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龙机构及绞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8096阅读:18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绞龙机构及绞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肉机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龙机构及绞肉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绞肉机,绞龙的螺旋叶片,绞龙套的齿型大小及齿数多少处于随意状态,造成肉类物料在绞龙的推动及绞龙套内螺旋的挤压下反复揉搓,而使最终物料不是颗粒状,而是呈现肉泥状态,严重破坏了肉类的细胞组织、蛋白质、脂肪等,使下道工序无法生产出合格或美味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龙机构及绞肉机,使绞出的物料颗粒均匀,出料顺畅,不阻塞,并且具有温升低的优点,延长了绞肉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绞龙机构,包括绞龙套、套装在绞龙套一侧的绞龙、设置于绞龙套另一侧的刀库;所述绞龙包括第一绞龙轴、第二绞龙轴、设置在第一绞龙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第一绞龙轴及第二绞龙轴上的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绞龙轴套装在所述绞龙套内部;所述绞龙套内壁间隔设置不小于六条的螺旋导流齿;所述刀库内装配有绞肉刀具。

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在第一绞龙轴端部共面左旋,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也可以共面右旋,只要满足共面旋转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库中心设置刀具轴,所述刀具轴上依次装配第二缓冲装置、预切刀、第二多刃刀、大孔板刀、第一多刃刀、小孔板刀、轴承套、支撑套和螺帽;所述大孔板刀与第一多刃刀之间设置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多刃刀外围套装有间隔套。

刀具轴贯穿刀库,并伸入绞龙套内部,第一绞龙轴上对应位置设置与刀具轴匹配的套装插孔,第一绞龙轴通过刀具轴套装在绞龙套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套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多刃刀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缓冲装置或第二缓冲装置为强力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绞龙轴截面直径大于第二绞龙轴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绞龙轴与第二绞龙轴之间设置有弧面过渡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绞龙轴与第二绞龙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置于第一绞龙轴上的第二螺旋叶片螺距相等;设置于第二绞龙轴上的第二螺旋叶片螺距逐步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导流齿为八条,导程为3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库与所述绞龙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刀库远离绞龙套一端的外壁设置有能与刀库锁紧母匹配连接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有上述绞龙机构的绞肉机。

本实用新型的绞龙机构及绞肉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绞龙采用双头单线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均从第一绞龙轴端部出发,向左旋转,第一螺旋叶片终止于第一绞龙轴上,与第二螺旋叶片一起作用,推力均衡,实现物料的轻度切碎及顺畅输料;第二螺旋叶片盘绕在第二绞龙轴上部分,实现对物料的初步绞碎及输料;克服了传统单头螺旋叶片推力不均衡,压力分布不等造成出料不顺畅的缺陷;

(2)采用双头单线螺旋叶片,将出料端即第一绞龙轴端部设计为双头螺旋叶片,而进料端即第二绞龙轴处设计为单头单线螺旋叶片,避免了双头双线螺旋叶片,造成的绞龙容量变小,影响出料量的问题,具有出料均匀顺畅,出料量未少反而增加的效果;

(3)刀库中设置第一缓冲装置及第二缓冲装置,大大削减了刀具之间的对研摩擦或焦灼黏连的程度;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物料颗粒均匀明显,有棱有角,从而使物料的营养价值得以保护,而且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4)绞龙套采用6头以上螺旋线,导程达到300mm以上,尤其选用8头螺旋线时,导程为320mm,效果较佳,具有不易阻塞,温升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刀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龙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龙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龙套与刀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龙套与刀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绞龙套与刀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螺帽、2-支撑套、3-轴承套、4-小孔板刀、5-间隔套、6-第一多刃刀、7-第一缓冲装置、8-大孔板刀、9-第二多刃刀、10-预切刀、11-第二缓冲装置、12-刀具轴、13-刀库、14-绞龙套、15-螺旋导流齿、21-第一螺旋叶片、22-第二螺旋叶片、23-第一绞龙轴、24-第二绞龙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绞龙机构,包括绞龙套14、套装在绞龙套14一侧的绞龙、设置于绞龙套14另一侧的刀库13,其中,刀库13与绞龙套1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绞龙包括第一绞龙轴23、第二绞龙轴24、设置在第一绞龙轴23上的第一螺旋叶片21、设置在第一绞龙轴23及第二绞龙轴24上的第二螺旋叶片22;第一绞龙轴套装在绞龙套内部,第二绞龙轴露在绞龙套外部、绞肉机的进料口中;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在第一绞龙轴23端部共面左向螺旋,当然,也可以共面右向旋转,此实施例中仅列举左向旋转的情况,但不局限于左向旋转,只要满足所述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共面旋转即可;设置于第一绞龙轴23上的第二螺旋叶片22螺距相等;设置于第二绞龙轴24上的第二螺旋叶片22螺距逐步增大;采用双头单线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绕第一绞龙轴旋转不超过一周并终止于第一绞龙轴上,在保证不影响输料量的同时,与第二螺旋叶片一起作用,推力均衡,实现物料的轻度切碎及顺畅输料;第二螺旋叶片盘绕在第二绞龙轴上部分,实现对物料的初步绞碎及输料;克服了传统单头螺旋叶片推力不均衡,压力分布不等造成出料不顺畅的缺陷。

所述绞龙套14内壁间隔设置六条以上的螺旋导流齿15,优选的是八条螺旋导流齿,导程达到320mm;螺旋导流齿用于输送物料,与第一螺旋叶片及第二螺旋叶片间是互不影响的,将螺旋导流齿设计为弧形边缘,避免了传统直角边缘或棱角边缘,对物料造成撞击和切割力而影响物料的输送,具有不易阻塞,温升低的优点。

所述刀库13内装配有绞肉刀具;所述刀库13中心设置刀具轴12,刀具轴12贯穿刀库并伸入绞龙套内部,第一绞龙轴上对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刀具轴相匹配套装插孔,第一绞龙轴通过刀具轴套装在绞龙套内部;所述刀具轴12上依次装配第二缓冲装置11、预切刀10、第二多刃刀9、大孔板刀8、第一多刃刀6、小孔板刀4、轴承套3、支撑套2和螺帽1;所述大孔板刀8与第一多刃刀6之间设置第一缓冲装置7;所述第一缓冲装置7或第二缓冲装置11为强力弹簧;刀库中设置的各部件均为常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刀库中设置第一缓冲装置及第二缓冲装置,大大削减了刀具之间的对研摩擦或焦灼黏连的程度;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使物料颗粒均匀明显,有棱有角,从而使物料的营养价值得以保护,而且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多刃刀6外围套装有间隔套5,所述间隔套5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多刃刀6的宽度,该设计使第一多刃刀6完全被间隔套5支撑保护起来,大大降低了第一多刃刀所受到的摩擦力,不仅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使刀具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切割作用,提高物料绞碎质量。

所述第一绞龙轴23截面直径大于第二绞龙轴24的截面直径,使出料端即第一绞龙轴部分的容积减小,压强增大,确保以恒定的压力出料;所述第一绞龙轴23与第二绞龙轴2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绞龙轴23与第二绞龙轴24之间设置有弧面过渡段,使第二螺旋叶片能光滑的从进料端即第二绞龙轴过渡到出料端即第一绞龙轴,降低能量损耗,同时降低物料温升。

所述刀库13与绞龙套为一体成型结构,刀库外壁设置有能与刀库锁紧母匹配连接的螺纹,方便与刀库锁紧母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绞龙机构采用双头单线螺旋叶片,将出料端即第一绞龙轴端部设计为双头螺旋叶片,而进料端即第二绞龙轴处设计为单头单线螺旋叶片,避免了双头双线螺旋叶片,造成的绞龙容量变小,影响出料量的问题,具有出料均匀顺畅,出料量未少反而增加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绞肉机,其装配有上述的绞龙机构,因此具有上述绞龙机构所拥有的所有优点和有益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不应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任何修改或改动,均应视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