包括主体及多对支撑部,每对支撑部的两个支撑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且所述多对支撑部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换热片组件的顶部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后端板的顶部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及所述第二配合槽,且所述述支撑部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前端板及所述支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三对,其中两对支撑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的边缘,另一对支撑部设于所述两对支撑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支撑杆为王字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口尺寸小于其内部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槽包括两个收容槽及连通所述收容槽的连通孔,所述收容槽分别收容所述顶部支撑杆的两对相邻的支撑部,所述连通孔与所述主体位于两对相邻的支撑部之间的部分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板及所述后端板的侧壁均设有螺栓孔,所述酸化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夹紧螺栓及螺母,所述夹紧螺栓安装于所述螺栓孔中且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以使所述前端板及所述后端板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板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底部支撑杆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两端、所述前端板及所述支柱均设有连接孔,所述酸化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底部支撑杆的两端与所述前端板及所述支柱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相应的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吸收装置包括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吸收液回收层、填料层及喷淋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酸化尾气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酸化尾气处理系统的换热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换热设备的顶部支撑杆的截面结构图;

图4为图2所示换热设备的后端板的结构图;

图5为图2所示换热设备的前端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一实施方式的酸化尾气处理系统100,包括换热设备110、射流泵120及喷淋吸收装置130。换热设备110用于与酸化尾气进行热交换以使酸化尾气降温,射流泵120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设备110及喷淋吸收装置130,以将降温后的酸化尾气输送至喷淋吸收装置130进行吸收处理。

上述酸化尾气处理系统100,通过换热设备110先与酸化尾气进行热交换,使酸化尾气降温,然后通过射流泵120将降温后的酸化尾气输送至喷淋吸收装置130进行吸收处理。如此利用换热设备110来降低酸化尾气的温度,不仅避免了酸性尾气温度较高导致吸收液对酸性尾气的吸收效果差的问题,且利用喷淋吸收装置130吸收酸化尾气,从而提高了对酸性尾气的吸收效果。此外射流泵120的结构简单,且通过换热设备110还解决了射流泵120中的工作液温度快速升高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设备110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体积小,换热面积大,且换热效率高。

参照图2,具体地,换热设备110包括前端板111、后端板112、支柱113、底部支撑杆114、顶部支撑杆115及换热片组件116。底部支撑杆114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板111及支柱113,换热片组件116和后端板112设于底部支撑杆114上,且换热片组件116位于前端板111及后端板112之间。

参照图3,顶部支撑杆115包括主体1151及多对支撑部1152。每对支撑部1152的两个支撑部1152分别设于主体1151的两侧,且多对支撑部1152依次间隔设置。

换热片组件116的顶部设有第一配合槽(图未示),后端板112的顶部设有第二配合槽1121(见图5)。顶部支撑杆115的支撑部1152穿设于第一配合槽及第二配合槽1121,且支撑部11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端板111及支柱113。

进一步地,支撑部1152的数量为三对,其中两对支撑部1152分别设于主体1151的边缘,另一对支撑部1152设于两对支撑部1152之间。更进一步地,顶部支撑杆115为王字钢。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槽的槽口尺寸小于其内部尺寸。如此可使顶部支撑杆115限位于换热片组件116的第一配合槽,使得顶部支撑杆115与换热片组件116相对固定。具体地,换热片组件116包括间隔且反复设置的板片(图未标)及垫片(图未标)。

参照图4,进一步地,第二配合槽1121包括两个收容槽(图未标)及连通两个收容槽的连通孔(图未标)。两个收容槽分别收容顶部支撑杆115的两对相邻的支撑部1152,连通孔与主体1151位于两对相邻的支撑部1152之间的部分配合。如此顶部支撑杆115限位于第二配合槽1121,以使顶部支撑杆115与后端板112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端板112的底部设有缺口1122,缺口1122与底部支撑杆114配合。

参照图5,具体地,前端板111设有第一进气口1111和第一出气口1112,分别用于酸性尾气进和出。前端板111还设有第二进气口1113和第二出气口1114,分别用于冷却水进和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酸化罐200,酸化罐200用于进行酸化处理,酸化罐200与第一进气口1111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板111及后端板112的侧壁均设有螺栓孔1115。酸化尾气处理系统100还包括夹紧螺栓117及螺母,夹紧螺栓117安装于螺栓孔1115中且通过螺母固定以使前端板111及后端板112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支撑杆114的两端、前端板111及支柱113均设有连接孔(图未标)。酸化尾气处理系统100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底部支撑杆114的两端与前端板111及支柱113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应的连接孔配合连接。

继续参照图1,具体地,射流泵120包括尾气进口、工作液进口及尾气出口。该尾气进口与第一出气口1112连通,工作液进口用于与工作液连通,尾气出口与喷淋吸收装置130的进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淋吸收装置130包括从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的吸收液回收层、填料层及喷淋层。

进一步地,喷淋吸收装置130还包括吸收液循环管道(图未示),吸收液循环管道连通吸收液回收层及喷淋层。进一步地,喷淋吸收装置130还包括循环泵(图未示),循环泵设于吸收液循环管道上,用于将吸收液回收层中的吸收液输送至喷淋层。具体地,喷淋吸收装置130所用的吸收液为碱性吸收液。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