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集处理暗流式自动翻板压滤机外漏滤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7588发布日期:2018-06-08 18:1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自动收集处理暗流式自动翻板压滤机外漏滤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集处理暗流式自动翻板压滤机外漏滤液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压滤机这种固液分离设备,随着压滤机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压滤机也由之前的简单的板框式压滤机衍生出很多类型的其他形式压滤机,其中就包括全自动卸料压滤机,此种压滤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存在压滤过程中滤板之间跑冒介质溶液,导致压滤机及附近的地面全部洒满溶液,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衍生出了二次人工浪费。

现有的处理方法为,在自动翻板压滤机的挡液板一端集中开孔,将开孔下方接一根临时软管,把漏出的介质溶液临时收集到某些槽体中,在使用过程中压滤机需要卸渣时临时软管就需要暂时撤掉否则会影响挡液板的开启,非常麻烦,严重制约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现场环境的维护和保持。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自动收集处理暗流式自动翻板压滤机外漏滤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箱、导流管、下液孔、挡液板、液位计、工程塑料泵、出口管道、翻转电机、导流通道,所述集液箱上侧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液位计,所述盖板上侧安装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挡液板、导流管、导流通道、下液孔、翻转电机,所述挡液板一侧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为倾斜结构,所述导流通道位置低的一侧设有下液孔,所述下液孔和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管将挡液板和集液箱联通,所述挡液板侧面安装有翻转电机,所述集液箱下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出口管道上安装有工程塑料泵。

所述导流管与下液孔对接地方采用开放式连接。

所述挡液板为倾斜结构,所述挡液板底侧设有下液口,所述挡液板下侧为下渣口。

所述液位计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和工程塑料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固定放置在压滤机的进液端的柱脚下方,对压滤过程中外漏的溶液进行回收利用和处理,降低了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漏出的溶液掉落到挡液板上并由下液孔进入集液箱,若介质溶液为需要得到的目标溶液,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效益核算,关于节省人工方面考虑,至少可以减少岗位定员1人,按照天津本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计算,每年可以节省开支预计7万元左右,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同时能够达到外漏溶液全部收集和处理,保证溶液回收利用和现场环境整洁的效果的设备。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溶液处理装置前,对于压滤机在使用过程中漏液一直是比较头疼的问题,使用此设备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漏出的介质溶液肆意跑冒,避免了溶液的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岗位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杜绝了溶液损失,改善作业环境。挡液板的正下方是下渣口,为了不漏液压滤时挡液板是闭合的,需要卸渣时通过翻转电机将挡液板翻开,挡液板翻动时不需要拆卸软管,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软管的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如图,集液箱-1、导流管-2、下液孔-3、挡液板-4、液位计-5、工程塑料泵 -6、出口管道-7、翻转电机-8、导流通道-9。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自动收集处理暗流式自动翻板压滤机外漏滤液设备,包括集液箱1、导流管2、下液孔3、挡液板4、液位计5、工程塑料泵6、出口管道7、翻转电机8、导流通道9,所述集液箱1上侧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液位计5,所述盖板上侧安装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挡液板4、导流管2、导流通道9、下液孔3、翻转电机8,所述挡液板4一侧设有导流通道9,所述导流通道9为倾斜结构,所述导流通道9位置低的一侧设有下液孔3,所述下液孔3和导流管2连接,所述导流管2将挡液板4和集液箱1联通,所述挡液板4 侧面安有翻转电机8,所述集液箱1下侧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出口管道 7连接,所述出口管道7上安装有工程塑料泵6。所述导流管2与下液孔3对接地方采用开放式连接。所述挡液板4为倾斜结构,所述挡液板4底侧设有下液口。

实施例2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放置在压滤机的进液端的柱脚下方,漏出的溶液掉落到挡液板4,由于挡液板4为倾斜结构,溶液流入导流通道9并由导流通道9流入下液口再由导流管2进入集液箱1,当集液箱1上的液位计5对集液箱1 内部溶液进行计量,液位计5将测量到的数值传送给控制器,当液位计5测量的数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传送指令给工程塑料泵6,工程塑料泵6开启,溶液由出口管道7排出外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