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甲基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945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甲基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



背景技术: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H3)2SO,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是一种吸湿性的可燃液体。具有高极性、高沸点、热稳定性好、非质子、与水混溶的特性,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二甲基亚砜为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湿性。能与水、乙醇、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恶烷和芳烃化合物等任意互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甲基亚砜与酰氯类物质如氰尿酰氯、苯酰氯、乙酰氯、苯碘酰氯、亚硫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接触时,发生激烈的放热分解反应。与硝酸结合,生成(CH3)2SO·NHO3。

反应釜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都十分的广泛,人们对其结构也并不陌生,一般包括带有夹套的釜体、搅拌装置和用于驱使搅拌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然而,现有的反应釜不能达到更好地搅拌效果,也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鉴于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甲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使其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甲基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二甲基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包括水平放置的卧式釜体、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对称设置在卧式釜体两侧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的旋转轴延伸至所述卧式釜体内部,所述旋转轴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单元、第二旋转单元,且所述第一旋转单元与第二旋转单元通过垂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中间连接件相连接,旋转轴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两侧间隔设置有三个叶片组成的搅拌叶轮,旋转轴两端还设置有刮料板;所述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卧式釜体的外壁顶端;所述卧式釜体上下两侧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上沿纵向方向设有四块叶板,相邻两块所述叶板之间成90°角。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卧式釜体一侧外壁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刮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卧式釜体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卧式釜体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支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时能对二甲基亚砜反应液进行强力的剪切,最大限度的减小与物料间的摩擦和冲击力,从而使物料既有水平方向运动,又有垂直方向运动,且在卧式釜体的内腔中间处形成一个较大的涡旋,从而将二甲基亚砜反应液充分混合反应,促进了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效果更好,反应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旋转单元;4、中间连接件;5、第二旋转单元;6、旋转轴;7、第一进料口;8、第二进料口;9、支架;10、叶板;11、搅拌叶轮;12、出料口;13、卧式釜体;14、支腿;15、刮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二甲基亚砜生产用卧式对流反应釜,包括水平放置的卧式釜体13、进料口、出料口12以及对称设置在卧式釜体13两侧的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的旋转轴6延伸至所述卧式釜体13 内部,所述旋转轴6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单元3、第二旋转单元5,第一旋转单元3、第二旋转单元5的结构设置,能够对二甲基亚砜反应液进行对流充分搅拌混合,加快反应液化学反应,且所述第一旋转单元3与第二旋转单元5通过垂直设置在所述旋转轴6上的中间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旋转轴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4两侧间隔设置有三个叶片组成的搅拌叶轮11,搅拌叶轮11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加快搅拌速度和搅拌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7、第二进料口8,所述第一进料口7、第二进料口8分别设置在所述卧式釜体13的外壁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卧式釜体13上下两侧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架9,两个所述支架9上沿纵向方向设有四块叶板10,相邻两块所述叶板10之间成90°角。采用在卧式釜体13的内腔中间处设置带有四块叶板10,在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的推动下进行转动,对在卧式釜体13的内腔中间处形成的涡旋进一步搅拌,进一步加快了二甲基亚砜反应液的化学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12设置在所述卧式釜体 13一侧外壁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刮料板15的下端面与所述卧式釜体13内壁相接触,刮料板15的设置,能够对粘结在卧式釜体13内壁的二甲基亚砜物料进行刮去,加快整个反应进程和反应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卧式釜体13底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支腿14,支腿14支撑整个装置。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